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北京经济网上书店
  • 西口文化区著作集成 (16开精装 全159册)2C03z cwg
  • 西口文化区著作集成 (16开精装 全159册)2C03z cwg
  • 西口文化区著作集成 (16开精装 全159册)2C03z cwg
  • 西口文化区著作集成 (16开精装 全159册)2C03z cwg

西口文化区著作集成 (16开精装 全159册)2C03z cwg

举报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40255350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120000.00 8.0折

定价 ¥15000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2-03-03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商品描述:
      出版説明
      『走西口』作爲中國近代移民史上重要一環,自改革開放後就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關注,近些年隨著走西口所涉及的研究視野、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和史料,以及研究的意義被深入發掘,更成爲了區域社會、文化史的熱門。
      『走西口』,也就是『走口外』,主要指明清以來長城以内的晋西北、雁北、晋中和陝北等地的人們到長城以北的内蒙古地區謀生的社會活動。『走西口』之『口』,一般指明隆慶以後在長城沿綫開設的互市關卡,至清演變成對蒙貿易的關卡。習慣上,晋商稱大同以東的張家口爲『東口』,大同以西右玉縣的殺虎口爲『西口』。雖然學界對于西口之『口』的界定仍存争議,但是對于西口地區這一大的範圍是較爲統一的,即以綏遠地區爲主體的内蒙古中西部的區域。清代時綏遠屬漠南蒙古的一部分,因設有綏遠駐軍駐守此地,故名綏遠。設歸綏道,屬山西省。民國初年,袁世凱政府爲加强對蒙古地區的統治,便大力推行民政統治制度,分别在内蒙古劃置三個特别區:熱河、察哈爾、綏遠。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北洋政府公佈設置綏遠特别區,將原先由山西省管轄的歸綏道十二縣,改由綏遠城將軍管轄,還有歸化城土默特左、右二旗,伊克昭盟和烏蘭察布盟也劃歸綏遠特别區。一九二八年改稱綏遠省。全省轄境相當于今内蒙古巴彦淖爾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的海勃灣區、海南區,包頭市,呼和浩特市及烏蘭察布市大部(除化德、商都外)。
      自明清以來,由于人口激增,人地矛盾日益激烈;自然災害頻發引發饑荒;以及統治者出于緩和矛盾、擺脱財政危機、維持統治等不同的目的,推行諸如『借地養民』『移民實邊』等墾殖政策,掀起了多次『走西口』的風潮。大批的山西、陝西人民踏上了這片土地,他們中有貧苦農民、小手工業者、商人等;或自發、或逃、或被掠,踏上這一片遊牧區域,開始了開荒墾殖、傭耕、貿易,或『雁行』,或定居的生活,爲綏遠地區的開發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走西口』者以山西人居多,大體上分兩支,一支是晋西北、雁北、晋北、晋中的人,範圍包括保德、河曲、偏關、朔州、平魯、左雲、右玉、山陰、代縣、忻州、原平、定襄、五臺、平遙、太谷、榆次、太原等地。他們大多自殺虎口出塞,進入和林格爾、清水河地區,然後到土默特、包頭等地;也有走張家口,即東口,進入蒙古中西部。另一支是晋西北和陝北一帶的人,越過長城進入鄂爾多斯、河套平原等地。當然,也有一些流動的甘肅、寧夏等地的人口。其中,一些晋商的活動軌跡甚至遠達沙俄。
      這種跨時間和空間的移民活動,其因素和形式複雜多樣,也使得在這一廣泛區域内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形態,因而也吸引了來自不同學科不同方向的學者對這一活動現象以及地區的關注和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資料來源多集中于當時當地的檔案資料、地方史志中,這也是大多學者所關注的重要史料。同時,研究範圍也多集中于對遷入地—綏遠地區的研究。但除此外西口文化所承接的範圍還包括了走西口者的祖籍地,從祖籍地到遷入地形成的是一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風俗等各方面的交流融合圈。在『走西口』浪潮的大環境影響下,當地一些文人和組織的著作、隨筆、札記、遊記、調查報告等文史資料也必然受到時代和環境的影響,並成爲反映時代和環境特色的一面鏡子,因而同樣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有鑒于此,我們著力收録了明清以來,以殺虎口爲輻射點的晋西北、雁北、晋北、晋中地區;以歸化城爲輻射點的綏遠地區;以及以張家口爲東界的這一大範圍内的學人著作,其中還收有當時曾在這一區域内爲官爲學的學人著作,共計一百零六種,編爲《西口文化區著作集成》。
      在收録過程中,編者先按照著者的朝代順序排列先後,由于『走西口』這一文化現象和概念主要在明清時期形成,因而本編收録即以明清時間爲主。在此之下就按照傳統的經、史、子、集、叢分類的順序進行簡單分列。囿于學識,編輯工作中或有不妥之處,希望讀者隨時賜正。

      總目録
      第一册
      楊襄毅公本兵疏議(一) 序—卷四 明 楊博 撰 明萬曆十四年師貞堂刻本一
      第二册
      楊襄毅公本兵疏議(二) 卷五—卷九 明 楊博 撰 明萬曆十四年師貞堂刻本一
      第三册
      楊襄毅公本兵疏議(三) 卷十—卷十四 明 楊博 撰 明萬曆十四年師貞堂刻本一
      第四册
      楊襄毅公本兵疏議(四) 卷十五—卷十九 明 楊博 撰 
                                               明萬曆十四年師貞堂刻本一
      第五册
      楊襄毅公本兵疏議(五) 卷二十—卷二十四 明 楊博 撰 
                                               明萬曆十四年師貞堂刻本一
      第六册
      楊襄毅公奏疏(一) 明 楊博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七册
      楊襄毅公奏疏(二) 明 楊博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八册
      楊襄毅公奏疏(三) 明 楊博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九册
      楊襄毅公奏疏(四) 明 楊博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十册
      晉溪本兵敷奏(一) 序—卷五 明 王瓊 撰 明嘉靖二十三年刻本一
      第十一册
      晉溪本兵敷奏(二) 卷六—卷九 明 王瓊 撰 明嘉靖二十三年刻本一
      第十二册
      晉溪本兵敷奏(三) 卷十—卷十四 明 王瓊 撰 明嘉靖二十三年刻本一
      第十三册
      關中奏議(一) 序—卷五 明 楊一清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十四册
      關中奏議(二) 卷六—卷九 明 楊一清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十五册
      關中奏議(三) 卷十—卷十三 明 楊一清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十六册
      關中奏議(四) 卷十四—卷十八 明 楊一清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十七册
      全邊略記(一) 卷一—卷二 明 方孔炤 輯 清鈔本一
      第十八册
      全邊略記(二) 卷三—卷五 (節選卷一至四 卷十一) 明 方孔炤 輯 清鈔本一
      第十九册
      裔乘(一) 序—卷三 明 楊一葵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二十册
      裔乘(二) 卷四—卷八 明 楊一葵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二十一册
      三雲籌俎考 四卷 明 王世琦 撰 明萬曆刻本一
      北虜風俗 不分卷 附北虜世系一卷 明 蕭大亨 撰 一九三六年文殿閣書莊版四三九
      第二十二册
      兩鎮三關通志(一) 卷一—卷四 明 尹耕 撰 明刻本一
      第二十三册
      兩鎮三關通志(二) 卷五—卷八 明 尹耕 撰 明刻本一
      第二十四册
      兩鎮三關通志(三) 卷九—卷十三 明 尹耕 撰 明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俺答前志 二卷 明 馮時可 撰 鈔本一
      皇明北虜考 不分卷 明 鄭曉 撰 明崇禎刻本六七
      北征記 一卷 前北征録 一卷 後北征録 一卷 明 楊榮 金幼孜 撰 明刻本一二七
      北虜事跡 一卷 西番事蹟 一卷 明 王瓊 撰 
                            明嘉靖吴郡袁氏嘉趣堂刻金聲玉振集本二三一
      雲中紀程 二卷 明 高懋功 撰 清南海伍氏刊粵雅堂叢書巾箱本三六七
      曾襄愍公復套條議 四卷 明 曾銑 撰 明崇禎平露堂刻《皇明經世文編》本四六七
      第二十六册
      五經七書直解(一) 明 劉寅 撰 明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五經七書直解(二) 明 劉寅 撰 明刻本一
      第二十八册
      太師楊襄毅公年譜 十卷 存二卷 (卷三 卷九) 明 項德楨 撰 明刻本一
      王恭襄公 年譜一卷 附録一卷 明 王瓊 張友椿 編 
                           一九三六年太原王氏齊芳堂鉛印本二二一
      第二十九册
      塞語 一卷 明 尹耕 撰 明隆慶六年成都高氏刊本一
      鄉約 一卷 明 尹耕 撰 明隆慶五年劉良弼刻本一二九
      譯語 一卷 明 岷峨山人 撰 明刻紀録彙編本二二七
      第三十册
      西田語畧(一) 二十三卷 續集卷一—卷六 明 樊深 撰 明嘉靖二十七年刻本一
      第三十一册
      西田語畧(二) 續集卷七—卷二十九 明 樊深 撰 明嘉靖二十七年刻本一
      第三十二册
      朔埜山人集 六卷 明 尹耕 撰 明崇祯十年来臨刻本一
      第三十三册
      王文端公詩集(一) 二卷 奏疏四卷 尺牘卷一 明 王家屏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三十四册
      王文端公詩集(二) 尺牘卷二—卷八 明 王家屏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三十五册
      復宿山房集(一) 序—卷七 明 王家屏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三十六册
      復宿山房集(二) 卷八—卷十五 明 王家屏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三十七册
      復宿山房集(三) 卷十六—卷二十四 明 王家屏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三十八册
      復宿山房集(四) 卷二十五—卷三十三 明 王家屏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三十九册
      復宿山房集(五) 卷三十四—卷四十 明 王家屏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四十册
      增刻芙蓉館集 九卷 明 杨一葵 撰 明刻本一
      塗水先生集 六卷 明 寇天敘 撰 明嘉靖三十一年藍印本四三九
      第四十一册
      句注山房集(一) 序—卷十三 明 張鳳翼 撰 明刻本一
      第四十二册
      句注山房集(二) 卷十四—卷二十 尺牘七卷 明 張鳳翼 撰 明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孫忠靖公集(一) 卷首—卷四 明 孫傳庭 撰 一九一四年山西閻氏鉛印本一
      第四十四册
      孫忠靖公集(二) 卷五—卷十 明 孫傳庭 撰 一九一四年山西閻氏鉛印本一
      第四十五册
      白谷集 四卷 明 孫傳庭 撰 清 潘錫恩 輯 清潘氏袁江節署刊本一
      東田集(一) 序—卷二 明 馬中錫 撰 清康熙四十六年刻本三○五
      第四十六册
      東田集(二) 卷三—卷十五 明 馬中錫 撰 清康熙四十六年刻本一
      第四十七册
      馬東田漫稿 六卷 明 馬中錫 撰 明嘉靖文三畏刻本一
      第四十八册
      青霞集 十二卷 明 沈煉 撰 王元敬 編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四十九册
      王明甫先生桂子園集(一) 卷一—卷九 明 王道行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五十册
      王明甫先生桂子園集(二) 卷十—卷十九 明 王道行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五十一册
      王明甫先生桂子園集(三) 卷二十—卷二十三 近稿不分卷 明 王道行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王太史遺稿 八卷 附録一卷 明 王邵 撰 清刻本三○五
      第五十二册
      春秋大成(一) 序—卷七 清 馮如京 撰 清順治十一年刻馮氏介軒本一
      第五十三册
      春秋大成(二) 卷八—卷十五 清 馮如京 撰 清順治十一年刻馮氏介軒本一

      第五十四册
      春秋大成(三) 卷十六—卷二十三 清 馮如京 撰 清順治十一年刻馮氏介軒本一
      第五十五册
      春秋大成(四) 卷二十四—卷三十一 清 馮如京 撰 清順治十一年刻馮氏介軒本一
      第五十六册
      御纂春秋直解(一) 序—卷七 清 梁錫璵 撰 清刻本一
      第五十七册
      御纂春秋直解(二) 卷八—卷十二 清 梁錫璵 撰 清刻本一
      第五十八册
      緯攟 十四卷 清 喬松年 撰 民國山西省文獻委員會《山右叢書初編》本一
      第五十九册
      晉乘蒐略(一) 序—卷三 清 康基田 撰 清嘉慶十六年霞蔭堂刻本一
      第六十册
      晉乘蒐略(二) 卷四—卷六 清 康基田 撰 清嘉慶十六年霞蔭堂刻本一
      第六十一册
      晉乘蒐略(三) 卷七—卷九 清 康基田 撰 清嘉慶十六年霞蔭堂刻本一
      第六十二册
      晉乘蒐略(四) 卷十—卷十一 清 康基田 撰 清嘉慶十六年霞蔭堂刻本一
      第六十三册
      晉乘蒐略(五) 卷十二—卷十三 清 康基田 撰 清嘉慶十六年霞蔭堂刻本一
      第六十四册
      晉乘蒐略(六) 卷十四—卷十六 清 康基田 撰 清嘉慶十六年霞蔭堂刻本一
      第六十五册
      晉乘蒐略(七) 卷十七—卷十九 清 康基田 撰 清嘉慶十六年霞蔭堂刻本一
      第六十六册
      晉乘蒐略(八) 卷二十—卷二十二 清 康基田 撰 清嘉慶十六年霞蔭堂刻本一
      第六十七册
      晉乘蒐略(九) 卷二十三—卷二十五 清 康基田 撰 清嘉慶十六年霞蔭堂刻本一
      第六十八册
      晉乘蒐略(十) 卷二十六—卷二十七 清 康基田 撰 清嘉慶十六年霞蔭堂刻本一
      第六十九册
      晉乘蒐略(十一) 卷二十八—卷二十九 清 康基田 撰 清嘉慶十六年霞蔭堂刻本一
      第七十册
      晉乘蒐略(十二) 卷三十 清 康基田 撰 清嘉慶十六年霞蔭堂刻本一
      第七十一册
      晉乘蒐略(十三) 卷三十一—卷三十二 清 康基田 撰 清嘉慶十六年霞蔭堂刻本一
      第七十二册
      晉政輯要(一) 序—卷三 清 海寧 鄭源璹 等纂輯 清乾隆五十四年刻本一
      第七十三册
      晉政輯要(二) 卷四—卷六 清 海寧 鄭源璹 等纂輯 清乾隆五十四年刻本一
      第七十四册
      晉政輯要(三) 卷七—卷八 清 海寧 鄭源璹 等纂輯 清乾隆五十四年刻本一
      第七十五册
      朔方備乘(一) 清 何秋濤 纂 清咸豐八年刻本一
      第七十六册
      朔方備乘(二) 清 何秋濤 纂 清咸豐八年刻本一
      第七十七册
      朔方備乘(三) 清 何秋濤 纂 清咸豐八年刻本一
      第七十八册
      朔方備乘(四) 清 何秋濤 纂 清咸豐八年刻本一
      第七十九册
      朔方備乘(五) 清 何秋濤 纂 清咸豐八年刻本一
      第八十册
      朔方備乘(六) 清 何秋濤 纂 清咸豐八年刻本一
      第八十一册
      朔方備乘(七) 清 何秋濤 纂 清咸豐八年刻本一
      第八十二册
      朔方備乘(八) 清 何秋濤 纂 清咸豐八年刻本一
      第八十三册
      朔方備乘(九) 清 何秋濤 纂 清咸豐八年刻本一
      第八十四册
      綏遠奏議 清 貽榖 撰 清光緒鉛印本一
      第八十五册
      墾務奏議 清 貽榖 撰 清光緒鉛印本一
      第八十六册
      國學禮樂録 二十卷 清 李周望 編 清康熙五十八年國子監刻本一
      第八十七册
      太學進士提名碑録(一) 
                                              清順治丙戌至乾隆丁巳 附明洪武辛亥至崇禎癸未 清 李周望 輯 
                                              清遞修本一

      第八十八册
      太學進士提名碑録(二) 
                                              清順治丙戌至乾隆丁巳 附明洪武辛亥至崇禎癸未 清 李周望 輯 
                                              清遞修本一
      第八十九册
      太學進士提名碑録(三) 
                                              清順治丙戌至乾隆丁巳 附明洪武辛亥至崇禎癸未 清 李周望 輯 
                                              清遞修本一
      第九十册
      太學進士提名碑録(四) 
                                              清順治丙戌至乾隆丁巳 附明洪武辛亥至崇禎癸未 清 李周望 輯 
                                              清遞修本一 
      第九十一册
      皇朝藩部要略(一) 序—卷九 四卷 清 祁韻士 撰 清道光筠淥山房刻本一
      第九十二册
      皇朝藩部要略(二) 卷十—卷十七 清 祁韻士 撰 清道光筠淥山房刻本一
      第九十三册
      皇朝藩部要略(三) 卷十八 皇朝藩部世系表 四卷 清 祁韻士 撰 
                                     清道光筠淥山房刻本一
      龍沙紀略 一卷 清 方式濟 撰 清指海本二九三
      塞外雜識 一卷 清 馮一鵬 撰 清指海本三五九
      雪泥鴻爪録 四卷 清 鮑鉁 撰 清雍正前度軒刻本四○五

      第九十四册
      蒙古遊牧記(一) 序—卷七 清 張穆 撰 何秋濤 校 清同治六年祁氏刻本一
      第九十五册
      蒙古遊牧記(二) 卷八—卷十六 清 張穆 撰 何秋濤 校 清同治六年祁氏刻本一
      第九十六册
      奉使俄羅斯日記 不分卷 清 張鵬翮 李仙根 撰 日本江户寫本一
      蒙事隨筆 五卷 附蒙古逸史一卷 清 陳籙 撰 一九三四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版二九
      使喀爾喀紀程草 不分卷 清 昇寅 撰 清道光元年思補過齋刻本三六三
      晉游日記(雪爪留痕)三卷 清 李燧 撰 清道光十三年刻本四三七
      蠶桑備要 四卷 附醫蠶病方 一卷 清 劉清藜 撰 
                           清光緒二十二年味經堂刊書處刻本五五三
      第九十七册
      六書存(一) 清 周天益 纂 一九二四年刊本一
      第九十八册
      六書存(二) 清 周天益 纂 一九二四年刊本一
      寒松老人年譜 一卷 清 魏象樞 口授 魏學誠 等録 清乾隆六年魏氏寒松堂刻本二八三
      寒松堂庸言 一卷 清 魏象樞 撰 日 吉村秋陽 校 日本文久三年刻本四五九
      第九十九册
      古芬閣書畫記(一) 序—卷四 清 杜瑞聯 輯 清光緒七年太谷杜氏刻本一
      第一○○册
      古芬閣書畫記(二) 卷五—卷八 清 杜瑞聯 輯 清光緒七年太谷杜氏刻本一

      第一○一册
      古芬閣書畫記(三) 卷九—卷十 清 杜瑞聯 輯 清光緒七年太谷杜氏刻本一
      第一○二册
      古芬閣書畫記(四) 卷十一—卷十三 清 杜瑞聯 輯 清光緒七年太谷杜氏刻本一
      第一○三册
      古芬閣書畫記(五) 卷十四—卷十六 清 杜瑞聯 輯 清光緒七年太谷杜氏刻本一
      第一○四册
      古芬閣書畫記(六) 卷十七—卷十八 清 杜瑞聯 輯 清光緒七年太谷杜氏刻本一
      第一○五册
      晉風選(一) 序—卷五 清 趙瑾 評選 清刻本一
      第一○六册
      晉風選(二) 卷六—卷十 清 趙瑾 評選 清刻本一
      第一○七册
      堅白石齋詩集 十六卷 清 李鑾宣 撰 清嘉慶二十四年刻本一
      第一○八册
      南園叢稿(一) 序—卷六 清 張相文 撰 一九二九年中國地學會版一
      第一○九册
      南園叢稿(二) 卷七—卷十 清 張相文 撰 一九二九年中國地學會版一
      第一一○册
      南園叢稿(三) 卷十一—卷十六 清 張相文 撰 一九二九年中國地學會版一
      第一一一册
      南園叢稿(四) 卷十七—卷二十一 清 張相文 撰 一九二九年中國地學會版一
      第一一二册
      南園叢稿(五) 卷二十二—卷二十四 附年譜一卷 榮衰録一卷 清 張相文 撰 
                           一九二九年中國地學會版一
      第一一三册
      秋水集(一) 序—卷九 清 馮如京 撰 清 馮雲驌 撰 
                       清乾隆五年武林馮氏清暉堂重刊本一
      第一一四册
      秋水集(二) 卷十—卷十六 翠滴樓詩集 六卷 (闕卷六) 
                       清 馮如京 撰 清 馮雲驌 撰 
                       清乾隆五年武林馮氏清暉堂重刊本一
      第一一五册
      約齋文集 四卷 清 馮雲驤 撰 清順治刻本一
      怡青堂詩集(一) 卷一—卷四 清 王錫綸 撰 民國鉛印本一一七
      第一一六册
      怡青堂詩集(二) 卷五—卷八 怡青堂文集 卷一 清 王錫綸 撰 民國鉛印本一
      第一一七册
      怡青堂詩集(三) 怡青堂文集 卷二—卷六 清 王錫綸 撰 民國鉛印本一
      第一一八册
      怡青堂詩二刻 八卷 清 王錫綸 撰 清咸豐刻本一
      微尚齋詩集初編 四卷 微尚齋詩續集二卷 適適齋文集二卷 清 馮志沂 撰 
                                         清同治九年刻西隃山房集本二七五
      第一一九册
      道腴堂詩編(一) 序—卷十四 清 鮑鉁 撰 清乾隆五年刻本一
      第一二○册
      道腴堂詩編(二) 卷十五—卷二十五 清 鮑鉁 撰 清乾隆五年刻本一
      第一二一册
      道腴堂詩編(三) 卷二十六—卷三十 清 鮑鉁 撰 清乾隆五年刻本一
      道腴堂詩續 六卷 清 鮑鉁 撰 清乾隆刻本一七七
      道腴堂雜著 一卷 清 鮑鉁 撰 清刻本四一九
      第一二二册
      寒松堂全集(一) 序—卷四 清 魏象樞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二三册
      寒松堂全集(二) 卷五—卷七 清 魏象樞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二四册
      寒松堂全集(三) 卷八—卷十 清 魏象樞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二五册
      寒松堂全集(四) 卷十一—卷十二 清 魏象樞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二六册
      吴詩集覽(一) 序—卷三 清 吴偉業 撰 靳榮藩 輯注 
                           清乾隆三十五年靳氏凌雲亭刻本一

      第一二七册
      吴詩集覽(三) 卷四—卷七 清 吴偉業 撰 靳榮藩 輯注 
                           清乾隆三十五年靳氏凌雲亭刻本一
      第一二八册
      吴詩集覽(四) 卷八—卷十二 清 吴偉業 撰 靳榮藩 輯注 
                           清乾隆三十五年靳氏凌雲亭刻本一
      第一二九册
      吴詩集覽(五) 卷十三—卷十七 清 吴偉業 撰 靳榮藩 輯注 
                           清乾隆三十五年靳氏凌雲亭刻本一

      第一三○册
      吴詩集覽(六) 卷十八—卷二十 補註二十卷 吴詩談藪二卷 清 吴偉業 撰 靳榮藩 輯注 
                           清乾隆三十五年靳氏凌雲亭刻本一
      第一三一册
      可園詩鈔 七卷 清 三多 撰 清光緒石印本一
      可園詩鈔 外四卷 清 三多 撰 清光緒刻本二八一
      任勇烈公遺集 一卷 清 任舉 撰 清嘉慶九年兩湖書屋刻本三八五
      第一三二册
      松龕先生全集 十卷 清 徐繼畬 撰 一九一五年鉛印本一
      第一三三册
      敦艮齋遺書(一) 序—卷十二 清 徐潤第 撰 清道光二十七年徐繼畬刻本一
      第一三四册
      敦艮齋遺書(二) 卷十三—卷十七 清 徐潤第 撰 清道光二十七年徐繼畬刻本一
      東使吟草 一卷 出塞雜詠 一卷 清 花沙納 撰 清稿本三三七
      晉齋詩存 二卷 清 昇寅 撰 清咸豐四年刻本三八一
      第一三五册
      孟蘭舟先生詩文稿(一) 清 孟生蕙 撰 清鈔本一
      第一三六册
      孟蘭舟先生詩文稿(二) 清 孟生蕙 撰 清鈔本一
      二峩草堂遺稿 二卷(存二峩草堂愚稿一卷) 清 任承恩 撰 清嘉慶九年刻本三三三
      第一三七册
      蘿藦亭札記 八卷 清 喬松年 撰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一
      第一三八册
      蘿藦亭遺詩 四卷 清 喬松年 撰 清光緒七年皖城刻本一
      蘿藦亭文鈔 一卷 清 喬松年 撰 清光緒十一年大梁刻本三○五
      第一三九册
      半可集 不分卷 清 戴廷栻 撰 一九一六年雲文齋石印本一
      崞縣張氏先哲遺書 三種 清 張棣 録輯 清道光二十五年刻本三四九
      第一四○册
      霜紅龕集(一) 序—卷十五 清 傅山 撰 清宣統三年山陽丁寶銓刊本一
      第一四一册
      霜紅龕集(二) 卷十六—卷三十三 清 傅山 撰 清宣統三年山陽丁寶銓刊本一

      第一四二册
      霜紅龕集(三) 卷三十四—卷四十 附録三卷 年譜一卷 清 傅山 撰 
                            清宣統三年山陽丁寶銓刊本一
      第一四三册
      霜紅龕全集 存三種 七卷 清 傅山 撰 清光緒宣統間平遙文蔚堂王氏刊本一
      我詩稿 六卷 清 傅眉 撰 清鈔本四二三
      第一四四册
      怡情集 四卷 清 頡煥章 撰 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一
      第一四五册
      折霽山稿 不分卷 清 折遇蘭 撰 清乾隆四十九年看雲山房刻本一

      第一四六册
      柳渠詩文集 十二卷 清 胡豹變 撰 清同治七年榆邑懷仁鎮燕翼樓刻本一
      第一四七册
      亞谷叢書 四卷 清 鮑鉁 撰 清雍正間十步齋刻本一
      小方壺齋叢鈔 二卷(節選卷二卷四) 清 王先謙 輯 清湖南學務公所刻本八九
      第一四八册
      調查河套報告書 民國 督辦運河工程總局編輯處 京華印書局一九二三年版一
      第一四九册
      蒙古調查記 東方雜誌社 一九二三年商務印書館版一
      綏遠遊記 民国 吴國棟 撰 一九二六年版一○三
      京綏遊記 民國 周頌堯 撰 一九二七年刊本一九三
      綏遠概況(一) 民國 綏遠省政府 編 一九三三年綏遠省政府印二七一
      第一五○册
      綏遠概況(二) 民國 綏遠省政府 編 一九三三年綏遠省政府印一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