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伦理建构研究 9787522749686
举报
【出版社仓库直发,支持退货(不包邮费!)】
-
作者:
李冰,黄天娥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
9787522749686
-
出版时间:
2025-05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22749686
-
出版时间:
2025-05
售价
¥
84.00
7.1折
定价
¥118.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2025-06-23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冰,1965年5月出生,男,法学博士,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社会学、伦理学和乡村治理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等十余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黄天娥,1967年7月出生,语言学硕士,河北经贸大学外语教学部教授,从事语言文学、教育文化等方面研究,主持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发展项目等5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二)研究现状评价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乡村伦理的基本论域
一 乡村共同体:乡村伦理的“场域”
(一)乡村伦理的地域性
(二)乡村伦理的历时性
二 乡村秩序:乡村伦理的存在价值
(一)伦理与价值
(二)乡村伦理的内涵及其价值
三 乡村社会关系:乡村伦理建构的基础
(一)乡村社会关系及其伦理蕴含
(二)新时代乡村伦理
第二章 乡村伦理的历史流变
一 乡村变迁:乡村伦理历史流变的基础
(一)时代发展与乡村变迁
(二)乡村变迁与伦理转型
二 乡村伦理变迁:历史的考察
(一)中国传统乡村伦理及其特征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乡村伦理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伦理
三 后乡村伦理:现代性的视角
(一)现代性以及乡村的现代性
(二)现代性下的乡村伦理
第三章 乡村伦理的现实审视
一 新时期乡村伦理的生成基础
(一)乡村伦理主体
(二)乡村伦理共同体
二 新时期乡村伦理的问题分析
(一)乡村治理伦理的现实问题
(二)乡村经济伦理的现实问题
(三)乡村家庭伦理的现实问题
(四)乡村生态伦理的现实问题
三 新时期乡村伦理问题的现实原因
(一)个体化趋向与公共性缺失
(二)“陌生人社会”伦理整合的艰难
(三)价值多元对乡村伦理的挑战
(四)追逐利益对伦理的放弃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理论内涵
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是根本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重要理论来源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直接理论来源
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目标
(一)价值目标:乡村美好生活
(二)战略目标:乡村全面振兴
(三)实体目标:新时代乡村伦理共同体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理论体系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的特征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原则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内容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实践路径
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社会基础
(一)经济发展:乡村伦理建构的经济基础
(二)政治文明:乡村伦理建构的政治基础
(三)文化繁荣:乡村伦理建构的文化基础
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的主体建构
(一)发挥基层组织在乡村伦理建构中的作用
(二)积极发挥乡村典型的引领作用
(三)村民是乡村伦理建构的主角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机制与制度
(一)机制建构
(二)制度构建
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的乡村伦理建构
一 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现代化
二 乡村全面振兴与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三 中国式乡村现代化与乡村伦理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是乡村伦理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依据;乡村现代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乡村伦理也要在历史传承中从传统走向现代,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是适应时代变迁的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的特征,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彰显时代精神的自觉,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自为;是中国乡村伦理实践、伦理话语和伦理价值的时代表达。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