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正版书籍 高温消毒 放心购买 17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书名于图片不符时以图片为准
万明习 、王素品、 吴亮 著 / 科学出版社 / 2015-02 / 平装
售价 ¥ 91.00 5.4折
定价 ¥168.00
品相 八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23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嗓音医学工程学
嗓音医学工程学是在推动嗓音医学发展过程中自身得到发展,多学科交叉特色突出,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且尚需不断拓展的重要研究领域。万明习、王素品、吴亮编著的《嗓音医学工程学》明确了嗓音医学工程学的概念和内涵,对核心的基础理论、工程技术方法、应用结果与内在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全书共7章,很好地把握了本领域现状、核心和新方向,其中核心内容包括嗓音产生的物理与调控机制,检测、成像与分析,病理语音重建与增强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应用成果。
《嗓音医学工程学》适合于生物医学工程、喉科学及嗓音医学、语言声学与通讯、语言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医生阅读,希望能够为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具体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
前言第1章嗓音医学工程学基础1.1嗓音医学工程学简介1.1.1嗓音言语医学1.1.2嗓音医学工程学1.2发声系统1.2.1喉下腔1.2.2喉腔1.2.3喉上腔1.2.4喉软骨1.2.5喉肌1.3嗓音产生的基本原理1.3.1声带振动机理1.3.2喉发声调节机制1.3.3声学基础1.4语音产生的神经控制1.4.1喉神经1.4.2语音产生的大脑控制1.5现有嗓音学研究方法1.5.1语音声学参数检测1.5.2发声空气动力学测量1.5.3喉动态镜和喉高速摄影1.5.4声带振动的声门图1.5.5声带振动组织力学1.5.6喉肌电图1.6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2章发声空气动力学物理与数学建模2.1发声空气动力学建模的理论基础2.1.1语音激励模型2.1.2生物物理因素2.1.3准稳态假设理论2.2喉物理模型2.2.1喉物理模型建立的意义2.2.2喉物理模型的发展2.2.3离体喉模型2.2.4活体喉模型2.3声门几何参量的发声空气动力学数学及物理建模2.3.1数学建模方法2.3.2声门倾角对喉物理模型内压力速度场分布及发声的影响2.3.3声门上下表面角对声门腔内压力场及发声的影响2.3.4声门入口半径对声门内压力场及发声的影响2.4喉腔内表面参量及不同发声条件的空气动力学建模2.4.1不同假声带及喉室形状对声门腔内准稳态流场及发声的影响2.4.2正常语音发声周期内及不同直径下声门腔内流场变化及其与发声参量的关系2.4.3全喉与半喉模型声门区准稳态流场分布2.5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3章声门图与声带振动模式3.1光声门图信号起源3.1.1光声门图信号模型3.1.2光声门图模型讨论3.2电声门图采样场理论3.2.1电声门图场扰动理论3.2.2电声门图信号模型3.2.3电声门图灵敏度空间分布3.2.4电声门图调制度公式3.2.5横向电声门图与声带振动的关系3.2.6电声门图微音器效应3.3电声门图信号特征3.4电声门图信号处理与参数提取3.4.1电声门图信号预处理3.4.2电声门图的参数提取3.5斜置电声门图3.5.1发声的多信号同步采集系统与方法3.5.2斜置电声门图设计与参数提取3.5.3SEGG信号与声带振动相位间关系的验证3.5.4SEGG的信号幅度3.5.5SEGG提取的速度和速度比3.5.6SEGG提取的平均声门闭合商3.6超声声门图3.6.1基于超高速平面波和SEGG的成像和记录系统3.6.2从平面波超声图像中提取超声声门图曲线3.6.3超声声门图曲线的特征点3.6.4超声声门图曲线的特征参数3.6.5超声声门图和电声门图的优点3.7线性预测反滤波声门图3.7.1语音单通道线性预测反滤波声门图3.7.2语音一电声门图双通道线性预测反滤波声门图3.7.3气流电声门图双通道线性预测反滤波声门图3.7.4语音一气流混合式线性预测反滤波声门图3.7.5反滤波声门图再处理3.7.6反滤波声门图实验结果分析3.8声门图声带质量运动学建模仿真3.8.1声带振动运动学模型与位移函数3.8.2声门图波形数学模型3.8.3声门图波形仿真计算3.9声门图特征参数与声带振动模式3.9.1正常男女性不同发声方式及其特征参数3.9.2喉病声带振动方法及其特征参数3.9.3声带扰动参数的分布3.10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4章声带组织力学及其振动高速成像4.1声带的组织力学特性及其模型4.1.1声带振动的组织力学特性4.1.2声带被覆层振动模型4.1.3声带体层一被覆层分层模型4.1.4咽食管模型4.1.5声带振动组织力学特性的实验测量方法4.2电声门图同步的高速摄影成像4.2.1影响声带组织力学参数提取精度的因素4.2.2高速摄影喉镜和电声门图同步成像检测系统4.2.3亚像素级声门边缘检测和直接参数提取4.2.4双质量块模型参数优化4.2.5组织力学参数反求与分析4.3声带振动的超声成像4.3.1喉的常规超声成像4.3.2高帧率超声与高速摄影同步成像4.3.3电声门图同步的高帧率超声成像4.4电声门图同步的超声喉动态镜4.4.1电声门图同步的超声喉动态镜原理4.4.2电声门图同步的超声喉动态镜系统4.4.3超声喉动态镜系统测试4.5声带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4.6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5章病理语音重建5.1病理语音重建方法5.1.1食管语音5.1.2气管食管语音5.1.3电子喉语音5.2电子喉元音重建5.2.1电子喉嗓音源与重建元音5.2.2具有声道特征补偿的电子喉声门上元音嗓音源5.2.3不同元音嗓音源及其重建元音的声学特征5.3电子喉辅音重建5.3.1基于辅一元结构音节的重建方法5.3.2嗓音源参数设置5.3.3重建辅音的感知听觉评价5.4电子喉自动控制5.4.1电子喉自动控制缺失5.4.2基于颈部肌电信号的电子喉自动控制5.4.3基于视觉语音特征的电子喉自动控制5.4.4基于视觉语音特征的电子喉发声起止控制性能5.4.5基于视觉语音特征的电子喉嗓音源控制性能5.4.6基于轨迹球运动的汉语声调控制5.5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6章电子喉语音增强与评价6.1电子喉语音的噪声6.2电子喉语音的谱减增强方法6.2.1经典谱减法6.2.2电子喉语音的噪声估计6.2.3基于感知加权滤波器的电子喉语音增强6.2.4基于人耳听觉掩蔽模型的电子喉语音增强6.3电子喉语音的自适应增强方法6.3.1基于自适应滤波的电子喉语音增强6.3.2基于ANC-ICA的电子喉语音增强6.3.3语音增强效果6.4电子喉语音的小波包增强方法6.4.1小波变换与小波包6.4.2基于自适应小波包变换的电子喉语音增强6.4.3语音增强效果6.5电子喉语音增强系统6.5.1系统设计6.5.2系统实现6.5.3系统性能6.6电子喉语音评价6.6.1电子喉语音的空气动力学分析6.6.2电子喉语音的心理声学评价6.6.3电子喉语音和食管语音的声调特性6.7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7章大脑语音加工机制7.1语音加工脑功能研究方法7.1.1语音加工脑功能模型7.1.2实验设计7.1.3数据的采集与分析7.2语音听觉7.2.1声音感知7.2.2语音处理7.2.3语音理解7.3语音表达7.3.1构音器官的运动皮层功能定位7.3.2语音表达的大脑控制7.3.3基频微扰响应特性7.3.4多语种语音表达7.4语言功能障碍7.4.1失语症7.4.2听觉异常7.4.3构音障碍7.4.4喉癌7.5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