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断桥》戏剧戏曲·立体声磁带、歌带、声带、音带、专辑1盘1盒装1985年9月(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云南广播电视公司发行,演唱:关肃霜,云南省京剧一团伴奏)
举报
-
制作者:
云南音像出版社
-
年代:
改革开放 (1977-1989)
-
材质:
聚碳酸酯塑料硬片
-
尺寸:
11 × 7 × 1.5 cm
-
制作者:
云南音像出版社
-
年代:
改革开放 (1977-1989)
上书时间2022-08-30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如图所示,珍藏珍贵音乐戏曲磁带,内碟保存完好,外盒轻微磨损,比较难得,详见部分实拍图片及实物。
很有音乐戏曲艺术研究价值及收藏纪念意义,亦可为音乐研究者,音乐爱好者、发烧友,剧中出演人物及后人,相关研究机构见之赎回,望有缘人得之研究,听之、珍之、惜之、爱之、藏之。
-
商品描述:
-
关肃霜(1928年-1992年3月6日),女,原名关鹔鹴,满族,湖北荆州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专攻武旦。她出身艺人家庭,父亲关永斋是京剧鼓师。
关肃霜生前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剧协主席、省京剧院院长。
关肃霜,原名关大毛,为满族正黄旗驻防荆州旗人的后代。生于武汉。是京剧鼓师关永斋的女儿。
她自幼受到艺术熏陶,父亲教她唱《女起解》、《贺后骂殿》,8岁开始练功,三十年代末,她曾向雪艳香学艺,不到半年,这位启蒙老师因家庭所累,辞她而去。她15岁时,她正式拜京剧名旦戴绮霞为师,不但写了契约,还被改从师姓。从此,戴绮霞的丈夫王韵武教把武功、把子,跌打翻扑等基本功。戴绮霞教她文戏。她刻苦练功,不但学习花旦戏,还学习老生戏、花脸戏、小生戏、武生戏和老旦戏,并注意向话剧、楚剧、汉剧和杂技演员学习表演。她随师边学边演,经过勤学苦练,强记博采,16岁在汉口第一次登台演出《虹霓关》,前演夫人,后演丫环,初露锋芒。1946年随师到上海搭班,在连台本戏《蜀山剑侠传》中扮演侠女,能唱能演,能翻能打。她的武打表演,在当时上海剧坛引起轰动。她以俊俏英武的扮相、甜美圆润的唱腔、文武兼备的艺技崭露头角,蜚声艺苑。她不论在信阳城、还是在武汉、长沙或上海,都是文、武、生、旦,无一不演,每演必技压群雄。不论唱、念、做、打、舞俱可称奇绝。令人眼花缭乱的是枪、鞭、足、靠旗打出手的艺技,反串小生激昂苍凉、倜傥潇洒、举重若轻的情状,无不令人赞叹不已。一九四八年,这位挂头牌、挑大梁的"梨园怪杰"满师独立。从此,她在艺怨中恢复了自己的本姓。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在昆明挑班演出的关肃霜从此扎根昆明,开除了攀登艺术巅峰的学习、钻研及探索创新。一九五九年,她拜梅兰芳为师,先后向梅师及程砚秋等大师求教,学到了许多表现少女内心的精湛艺术技巧,使她的舞台表演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后来她演的《宇宙锋》、《玉堂春》、《霸王别姬》、《人面桃花》、《红娘》等戏,唱、念、做、打、舞,情真意切,喜怒哀乐发自内心,与早期演技相比,更高一筹。
1992年3月6日凌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因病逝世,终年64岁。
关肃霜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作,多年来,她塑造了白素贞、小青、穆桂英、杨排风、陈秀英、谢瑶环、黛诺、叶娘、娜蒂秀众多古代和现代及少数民族妇女形象,显示出她多方面的表演才能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现代京剧《黛诺》是她主演的具有云南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主要剧目。传统剧目《铁弓缘》,集中体现了关肃霜的艺术成就。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