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藏印阁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李桦 1989年题字《中国工业版画展》

举报
  • 绘制者:    李桦
  • 年代:    1989
  • 类别:    其他
  • 印制方式:    黑白
  • 材质:    纸本
  • 尺寸:    69 × 18 cm
  • 绘制者:  李桦
  • 年代:  1989
  • 类别:  其他
  • 印制方式:  黑白
  • 材质:  纸本
  • 尺寸:  69 × 18 cm

售价 800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6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版画宣传画 > 版画原作
      商品描述:
            李桦(1907.3—1994.5)广东番禺人。擅长版画、美术史论、美术教育。1927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0年留学日本,“九·一八”愤而后回国。1934年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是响应鲁迅号召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随军流转于湘、赣一带,举办抗战木刻展、出版利扬、推动木刻运动,曾发起和组织“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47年应徐悲鸿邀请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投身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作品以传单形式出现在游行队伍中,如《向炮口要饭吃》、《团结就是力量》。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批专业版画工作者深入工业生活,奔赴建设一线,自此,以工业为题材的版画创作开始得到普及,工人版画创作群体在全国各大建设工地涌现。1989年,由中国版画家协会发起的“首届中国工业版画展”成功举办,“工业版画”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中国工业版画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程发展起来,记录着中国工业的成长足迹。时代在变迁,生产方式的改变带动了艺术创作方式的改变,传统意义上“工业现场”的缺失,新型工业对日常生活的全方位介入,由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认为是继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人类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与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们使得今天工业题材的版画创作环境及创作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版画就是工人们的业余爱好,更是他们美好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种体现。由于后来有专业人士进行辅导创作,而且版画便于复制和宣传,就有了“工业版画”这么一说,这和专业人画工业题材的画有很大的区别。当时的工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他们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充满着内在的精神满足和自豪感,产业工人创作工业版画本来是体现自己存在的一种价值,包括农村以及解放军的绘画都是这样的。但现在社会变了,很多工业题材已经不是产业工人操作,大量专业人员进入以后,作品表现了丰富的语言、技巧和国际化特点,工业版画的属性也因此在一点点退去。比如说农民画,专业辅导时不能过分辅导,否则会变得没有其该有的气质和特色。工业版画表达钢铁结构有工人独特的一套办法和语言,生活的小情趣和钢铁结构之间构成了微妙的程式和钢铁的情意。现在不是这样,有很多当代艺术家的工业题材是在追问人们存在的价值和问题。还有一点,不光是社会在转型,工业版画也在转型。社会转型包括高科技,高科技和工业之间的关系是否跟我们产生一样的一脉相承的关联?这是越来越宏大或者越来越精微的,两者在艺术语言中体现现代的表达手法,这就是现代工业或者现代产业的变化。这种社会结构的转换形成了新的工业版画。工业版画是一个很重要的、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情感,有深刻社会积淀的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发展的强烈印记的艺术形式。工业版画的概念今天依然可以提,对此不必悲观、不必焦灼,艺术的形式和方式,版画技艺的限制和发展,或者作为版画画种的限制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在发展中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不仅是最时髦的题材,而且是中心题材,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版画系的许多艺术家,包括油画家和国画家都盯着工厂、工地、劳动场面不放。1957年最知名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很多艺术家以此为主题创作了一大批绘画景象,反映了大型工业建设对艺术的明显支配。对中国的美术界来说,画工业题材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自我改造。中国艺术家通过写生达到绘画的转变,转变到新时代和人民的方向来。写生一般是到工厂、矿山、水库等建设工地去,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完成了从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型。今天我们对工业题材的重新认识不是像20世纪50年代的思想改造和现实再现,而是探索它对于现代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意味着什么。据我所知,“工业版画”的概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提出来的,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当时的山水画创作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比如关山月等一批老画家画山水时都要画铁路、高压线等等。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工业版画的概念、内涵、媒材与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就这个展览中的传统版画而言,比如说很多木板、铜板、丝网版创作,不仅有新观念、新题材的开拓,也有新手法的开拓,很多作品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有所借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还有艺术家将科技元素纳入到版画创作之中,使版画的表现领域有所扩大。比如北屿在作品中就把网络艺术的元素拿进来做照相的视网板,很有意思。不过有些作品虽然效果很好,但是并不具备复数性,好像与版画没什么关系!我认为如果一个概念无所不包,那么这个概念就失去它的意义了。“工业版画”这个概念是由“工业”与“版画”构成的,而且都有自己的内含与制约性。如果超越了工业,又超越了复数性,那还能不能叫“工业版画”?另外,因为影像艺术也有复数性,所以如果将一些影像作品纳入“版画”的范畴,是否会有点勉强呢?影像的复数性和版画的复数性有什么区别?其实这正是我的困惑。
             当艺术发展到当代艺术的阶段,媒介本身已经不应该成为一个束缚创作的局限,而应该成为艺术家的工具和手段,艺术家其实完全可以自由地表达。我们不应该从概念出发,对“工业版画”进行非常严格的界定,从艺术、策展和批评的角度来说应该有更宽泛的态度和观念,只有这样的思维才能更广阔地去拓展艺术的媒介领域。
      艺术应和时代发展同步
      第一,关于工业转型。实际上没有工业可能就没有版画,版画一直伴随着工业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版画的转型伴随着版画的材料方式的转型。随着材料多元、方式多元、题材多元、面貌多元、诉求多元等等变化,近30多年来,版画在我们眼中,由原来非常清晰的面貌逐渐变得模糊,版画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与其他艺术材料方式互相渗透和影响的。我比较赞同国外艺术家的做法,他们的名片上不愿意用我们习惯使用的材料媒介来定义自己的身份,只写名字和艺术家称谓。而中国艺术家正好相反,会写上油画家、版画家、水彩画家等,把艺术家的可能性界定得很死,不利于艺术的发展。版画的转型,从抗战时期延安木刻这一条线发展而来,为什么那个时候不选油画和水墨等方式?由于版画便于制作和携带,且直接用黑色油墨就可以大量复制,便于传播,效果也很好。
      第三,展览的主题。今天这个展览与前两届比较,面貌已经不一样了,它的坚持的难度、守成的价值和延伸的力量不可估量。艺术当代性就在于不断出现的不确定性、变化性和不可预知性,版画也好,版画艺术也罢,都不是问题,重在最后呈现的结果应该和时代、和社会发展同步。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