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商业局购物票》约1950-1970年代左右(共计5版单票:81张)一批合售
举报
-
制作者:
大理市商业局
-
年代:
大跃进 (1956-1965)
-
制作者:
大理市商业局
-
年代:
大跃进 (1956-1965)
上书时间2024-01-23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特别注明:购物票据共计5版纸,有撕开,总计81张票。
参考资料:
20世纪50年代初物资比较匮乏,为保证人人能买到基本生活用品,对紧俏物资采用发票证的办法。买东西时,人民币加票证,缺一不可。当时,票证种类之多,使用范围之广,过来人一定都还记忆犹新。
粗加分类,用来购买基本生活用品的有粮、布、油、煤票等;用来购买日用品的有肥皂、卫生纸、火柴票等;用来购买副食品的有鱼、肉、蛋、豆制品票等;用来购买大件的有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票等。还有一些物资,货源时多时少,有季节性,无法固定时间与数量,便采用一种从1到100连号小票,随时公布,如一些水果等。无论何种票证,都有一条硬性规定,即过期作废,没有商量余地。
"无粮票没饭吃、无布票没衣穿",票证在那个年月,是非同小可的,当然不能让它作废。
“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
最早实行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1953 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粮食计划供应政策,1955 年8 月25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 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
1960 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到1961 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 种。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经济发展的转机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国家逐步缩小了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到1983 年,由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有粮食和食用油两种。
1984 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