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站前小店
  •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共21册)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共21册)

举报

【正版全新】巴蜀名医遗珍系列(全套21册)王廷富金匮要略指难/余仲权经穴辨证运用精要/李斯炽医案206例/李孔定自创41首屡试屡验方/熊寥笙中医难症诊治心得录/吴棹仙子午流注说难/李仲愚杵针治疗学/李孔定研经实践录/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疗录/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龚氏三代家传骨伤秘验方/王渭川60年妇科治疗经验/彭宪彰伤寒六十九论/熊寥笙历代伤寒名案新注/卓雨农中医妇科治疗学/王渭川金匮心释 等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ISBN:  978721309330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售价 837.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17-01-14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生活
      货号:
      6017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巴蜀名医遗珍系列(全套21册) 王廷富金匮要略指难/余仲权经穴辨证运用精要/李斯炽医案206例/李孔定自创41首屡试屡验方/熊寥笙中医难症诊治心得录/吴棹仙子午流注说难/李仲愚杵针治疗学/李孔定研经实践录/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疗录/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龚氏三代家传骨伤秘验方/王渭川60年妇科治疗经验/彭宪彰伤寒六十九论/熊寥笙历代伤寒名案新注/卓雨农中医妇科治疗学/王渭川金匮心释 等
      商品描述: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共21册) 王廷富金匮要略指难/余仲权经穴辨证运用精要/李斯炽医案206例/李孔定自创41首屡试屡验方/熊寥笙中医难症诊治心得录/吴棹仙子午流注说难/李仲愚杵针治疗学/李孔定研经实践录/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疗录/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龚氏三代家传骨伤秘验方/王渭川60年妇科治疗经验/彭宪彰伤寒六十九论/熊寥笙历代伤寒名案新注/卓雨农中医妇科治疗学/王渭川金匮心释/江欣然血证类释/王静安50年临证精要/冉品珍内科临证辨治录/李仲愚气功灵源发微/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
      产品名称:巴蜀名医遗珍系列是否是套装: 是书名: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出版社名称: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者: 无书名: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ISBN编号: 9787513236478

        基本信息
      李孔定自创41首屡试屡验方 9787513236485 29.00

      王静安50年临证精要            9787513236300 39.00

      冉品珍内科临证辨治录         9787513236379 49.00

      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附 9787513236270 49.00

      江欣然血证类释                   9787513236553 29.00

      彭宪彰伤寒六十九论附       9787513236478 39.00

      李斯炽医案206例                9787513236294 49.00

      李孔定研经实践录               9787513236492 49.00

      李仲愚气功灵源发微            9787513236423 25.00

      王渭川60年妇科治疗经验    9787513236317 49.00

      龚氏三代家传骨伤秘验方    9787513236287 35.00

      李仲愚杵针治疗学               9787513236355 49.00

      余仲权经穴辨证运用精要    9787513236348 49.00

      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    9787513236362 29.00

      熊寥笙中医难症诊治心得录 9787513212847 35.00

      王廷富金匮要略指难            9787513236461 49.00

      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疗录  9787513236386 49.00

      王渭川金匮心释                    9787513236393 49.00

      卓雨农中医妇科治疗学         9787513236409  39.00

      吴棹仙子午流注说难             9787513236324  29.00

      熊寥笙历代伤寒名案新注    9787513236331  29.00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序

            自古以来,以重庆为中心所辖地区称为“巴”;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地区称为“蜀”,合称“巴蜀”或“西蜀”。隋代卢思道曾云:“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巴蜀大地,不仅山川雄险幽秀,江河蜿蜒回绕,物产丰富独特,而且文化灿烂悠久,民风淳朴安适,贤才汇聚如云。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谓:“文宗自古出西蜀。”“天府”巴蜀,不仅孕育出了大批横贯古今、闪耀历史星空的大文豪,如汉之司马相如、扬雄,宋之“三苏”等,也让“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杜甫等恋栈不舍。

               更令人惊叹者,巴山蜀水,不仅群贤毕集,复名医辈出,代有传人。早在《山海经》中已有“神医”巫彭、巫咸,其后,汉之涪翁、郭玉,唐之昝殷、杜光庭,宋之唐慎微、史崧,清之唐宗海、张骥、曾懿,等等,举不胜举。尤其在近现代,名噪一时的中医学家,如沈绍九、郑钦安、萧龙友、蒲辅周、冉雪峰、熊寥笙、李重人、任应秋、杜自明、李斯炽、吴棹仙等,均出自川渝巴蜀。如此众多出类拔萃的中医前辈名宿,其医德、医术、医学著述、临床经验、学术思想及治学方法,都是生长、开放在巴蜀这块大地上的瑰丽奇葩,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光辉篇章,是一份十分值得珍惜、借鉴和弘扬的、独具特色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自古巴蜀出名医”,何也?

               首先,巴蜀“君王众庶”历来重视国学。巴蜀地区历史文化厚重,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等,不断有考古学新发现揭示着本地文化的悠久。西汉之文翁教化为巴蜀带来了中原的儒道文化,使巴蜀文化渐渐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而汉之司马相如、扬雄之文风,又深深体现着巴蜀文化的独特性。巴蜀人看重国学,文风颇盛,即使在清末民国之初,传统文化横遭蹂躏时,巴蜀仍能以“国学”之名将其保留。另外,蜀人喜爱易学,宋朝理学家程颐就说“易学在蜀”,体现出易学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特征。“医易同源”,易学在巴蜀的盛行,使巴蜀中医尤易畅晓医理并发挥之。就这样,巴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巴蜀中医营造了一块沃土,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濡养。

               其次,巴蜀地区中医药资源得天独厚。四川素有“中药之库”的美称。仅药用植物就有5000余种,中药材蕴藏量、道地药材种类、重点药材数量等,均居全国第一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巴蜀中医就有了充足的“利器”,药物信手拈来,临床疗效卓著,医名自然远扬。

               再有,巴蜀名山大川众多,风光旖旎,道学兴盛,道教流派颇多,“仙气”氤氲。鲁迅先生曾谓“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学、道教与中华文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中医学更具“血肉联系”。于道而言,史有“十道九医”之说;于中医而言,中医“至道”中有很大部分内容直接源于道,不少名医精通道学,或身为道教中人,典型者如晋代葛洪及唐代孙思邈。巴蜀地区,道缘尤深。且不说汉成帝时,成都严君平著《老子注》和《道德真经指归》,使道家学说系统化。仅就道教而言,四川大邑县鹤鸣山为“道教祖庭”,东汉张道陵于此倡“正一盟威之道”,标志着道教的形成;青城山为道教“第五洞天”,至今前山数十座道教宫观完好保留;峨眉山为道教“第七洞天”,今仍保留有诸多道教建筑。四川这种极为浓厚的道学氛围,洵为名医成长之深厚底蕴。

               自古巴蜀出名医,后人本应承继其学,发扬光大。然而,即使距今尚近的现代巴蜀名医,其学术经验的发掘整理现状堪忧。有的名医经验濒于失传;有的以前虽然发表、出版过,但如今乃难觅其踪;间或有一些得以整理问世,也多由名医门人弟子完成,呈散在性,难保其全面、系统、完善。如现代已故巴蜀名医中,成都李斯炽、重庆熊寥笙、达县龚益斋、大邑叶心清、内江黄济川、三台宋鹭冰、射洪文琢之,等等,这些医家,虽有个人专著行世,但一直缺乏一套丛书将其学验进行系统汇总与整理。

                 另外,现有的名医经验整理专著,多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分册出版,较少赅于一书,全面反映名医的学术特点。而有些名医在生前喜手录医悟、医论与医方、医案,因未得出版,遂留赠门人弟子,几经辗转,终濒临失传。如20多年前去世的名医彭宪彰,虽有《叶氏医案存真疏注》一书于1984年出版,但此书仅为几万字的注解性专著,只反映了彭老在温病学方面的学术成就。而他利用业余时间,手录的大量临床验案,至今未得到全面发掘整理,近于湮没无闻,遑论出版面世。痛夫!这些乃巴蜀杏林的巨大损失!

                 吾从小跟名师学中医,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参加医疗卫生工作,七十年代在成都中医学院毕业留校从事医教研工作至今。在此期间,与许多现代巴蜀名医熟识,常受其耳提面命和谆谆教诲。几十年来,深感老前辈们理用俱佳,心法独到,临床卓有良效,遗留资料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颇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若不善加搜集整理,汇总出版,则有绝薪之危。有鉴于此,我们早冀系统搜集整理出版一套现代已故巴蜀名医丛书,这也是巴蜀乃至全国中医界盼望已久的大事。适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亦有此意愿,不谋而合,颇为相惜。此套丛书的出版幸蒙年逾九旬的巴蜀中医泰斗李克光教授垂青,担纲总主审;还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的政策支撑,及重庆金阳等企业的资金支持;尚得到不少名医之后或其门生弟子主动提供文献资料和相关素材之鼎力相助;更成功申报为四川省社科课题,因而顺利完成了已故巴蜀现代名医存世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对此,实感幸甚,诚拜致谢!

               恰逢由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十五个部委主办的“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及成都中医药大学60年华诞之际,双喜临门,盛事“重庆”,愿以是书为贺,昭显巴蜀中医名家近年来的成果,尤可贻飨同道,不亦快哉!

                丛书付梓之际,抚稿窃思,前辈心法得传,于弘扬国医,不无小益,理当欣喜;然仍多名医无继,徒呼奈何!若是丛书克竞告慰先贤,启示后学之功,则多年伏案之苦,亦何如也!

             纸牍有尽,余绪不绝,胪陈管见,谨作是叙!并拟小诗以纪之:

         巴蜀医名千载扬,济羸获安久擅长;

         川渝杏林高翥日,岐黄仁术更辉煌。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总主编

      马烈光

      二零一六年 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