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画家《宋文治》篆字老寿山石印章(江苏太仓人、娄东画派)
举报
-
制作者:
宋文治
-
年代:
改革开放 (1977-1989)
-
材质:
寿山石
-
尺寸:
1.7 × 1.7 × 5.6 cm
-
制作者:
宋文治
-
年代:
改革开放 (1977-1989)
上书时间2022-06-11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如图:珍藏多年名人老印章,印章体型中等适手,印面长1.7厘米,宽1.7厘米,印高5.6厘米,初判为老寿山石材质,印面阴刻篆书字“宋文治”,印章有正常磨损,整体保存完好,非常难得,望有缘人得之研究,珍之、惜之、爱之、藏之。
-
商品描述:
-
宋文治(1919-1999),现代画家。江苏太仓人。早年从张石园学习山水,后得陆俨少指授并拜吴湖帆为师。1951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其早年作品风格疏秀;中年笔墨劲健,意境灵奇,时代气息浓郁;晚年变法,尝试没骨泼彩,格调清新,意境空蒙迷茫。曾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等职。出版有《宋文治画集》《宋文治作品选集》等。
太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娄东画派”的发祥地,素有“画乡”的盛名。从元、明、清以来六百余年间,这里深厚的文化沃土孕育了数以百计的书画家和彪炳画史的丹青巨匠,明代仇英、清初王时敏、王鉴,开启了娄东先河;又以王原祁为代表的“娄东画派”庞大画家群体,形成了江南山水画的大本营;继之后“小四王”、“后四王”等等,连锦不断几百年。建国后,“娄东画派”重振。太仓藉著名画家朱屺瞻(1892-1996)、宋文治(1919-1999)两位大师,德艺双馨,各树一帜,艺术成就饮誉海内外,为世人仰目,太仓人民也引以为骄傲。为了弘扬两位大师高尚的人品和献身艺术的精神,太仓市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九年拨款,相继建成“梅花草堂”和“宋文治艺术馆”。宋文治艺术馆为全民公益事业单位,占地1000余平方米,主体陈列馆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庭院内,假山荷塘,布置典雅,宋文治先生汉白玉雕像座落于嘉木修竹之间,供参观者瞻仰。艺术馆紧接宋文治先生故居“松石斋”,古松相拥,奇石作伴,为宋老生前回乡创作生活的寓所。 宋文治艺术馆是一处当代名人纪念馆,收藏有宋文治先生生前捐赠的其代表作品及明清书画珍品和出土文物。同时还收藏有众多当代书画佳作。艺术馆除常年对外开放外,并开展学术研究、书画交流、培养人才等工作。建馆十年来,举办各种书画展览60余场次,朱屺瞻百岁画展也曾在此隆重举行。先后接待了彭冲、王光英等国家领导人和华君武、唐云、亚明等众多书画家和中外友人,参观者达数万人次。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专为宋文治艺术馆书写了“祖国山河美,入画更光辉”的题词。艺术馆是太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太仓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旅游景观之一。
宋文治先生一生曾画了许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的山水画。他笔下的太湖,充满着诗情画意,让人看了如梦如醉,真有“能不忆江南”之感慨,也因此赢得了“宋太湖”的美誉。黄苗子先生十分喜欢宋文治先生画的太湖。他曾在《宋文治画展小记》中写道:“宋文治是江南人,他热爱自己美丽的乡土,他所作的江南水乡特别迷人。”宋文治先生多次讲过他喜欢太湖,最喜欢苏州洞庭东、西山的太湖。有人说,宋文治的太湖,总带着丝竹的雅韵,太湖已成为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新中国美术”当中,主题性创作的倾向也反映到文治先生的创作中去了。
寿山石(Shoushan Stone),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寿山石是中华瑰宝,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
寿山石是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其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浑然天成,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并于2003年被确定为"国石"候选石。
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2010年0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寿山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