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宏铭图书店
  • 转型期制造业空间重构与城乡空间结构响应 周蕾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转型期制造业空间重构与城乡空间结构响应 周蕾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 作者: 
  • 出版社: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ISBN:    978703070240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作者: 
  • 出版社: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ISBN:  978703070240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86.11 7.9折

定价 ¥109.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16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自然科学
      货号:
      11317376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蕾,1989年生,河北衡水人,副教授。2015年获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现在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任教。主要从事时空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组织、GIS空间分析、城乡空间发展与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学研究项目,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目录
      目录前言第1章 绪论 11.1 制造业空间重构与城乡空间结构响应的时代背景 11.1.1 体制转型与空间演变的全球背景 11.1.2 经济体制改革下企业空间组织的机制转变 21.1.3 制造业空间重构是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力量 31.1.4 制造业空间重构和城乡空间发展的理论与策略需求 41.2 制造业空间布局研究历程 41.2.1 制造业空间布局相关研究 41.2.2 制造业空间布局研究的评述 111.3 城乡空间结构及演变特征与过程 121.3.1 西方国家城乡空间结构的特征及演变 121.3.2 我国城乡空间结构的特征及演变 171.3.3 制造业空间重构对城乡空间结构演变影响 181.3.4 城乡空间结构研究的评述 201.4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与研究基础 211.4.1 相关概念界定 211.4.2 研究思路 251.4.3 研究方法 271.4.4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8第2章 转型期制造业空间重构与城乡空间结构响应的理论架构 322.1 理论基础 322.1.1 相关基础理论 322.1.2 评价与借鉴 372.2 体制背景 392.2.1 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392.2.2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402.2.3 所有制改革 432.2.4 分权化改革 452.3 理论研究框架 46第3章 制造业发展过程与空间重构的特征 503.1 无锡制造业的发展阶段 503.1.1 以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发展为主的阶段(1978~1992年) 503.1.2 以混合所有制、私营企业发展为主的阶段(1992~2001年) 513.1.3 以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发展为主的阶段(2001~2010年) 513.2 制造业企业数据与空间分析方法 533.2.1 制造业企业数据 533.2.2 空间分析方法 543.3 制造业所有制及产业特征 583.4 制造业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 603.4.1 基于距离的制造业企业密度与数量分析 603.4.2 基于圈层和行政区的制造业整体空间布局分析 653.4.3 基于街道/乡镇的不同所有制制造业区位商分析 663.5 制造业的时空集聚演变特征 713.5.1 核密度估计分析 713.5.2 产值热点分析 753.6 本章小结 82第4章 制造业空间重构的影响因素 844.1 制造业区位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 844.2 区位影响因素的分析与量化 864.2.1 市场区位要素 864.2.2 政府调控因素 874.3 模型结果解析 904.3.1 制造业整体区位选择影响因素 904.3.2 不同所有制制造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 924.4 本章小结 94第5章 城乡空间结构的响应过程与机制 965.1 政府权力结构调整下的城镇空间扩张响应过程 965.1.1 分权化改革下的地方公共财政与土地开发 975.1.2 产业空间政策与城镇空间扩张响应 1005.2 制造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下的城乡地域结构响应机制 1125.2.1 城乡地域结构演变的阶段与特征 1125.2.2 制造业投资主体变化的阶段与特征 1175.2.3 响应测度模型构建 1185.2.4 响应测度结果 1215.3 城乡空间系统耦合测度 1265.3.1 城乡空间系统耦合测度方法 1265.3.2 城乡空间系统耦合测度过程 1275.3.3 城乡空间系统耦合测度结果 1315.4 城乡空间响应过程解析——以无锡新区为例 1335.4.1 政府权力主导过程 1335.4.2 企业资本集聚过程 1355.4.3 城乡空间响应结果分析 1385.5 本章小结 147第6章 基于制造业空间布局的城乡空间优化对策 1506.1 制造业空间布局的主要问题 1506.1.1 土地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1506.1.2 空间分散格局亟须进一步整治 1506.1.3 园区开发模式仍需进一步优化 1516.2 城乡空间发展的主要问题 1516.2.1 用地结构特征分析 1516.2.2 转型期乡村生态环境响应 1556.3 制造业空间布局及城乡空间优化对策 1646.3.1 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推进城乡空间统筹发展 1646.3.2 以产业园区升级为先导,构建城乡多中心网络结构 1656.3.3 以制造业空间重构为契机,带动城乡土地利用集约化 1656.3.4 以制造业空间重构为先导,带动城乡社会空间有机更新 1666.4 本章小结 166参考文献 168后记 182

      内容摘要
      第1章 绪论  本章主要对制造业空间布局和城乡空间结构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评述,明确国内外关于制造业空间重构及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研究的重点,奠定本书的研究基础,为后文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1 制造业空间重构与城乡空间结构响应的时代背景  1.1.1 体制转型与空间演变的全球背景  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经历着巨大的经济、社会等体制的转型,体制转型已经成为当今众多学术领域研究的国际化语境,体制转型与空间演变更是国际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张京祥等, 2007)。当前存在着关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经济体的舆论,认为发达经济体的积累体制已经经历了由福特主义体制向后福特主义体制的根本转变,“资本主义城市”正处于向“后现代城市化”和“后福特主义”的转型之中(图 1-1)。尽管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新空间秩序”存在争议,但西方学者仍试图寻找这一过程的独创性(Wu,2003a,2003b)。  图1-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体制转型(Wu,2003a,2003b)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也处于体制转型之中,但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正经历着从社会主义制度向后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型。就中国而言,中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引起了政府职能、工业生产组织模式、资源要素配置方式等方面的诸多转变,同时经济主体也向多元化发展,这些无疑从根本上改变着我国城乡发展的动力基础,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形态变化和城乡空间结构重组*重要的塑造力和演进动力。城乡空间结构作为城乡经济社会的环境载体和空间投影,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我国城乡空间结构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一系列重大政策事件的强烈作用下,由行政型简单、同质、封闭演变为市场型复杂、异质、开放的格局。作为在世界上史无前例地成功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国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下城乡空间结构演变无疑是全世界*为理想的研究范本。体制巨变的俄罗斯和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因缺少渐进式改革过程、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衰退而难以动态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经济体制早已制度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的城乡空间结构理论没有也无法解释体制变革对空间演变的作用机理。因此,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基本事实,应该成为我们进行城乡空间发展演变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下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必将成为中国人文地理学极富特色和创新的重要课题。  1.1.2 经济体制改革下企业空间组织的机制转变  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的制造业工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数量极其有限,绝大多数企业为国家所有,少数企业为集体所有。自 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且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工厂数量急剧增加,企业所有制类型呈现多元化,外商投资企业被准许设立工厂,更重要的是非国有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已由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行政指令管理、简单经营、僵化的生产体系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为导向、多元企业主体自主经营、充满活力的生产体系。  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的空间组织机制也发生了根本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城乡经济发展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以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全面控制和垄断为基础,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能在计划机制中通过政府行政指令得到配置和使用,城乡土地的使用服从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规划,国有、集体企业没有独立自主的经营决策权,企业生产的空间布局配置在中央政府的部门经济规划中完成,而地方政府仅是中央经济规划的执行者。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城乡经济发展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制度变革,这主要包括市场化改革、所有制改革和分权化改革。1987年开始的土地市场化改革引入了市场化的企业空间组织机制,虽然国有企业的空间布局仍依靠政府行政指令配置,但处在国家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资源配置方式控制之外的新兴所有制经济 ——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繁荣发展,这些市场的自发力量依照市场机制进行空间布局。此外,分权化改革后,决策权由中央下放到地方(特别是市级政府),强化了地方政府作为城乡经济开发与组织者的角色,国家经济规划中的具体开发项目被地方政府组织的综合项目取代,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规划中的行政指令逐渐消失,地方政府更多地通过“退二进三”、开发区建设等产业空间政策以间接的方式对企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总体上,经济体制改革促使了企业空间组织机制发生根本转变,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空间重构*重要的演进动力。  1.1.3 制造业空间重构是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力量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提出了“变消费型城市为生产型城市,加快工业发展”的战略(黄金平, 2016),开始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大规模开发建设。目前,除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外,我国绝大部分城市为生产型城市。制造业生产活动作为城乡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占据了大量的建设用地,并以其为先导带动了居住、仓储、交通用地向外扩张,在客观上搭建了城市建设的骨架,对城乡空间结构演变具有深远的影响。具体而言,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时期应运而生,多元所有制企业主体发展异常活跃,同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引发了企业地域空间配置方式的变革,制造业空间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在中心城区集聚的传统产业空间模式转变为多元所有制企业主体在中心城区外围不同级别的开发区、产业园区集聚的新型产业空间模式。制造业空间的扩散与郊区化不仅在宏观上决定着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强度、方向和模式,而且在微观上也促使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制造业的空间重构不可阻挡地对整个城乡空间结构形成巨大的影响,引发了城乡空间结构的响应变化。制造业空间在城乡空间结构演变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处于工业社会时期的基本事实,决定了制造业空间重构是当前驱动我国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因素。经济体制改革下制造业空间重构的研究,特别是城乡内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区位行为研究是从微观视角解读我国体制变革下城乡空间演变过程机制的重要内容。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