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站前小店
  • 中国美术
  • 中国美术
  • 中国美术
图文详情
  • 中国美术
  • 中国美术
  • 中国美术

中国美术

举报

【全新正版】中国美术五千年 杨琪著 清华大学教授写给大众的美术通识读本 煌煌画卷 风雅传承 走进24朝5000年美的历程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3页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3页

售价 162.8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2-08-20

    数量
    库存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八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6.67% (32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11.13小时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艺术
      货号:
      1448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中国美术五千年 杨琪著 清华大学教授写给大众的美术通识读本 煌煌画卷 风雅传承 走进24朝5000年美的历程
      商品描述:
      中国美术五千年
      作者:杨琪
      ISBN号:9787521737035出版时间:2022-0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前言:中国美术的灵魂、精髓和目的 
      发端:从史前艺术说起 
      夏商周 
      秦 
      汉 
      魏晋 
      隋唐 
      五代十国 
      宋 
      元 
      明 
      清 
      近代 
      后记 中国绘画的来处和归路

      189286134

      前言:中国美术的灵魂、精髓和目的

      中国美术史就是中国美术作品的历史。正确理解中国美术史的前提之一,就是对中国美术作品有正确的感知。
      中国几千年的美术创造,传承有序,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那人面含鱼的彩陶,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稚拙饱满的画像砖、画像石,那气韵生动的吴道子人物画,那栩栩如生的赵佶工笔花鸟画,那寓意深厚的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画,那辉煌灿烂的王希孟青绿山水画,那古淡荒寒的倪瓒水墨山水画……一直到近现代徐悲鸿的中西合璧和齐白石对传统绘画的新创造。这些作品,博大精深,几乎成为中外艺术理论家的共识。
      英国艺术理论家苏立文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绘画时指出: “我已经设法指出中国山水画的丰富性、持续性以及它的广度和深度,但这里存在一个困难。当人们写到欧洲风景画时,可以不涉及政治、哲学或画家的社会地位,读者已有足够的历史知识来进行欣赏……然而在中国,这就不行了。
      中国山水画家一般都属于极少数有文化的上层人物,受着政治风云和王朝兴替的深刻影响,非常讲究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对于历史和哲学十分精通,就连他们选择的风格,也常常带着政治的、哲学的和社会的寓意。”
      中国美术作品的特征,内容丰富,一言难尽。择其要者,有如下几点:

      从写实到写心

      中国美术的发展,就其对情感的表现而言,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追求形似。
      早期的所谓“画”,就是对事物外形的描绘。 “画者,画也”“画,类也”“画,形也”,凡此种种,说明“画”侧重形貌。“画者,华也”,说明“画”侧重色彩。“存形莫善于画”“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就是中国早期绘画理论的纲领。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为齐王绘画,齐王问,画什么难?那人说,画犬马难。又问,画什么容易?那人说,画鬼魅容易。齐王又问,为什么是这样呢?那人说,犬马从早到晚都在我们面前走来走去,不能随便画,所以难;没有人见过鬼魅,可以随便画,所以容易。在这个故事里,所谓“画”就是对事物形貌色彩的如实描绘。
      那么,后来人们为什么放弃了对“形似”的单纯追求呢?因为人们感到,艺术的魅力不在于 “形似”。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说:“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这就是说,把西施画得很美,可 是不能够打动人;把孟贲(战国时的武士,传说他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兕,发怒吐气, 响声震天)的眼睛画得很大,可是不能够使人 觉得威武。为什么呢?因为失去了“君形”。君 形,即人物的精神。可见,对人物外貌的单纯 追求,反而使艺术失去了迷人的魅力。
      第二阶段:以形写神。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在中国艺术和艺术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形与神的关系是:神是形的灵魂,而形是神的基础。
      神”有两种:一种是艺术家的“神”,我们就叫作主观的“神”;第二种是艺术表现对象的 “神”,叫作客观的“神”——比如画关公就是表现关公的忠义,画张飞就是表现张飞的勇猛。
      顾恺之所说的“神”是客观的“神”。试举一例:郭子仪的女婿赵纵,请画家韩幹和周昉分别给自己画了一张肖像,大家都说画得很像。郭子仪就把这两张画像挂起来,不知道哪张更好。有一天,赵夫人回来了,郭子仪问:“你知道这两张画像画的是谁吗?”赵夫人回答:“画的是赵郎。”郭子仪又问:“哪张像画得更像呢?”赵夫人说:“两张都很像。但是,后画的那张像更好。因为它不仅画得很像,而且能够表达赵郎的精神性格。”
      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理论,实际上是“形神兼备”的理论,或者说,是一种深刻的、的写实理?论。
      第三阶段:心画。
      唐宋的绘画,不管是范宽的山水画、赵佶的工笔花鸟画,还是张择端的风俗人物画,都成为写实绘画发展的标志。人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达到了顶点,便向反面转化。北宋中后期,郭若虚提出“画乃心印”,苏轼提出“不求形似”,成为从写实走向写意、从模仿走向心画的开始。
      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苏轼第一次提出,绘画中的“神”是艺术家的主观精神。苏轼的表兄文同是大画家,以画竹于世。苏轼说,文同的《墨竹图》,不仅仅是对客观的竹的反映,而且是画家人格的表现。苏轼本人的《枯木怪石图》,也是自己精神世界的表现。在《枯木怪石图》中,那怪石笔意盘曲,好像凝聚着一团耿耿不平之气;那古木扭曲盘结,挣扎向上,好像冲天的浩然之气。这幅作品可贵之处就在于不求形似,直抒胸臆,意趣高迈,画如其人,堪称文人画之典范,也是写意花鸟画开山之作。
      苏轼是第一个对形似提出尖锐批评的人,但他反对的形似是画工那样离开神似的形似,而不是一切形似,他对离开形似的作品也提出尖锐的批评。而他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这个批判形似的理论,一直到了元代,才在绘画作品中得到普遍的贯彻。元代,心画成为绘画的主流。
      如此,中国的绘画,以元代为分水岭。在元代之前,追求形似,师法造化;在元代之后,追求神似,表现心灵。
      元朝由蒙古人统治,在汉族画家看来,无国可爱,无君可忠,生活是痛苦的,精神是悲观的,前途是绝望的。但是,在元代的绘画作品中,没有杀戮,没有死亡,没有流血,只有清风明月、平山秀水、梅兰竹菊。画家王冕笔下的《墨梅图》《南枝春早图》,竟然是繁花似锦,千朵万朵,竞相怒放,生机盎然。在不明就里的人看来,这哪里是“天翻地覆”的元朝,分明是汉唐盛世;哪里是国亡家破的画家身世,分明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应当怎样理解元代的绘画呢?元代汤垕在《画鉴》中说:“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何哉?盖花卉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什么叫作“写梅”?“写梅”与“画梅”?有什么区别?写者,泻也,泻自我之情也。王冕笔下的梅花,不是对国家命运的愤慨、对人民灾难的叹息、对前途迷茫的无奈,而是对纯洁心灵的宣泄。只有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梅花,才能够表现画家那蔑视权贵、不慕名利、耿介拔俗、潇洒出尘的纯净心灵。可以被征服,土地可以被占领,但是,有一个领域既不能占领,也不能征服,那就是画家的心。
      总之,心是中国绘画的灵魂。明代董其昌说 “一切惟心造”。画中的气象氤氲,原是心中的灵韵磅礴;画中的古木萧疏,原是心中的高逸耿介;画中的一轮寒月,原是画家照耀万物的心。
      西方绘画的基本理论就是绘画是对自然的模仿,他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是:绘画究竟是自然的“儿子、孙子还是老子”呢?中国绘画表现心灵,对于西方画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做出了自己全新的回答:绘画既不是自然的“儿子”“孙子”,也不是自然的“老子”,绘画就是我自己。画如其人,画就是我,我就是画,画我同一。西方绘画追求真,中国绘画同样追求“真”。西方绘画的“真”,是真实地反映了外部世界;中国绘画的“真”,是真实地表现了心灵世界。西方绘画的“真”,靠形似;中国绘画的“真”,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西画“真”的表现方式,要靠笔,笔不到就没有“真”;国画“真”的表现方式,不仅仅靠笔,主要靠“意”,是“意到笔不到”的“真”。被誉为西方艺术史泰斗的贡布里希发表了中肯而深刻的意见:“任何艺术传统都超不过远东的艺术。中国的艺术理论讨论到了笔墨不到的表现力。”

      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的精髓所在。可以说,不懂得“气韵生动”,就不懂得中国绘画。
      何谓气韵生动?简单地说,就是“活”,就是生命。国画的特点,迷人的魅力,就是表现活的生命。
      这个特点源于中国哲学。《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的“天”,不是指大气层,而是指世界。世界的运动,刚强劲健,因此,君子要像“天”一样,自强不息。《易经》又说:“天地之大德曰

      189286134

      读懂中国美术,就是读懂中国人审美语言。24个朝代,50位名家,300幅传世画作,构筑上下5000年的风雅传承。
      本书按照时间线,讲述中国美术的风格演变、技法沿革、题材变迁,解析历代作品中蕴含的中国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中看见对天人和谐的祈盼,从商周青铜器中看见对礼乐制度的坚守,从敦煌壁画中看见慈悲天下的佛家精神,从山水画中看见寄情高远的文人情怀……美术里的中国,既淡雅、悠远,又庄严、宏伟。
      看见中国人古今相连的审美情趣,也看见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美术中见中国。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