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陕西蓝田玉制:圆型竹节白底兼翠绿色笔筒》收纳筒、摆件笔插2000年代
举报
-
制作者:
民间
-
年代:
2000年代 (2000-2009)
-
材质:
玉石
-
尺寸:
7.6 × 6 × 12 cm
-
制作者:
民间
-
年代:
2000年代 (2000-2009)
上书时间2022-05-21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品相描述:九品
-
如图、笔筒外口径7.6厘米,内口径6厘米,高12厘米,圆型竹节状。
笔筒保存完好,天然陕西蓝田玉制,白底兼杂翠绿色(每件颜色都有自然变化),筒面润泽,有透光性。圆型竹节造型,寓意步步高升,见之诱人、喜人,扶之爱不释手,是难得的笔筒、收纳筒、摆件笔插器。可书房陈设摆放,也可实用,非常难得,很有欣赏品味,望有缘人得之,珍之、惜之、爱之、藏之。
-
商品描述:
-
蓝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和田玉(软玉)、岫玉和独山玉) ,素有"玉种蓝田"之美称,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早在万年以前的石器时代,蓝田玉就被先民们开采利用,春秋秦汉时蓝田玉雕开始在贵族阶层和上层社会流行,唐时达到鼎盛 。著名的秦始皇传国玺就是用蓝田水苍玉制成,此后玉玺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流传千余载。
"蓝田玉"之名是因其产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蓝田山而得名 。历代古籍中均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汉书·地理志》载:"蓝田,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 "其后,《后汉书·外戚传》、《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典籍文献,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
现代开采的蓝田玉矿床位于蓝田县玉川镇红门寺村一带,含矿岩层为太古代黑云母片岩、角闪片麻岩等。玉石为细粒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
2004年02月03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蓝田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蓝田以众多的玉器生产企业和玉雕队伍,以及经销队伍,使蓝田玉产业成为全县的经济支柱之一和陕西省首批23个"陕西民间艺术之乡"之一。蓝田玉经过数代创新与开发,已从摆件与挂件发展成大众喜爱的艺术品。主要用于精美玉雕、美术工艺品、高品质的装饰材料及特色保健用品等,规格丰富,花样繁多。
蓝田玉储量丰富,据陕西省地质局勘测探明,储量约为1100万立方米,玉石的种类主要分为白玉、墨玉、黄玉、绿玉、青玉和红玉等六大类。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对蓝田玉实施原产地域保护以来,蓝田县成功举办了两届"美食美玉节",2011年又举办了陕西省首届蓝田玉加工技能暨创意大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扩大了蓝田玉石产业的规模、提升了加工工艺水平,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蓝田玉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013年10月,CCTV7"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组再次走进蓝田,拍摄题为《我们家乡有一宝--蓝田玉传奇》专题片,报道蓝田县美玉开采、加工、销售等一条龙产业发展。
蓝田玉雕工艺源远流长,被申报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从事蓝田玉雕的很多老玉匠年事已高,玉雕工艺的现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显露。业内人士称,缺少玉雕大师和市场疲软掣肘着蓝田玉雕的发展。蓝田玉受研究程度不高的限制,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全县顶尖的玉雕师只有几十人,玉雕技工有300余人。在这样的技工储备条件下,蓝田现有玉石加工企业160多家,玉器经营门店4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