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黄色塑料材质麻将一副共136张全》1980-1990年代(配送:骰子4个,绿白色大个麻将11张)
举报
-
制作者:
如图
-
年代:
改革开放 (1977-1989)
-
材质:
塑料
-
尺寸:
3.2 × 2.3 × 1.4 cm
-
制作者:
如图
-
年代:
改革开放 (1977-1989)
上书时间2022-06-23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品相描述:九品
-
如图所示,珍藏1980-1990年代左右橙黄色塑料材质麻将一副,饼、万、条,东、西、南、北风,中、发、白齐全,共136张,保存完好,惜缺盒,用一布袋装,比较难得,详见部分实拍图片及实物。麻将规格长3.2厘米,宽2.3厘米,厚1.4厘米。
另配骰子4个;
再配2000年代左右塑料材质绿白色麻将(长3.6厘米,宽2.6厘米,厚2厘米)11张(其中:7张刻花,4张空白),便于配牌使用。
麻将坚实,色泽诱人,大小适手,很有实用价值及收藏纪念意义,亦可为麻友,棋牌爱好者、发烧友见之赎回,望有缘人得之,用之、珍之、惜之、爱之、藏之。
-
商品描述:
-
麻将(Má jiàng,英:Mahjong, Mah-jong或Mah-jongg),一种汉族发明的益智游戏,麻将类娱乐用具,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136张。四人骨牌博戏,流行于华人文化圈中。不同地区的游戏规则稍有不同。麻将的牌式主要有“饼(文钱)”、“条(索子)”、“万(万贯)”等。在古代,麻将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说麻将牌实际上是一种纸牌与骨牌的结合体。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之一。
麻雀牌这种说法是最主流的麻将起源的说法。麻将牌又称麻雀牌、麻雀儿牌,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麻雀牌三种基础花色的名字叫做“万、束、筒”。“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如“碰”即“彭”的枪声。又如成牌叫“和”(音胡),“和”“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
那么为何又叫“麻将”呢?在太仓方言中,“麻雀儿”和“麻将”读音较近。太仓话的儿话音念做(/ng/),打“麻雀儿”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将”了。太仓方言雀(/tsiak/)儿(/ng/),合在一起就变成将(/tsiang/)。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