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曲声声:杨刘忠戏剧曲艺作品专辑》DVD光碟、光盘、磁盘、影碟2000年代1碟片1盒装(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大理文化馆/白剧团、剑川阿鹏艺术团、永平文化馆参演,含:白族大本曲“闹婚、清清洱海水、关爱”、方言小品“拆猪圈”、白剧“唢呐白曲歌不断、白曲声声、益民风尚”)
举报
-
制作者:
云南音像出版社
-
年代:
2000年代 (2000-2009)
-
材质:
聚碳酸酯塑料硬片
-
尺寸:
14.5 × 14 × 1 cm
-
制作者:
云南音像出版社
-
年代:
2000年代 (2000-2009)
上书时间2022-12-01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品相描述:九品
-
如图所示,珍藏多年珍贵稀少云南经典白剧、小调、民歌、综艺等系列光碟、光盘实物,内碟保存完好如新,外盒正常磨损轻微破损,非常难得,详见部分实拍图片及实物。
很有中国音乐发展、影视发展、地方音乐文化艺术、戏曲戏剧、综艺等研究价值及收藏纪念意义,亦可为文化艺术研究者,爱好者、发烧友,剧中出演人物及后人,相关综艺研究机构等见之赎回,望有缘人得之,看之、听之、珍之、惜之、爱之、藏之。
特别说明:因碟片可拷贝及复制,碟片非播放原因(即:不能播放或者物流中损毁),则售出不退,望友悉之见谅。
-
商品描述:
-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白族总人口为2091543人,其中男性1054892人,女性1036651人。
古代白族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踏歌。民间流传的《创世纪》长诗,叙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追述了白族在原始社会"天下顶太平"、"不分贫和富"、"百姓肥胖胖"的没有阶级压迫剥削的平等生活。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杀州官》、《钩日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南诏有名的《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白族调》是流传甚广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后一句五言)的格律诗。15世纪中叶,有些文人应用这一民歌形式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如杨黼的"词记山花碑"。白剧"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白剧,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历史悠久,系由明代洪武年间从内地传入大理地区的吹吹腔戏和大本曲剧合流而形成。由于历史原因,民国初年吹吹腔戏走向衰微,退居边远山乡。1962年,白族古老的戏剧样式正式定名为"白剧"。 白剧唱词形式基本上用白族诗歌常用的"山花体"用白语和汉语演唱,唱腔曲调有三十多种,表演节奏鲜明,规律严谨,比较古朴,有严格而固定的程式。
2008年6月14日,白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37。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