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阿胶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一名傅致胶。
以上这段记载,出自我国古代鼎鼎大名的《神农本草经》。古人用简练古朴的文字把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阿胶,位列“上品”,有“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之功。
如果细看的话,您就会发现这部书里似乎隐含着“仙风道骨”。其中究竟有何玄机?原来这部书不仅仅是给医生们学习看病用的,而且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目的一一养生,所谓“养性延命”,达到“不老延年”!
两千年前,在当时能“养生”的都是些什么人呢?肯定不是衣不蔽体的平民百姓,而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还有就是发明这些养生之道的“专业人士”一一在当时被称为“术士”“隐士”的“世外高人”。
“长生不老”是中国道家的追求,“服食”是道家养性延年的重要修炼方法,这个过程中,阿胶就是“服食”物中的上品。
南朝学富五车的医学大家、道家代表人物陶弘景是大力主张服食中草药来养生延命的倡导者之一。他在《神农本草经》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出东阿,故日阿胶”,说明当时东阿阿胶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道地阿胶”。
在魏晋时期的诗文集中也不乏服食阿胶的记载。曹植被贬为东阿王,骨瘦如柴,后因近水楼台常食阿胶滋补,身体受益匪浅,曹植感念于此,故作《飞龙篇》,赋诗颂阿胶:“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陆机《陆士衡集》卷十二则描述了当时贵族们“男子炙钵炼丹,女子化胶美容”服食养生生活的场景。
因“服食之品”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古代有资格享受“服食”的就是帝王。“服食”也是帝王用来养生延命的“法宝”之一。从秦始皇到唐朝的六位皇帝,再到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他们都是服食养生的推崇者。
正因皇帝们对“服食”养生的热衷,善于调阴阳、和血脉的东阿阿胶才成了历代皇帝御膳中的珍馐。
直到今天,道地阿胶仍然以千年造就的神奇为现代人“补血与液”,用源自大自然浑然天成的生命力让女人留住岁月、让老人健康长寿。它悠久的流传、神秘的技法、润物细无声的疗效和食疗讲究,让我们重新触摸到古老东方的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