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秋实书业
  • 【正版新书】 中国创新设计发展报告.2016 王晓红,张立群,于炜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正版新书】 中国创新设计发展报告.2016 王晓红,张立群,于炜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举报

新华库房直发,正版新书! 天津,河北,无锡,成都,广州五大仓库发货,质量品相有保障!

  • 作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    9787509799529
  • 出版时间: 
  • 四部分类:    子部 > 艺术 > 书画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出版时间: 
  • 四部分类:  子部 > 艺术 > 书画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62.70 6.4折

定价 ¥9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19

    数量
    库存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国学古籍 > 社会文化
      货号:
      1201425079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晓红,女,生于1963年11月。中国靠前经济交流中心《优选化》副总编、编审。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中国靠前设计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商务部服务贸易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贸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靠前贸易与投资、服务经济领域研究。

      张立群,男,199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本科,同年留校任教。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管理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上海市教委工业设计知识服务平台(培育)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不错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设计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英国Salford大学及Adelphi研究院访问教授、英国RCA皇家艺术学院设计政策网络研究伙伴、IBM CDL(中国开发中心)访问学者。社会职务包括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现代设计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创意工作者协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管理与策略,设计创新与产品开发,用户研究与体验测量。

      于炜,男,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历任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部处院系等相关负责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策划设计邀约专家,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中国城市设计发展报告”、“广西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研究——民族文化设计产业发展研究”、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新城新区及区域规划等纵横项目设计课题负责人或主要成员;《中国城市科学》、“城市群蓝皮书”等编委;厦门斯特安集团等设计企业创意与设计总监;美国IIT设计学院(包豪斯迁芝加哥传承者)不错研究学者。

      目录
      Ⅰ总报告
      1创新设计引领产业转型升级/001
      Ⅱ专题研究报告
      2大数据、工业4.0与创新设计范式变革研究/022
      3设计创新与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和趋势/034
      4创新设计教育模式研究/053
      Ⅲ行业研究报告
      5高端装备制造业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068
      6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设计/082
      7信息化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090
      8影视动画创新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105
      9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123
      Ⅳ国际研究报告
      10美国设计服务业发展研究/139
      11芬兰设计创新体系的演变及发展研究/153
      Ⅴ区域研究报告
      12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特色发展研究/164
      13京津冀设计产业发展研究/172
      14香港设计服务业发展状况/190
      Ⅵ企业创新设计案例研究报告
      15小米科技创新设计案例研究/202
      16加意新品设计管理发展案例研究/217
      17华为创新设计案例研究/236
      18厦门东太集团创新案例分析与研究/248
      Ⅶ设计组织案例研究报告
      19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263
      20德国设计委员会/272
      21SVID瑞典工业设计基金会/288
      Abstract/304
      Contents/306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研究靠前国内创新设计发展的年度报告。报告立足于研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设计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重大问题。针对当前创新设计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宏观层面、理论层面、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推动我国创新设计发展提供引导和政策依据,同时为相关政府、地区、企业、服务机构、产业联盟、园区等制定设计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精彩内容
      序    一 英文Design一词源于古拉丁文Designare,意为构思、计划。古汉语“设计”,是“设”与“计”的合词。根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设”为“施陈也”,“计”即“会算也”,其基本含义是设想、运筹、规划和计算。就本质而言,设计是人类对有目的创新实践活动的创意和设想、策划和计划,是技术装备、工程建设、经营管理、商业服务和应用创新的先导和关键环节,是将信息、知识和技术转化为集成创新和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应用价值的发明创造和应用创新过程。设计创新不仅推进了农耕文明,而且曾引发产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在现当代,人们不仅致力于设计创新产品,而且也设计创新工艺与装备,设计创新经营管理和商业服务模式。知识网络时代的创新设计呈现新的特征,将引发新产业革命,也必将为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发挥引领作用。 一  设计创新与产业革命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设计创造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在延绵数千年的农耕时代,人们主要利用天然材料、依靠劳动中积累的经验传承和个人的创意创造,采用手工艺制作方式,设计制作了诸多精美陶瓷铜器、金玉礼器、兵刃胄甲、器皿家具、棉麻丝锦、服饰冠靴、房舍殿寺、园林美景等。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以及火冲、烟花的设计应用,造纸术的发明以及手工造纸工艺流程的设计,丝绸的发明以及缫丝工艺和提花丝绵织机的设计与应用,瓷器的发明以及瓷器制作工艺流程和瓷窑的设计,造型简洁、结构严谨的明清家具设计和精湛的制作工艺等,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以及明代设计制造的郑和出海远航的宝舡大船,明清时期设计建造的北京故宫建筑群及其丰富的宫廷珍藏,等等,集中国古代设计精粹于大成,使得我国设计和工程技术走在当时的世界前列,并经由古代海上和陆地丝绸之路传播至东南亚、中亚和欧洲等地,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也曾涌现诸多各具特色的重要发明和设计。但是由于在人造材料、能源动力、工作机器等生产力关键要素方面没有取得创新突破,因而未能引发产业革命。18世纪中叶,蒸汽机、纺织机械、金属切削机床、火车、轮船等机械设计和发明以及煤的开采利用、钢铁冶金技术和规模生产等,引发了次产业革命,英伦三岛崛起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70年代以后,电机电器、电力系统、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汽车、飞机、核电等发明,机电设计和发明,以及合金材料、石油化工和高分子合成材料等发明和规模生产等,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电气化核能时代,德、美、日相继崛起成为世界工业强国;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工业设计提出“设计为人”,倡导技艺结合,功能与美学、经济相协调,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20世纪中叶以来,发明了半导体三极管,设计了硅基电子功能材料和光刻工艺装备、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商用机器等,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以数字化、机械电子一体化和柔性制造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美国引领主导了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和微电子、计算机产业发展的进程,德、日、韩等国也在机械电子装备设计制造、消费类电器设计制造等领域形成了优势。 以设计促进产业创新是现代工业化国家的共同战略。美、德、日、英、法、韩等工业化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设计对产业创新的作用,并将其纳入国家创新战略。德国早在20世纪初就确立了“设计定标准,设计定质量”的战略,从而铸就了德国制造品质和奔驰、宝马、大众、西门子、博世等世界名牌。1969年日本政府先后成立“设计行政室”和“日本产业设计振兴会”,推动设计产业蓬勃发展,使日本产品质量和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快速提升。法国从戴高乐时代起,就在关系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的重要领域,坚持自主设计研发核电站、航空航天、高铁、核潜艇等装备并形成了产业优势。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发表《21世纪设计时代宣言》,宣告以三个“五年计划”实现设计立国,推动了三星、现代、LG、蒲项等企业创新,造就了韩国制造业的崛起。 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网络时代,形成不同于工业时代的技术与市场环境,设计呈现出与工业时代不同的新特征,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果将农耕时代的传统设计定义为设计1.0,工业时代的近现代设计定义为设计2.0,那么,我们可将知识网络时代的创新设计定义为设计3.0。 二  全球知识网络时代的创新设计——设计3.0 全球知识网络时代,宽带网络将世界连接成一体,信息知识大数据成为最重要的创新资源,全球宽带网络、智能交通物流、云计算、云存储等成为设计最重要的创新基础设施。全球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物质与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资源环境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发展理念的进化等,推动了设计创新价值理念的进化。 知识网络时代的设计将具有绿色低碳、网络智能、融合创新、多元优化、共创分享等特征。知识网络时代的设计制造、运行服务、经营管理,不仅处于物理环境中,还同时处于全球信息网络环境中;设计制造和服务更依靠人的创意创造,依靠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环境等知识信息大数据和全球网络;设计制造从工业时代注重产品的功能和成本效益,拓展为注重包括制造过程、营销服务、使用运行和再制造等全生命周期的资源高效利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艺术等综合协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转向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式、更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制造和服务。宽带网络、信息开放获取、云计算、虚拟现实、3D+X打印与精确成形与处理、智能物流等技术创新,为设计创造了全新的自由开放、公平竞争、全球合作环境,设计更加自由,奇思妙想的设计能被制造出来;设计与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相互融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成为全球协同、共创分享的网络设计研发、制造和营销服务,制造者、分销商、运行服务商、用户乃至第三方“创客”皆可共同参与设计创新。知识网络时代的设计是人人可以自由参与、公平竞争合作、共创分享的创意创造;知识网络时代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将转向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可再生循环、可持续利用,设计创造的重点领域将是绿色材料、超常结构功能材料、可再生循环材料,以及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补偿、自修复功能的智能材料等,将设计创造多样的增材与减材、绿色低碳工艺与智能装备;空天海洋、深部地球、运载物流、化工核能、新能源、生物医学、微纳系统等超常环境、超常功能、超常尺度装备成为创新设计的新领域和新目标;计算机辅助设计也将发展成为基于全球网络、大数据和超级计算的数字虚拟现实,多元优化、超算分析、控制管理等操作系统、工具软件和嵌入式应用软件的设计创新成为竞争力和附加值的核心要素,并由此催生了以大数据分析、设计计算、虚拟制造、软件和服务增值为核心的网络设计制造、软性设计制造新业态;设计研发将融合物理、化学、生物与仿生、材料、工程技术、软件和计算等多学科、跨领域、跨界的系统集成创新,将融合理论、实验、虚拟现实和大数据等科学方法。 其实,设计的转型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主动引领、积极顺应这一变革的企业得以强势崛起、超常发展,反之则衰落或被淘汰。比尔·盖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认识到,只要能设计开发一款界面清晰、简单易用的操作系统,便可将计算机变得人人可以使用。1981年,微软与IBM签约,盖茨领导开发了适用PC的MS-DOS操作系统,后来发展成为Windows,还开发了办公软件Office和浏览器IE等,曾占据全球个人电脑软件市场70%以上的份额;1999年微软创下6205.8亿美元的市值,成为世界上优选的软件公司,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IBM因只专注于发展商用计算机和服务器,失去了个人电脑和操作系统软件的巨大市场。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领导推出iPod、iPhone、iPad等移动智能终端创新设计,引领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新潮流。2012年8月21日,苹果以市值6235亿美元超越微软名列全球股市,而且创造了基于iOS操作系统和APP.Store、iTunes等的共创分享平台,形成了移动互联网金融、网络物流、网络零售、网络娱乐等新兴业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娱乐方式。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企业曾不乏卓越的手机设计,也曾是移动通信产业的领军者,但它们未能抓住网络智能终端的创新设计而衰落。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新型传感技术,通过“引擎健康管理”网络服务的创新设计,赢得了全球大型发动机50%的市场份额。波音787、空客A380等都是采用全球网络协同设计的成功案例。 三  创新设计与中国创造 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大国,但发展主要依靠高要素投入、低成本优势,以及引进资金、技术、装备和管理,付出了巨大资源环境代价。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未来5~10年将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升级版、迎接世界新产业革命挑战的关键时期,但我国多数企业主要依靠代工生产和仿制,创新设计能力薄弱仍然是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跃升的主要瓶颈。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创新设计是实现从跟踪模仿到创造引领的关键环节。创新设计是产品和产业创新链的起点和源头,不仅能提升产品的功能、品质、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还可以创造和引领新的市场和产业。我国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奔月、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等依靠自主创新设计系统集成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我国重大工程技术装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标志;中车集团、中铁工程设计院等通过自主设计研发实现了我国高铁工程系统的集成再创新,使我国高铁运行和建设里程居世界位,成为全球高铁产业的领跑者。小米公司选择高性价比市场定位,依靠自主创新设计体验卓越的用户界面、独具一格的硬件设计和营销策略,仅用了三年时间,2014年全球销售就突破6112万台,成为国内外“米粉们”追捧的智能手机品牌。我国汽车业因过度依赖技术引进和合资,自主设计、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缺失,虽是全球乘用车产销大国,却形成了外资以40%的资本,占据了50%市场份额、攫取行业利润70%的被动局面。 创新设计是推动制造业实现“三个转变”的重要抓手。创新设计通过创意创造,集成信息、知识、技术和服务,推动制造业实现从设计研发到制造服务的全产业链的创新变革,引导企业从OEM向ODM、OBM、OSM转变,是我国制造业摆脱“微笑曲线”底端困境、实现价值链攀升的关键。华为公司致力于创新设计先进通信产品和系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从一个后起的中低端通信设备生产商发展成为先进通信装备、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和智能用户终端的提供商,不仅进入世界500强,而且名列“全球创新竞争力百强”和“全球百强品牌”。格力公司坚持以创新设计主导技术、产品、管理与服务创新,其生产的家用空调产销连续7年居世界之首,成为享誉全球的名牌。宁波太平鸟、青岛红领等服装企业运用互联网和创意创新设计实现全球个性化定制、网络经营,并实现了销售和利润的逆势大幅上扬、品牌增值,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增效的范例。 发展创新设计是把握新产业革命机遇的必然要求。当前,以信息、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生物等技术为主导的新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将成为推动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革的引擎。大数据、云计算、全球信息物流、3D打印等全新的信息网络—物理环境催生出创客、众包、众筹及个性化、定制式设计制造、网络设计制造、软性设计制造与服务等新业态,开启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美国政府为了巩固全球创新优势地位,2013年投资3.2亿美元成立“数字制造和设计创新研究院”,2014年总统宣布每年投入25亿美元推动“创客”发展。2011年欧盟成立设计领导力委员会,制定面向未来创新设计的《欧洲非技术性创新与用户创新联合计划》,并颁布《为发展和繁荣而设计》纲要。2013年德国政府在《德国工业4.0战略》中,把适应网络智能制造的软件、系统等创新设计作为关键环节。日本致力于发展无人工厂和协同机器人,力图抢占网络智能设计制造的先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软、英特尔、苹果、谷歌等一批IT及互联网企业依靠创新设计,长期占领PC操作系统、CPU、商用计算机与服务器、移动智能终端、搜索引擎等全球市场的主导权,引领了全球相关产业创新发展的潮流。抓住创新设计才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新产业革命与我国发展方式转型交汇的难得机遇,我们应当通过创新设计引领带动关键产业领域变革升级,抢占知识网络时代的先机,成为高端设计制造服务和新兴产业的领跑者。 创新设计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设计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20世纪70年代末,波音公司通过创新设计和系统集成,仅耗时28个月就研制出载客量大、航程超长的波音747,纵横蓝天40余年,成为各国民航大型跨洲客机的首选。根据美国设计管理协会2013年发布的数据,福特、微软、耐克、可口可乐等“以设计为主导”的企业,10年来其股市市价表现高于标准普尔指数228%。阿里巴巴公司创新设计了独特的电商信用体系和多元化大数据平台,形成了淘宝、支付宝、余额宝、菜鸟等新商业模式,成为全球电商领导者,上市市值达到2480亿美元,一度超过亚马逊和eBay的总和,为亿万国人提供了网络商务、创业和融资的新模式,促进了相关产业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深圳大疆公司集成无线传输、GPS、高性能航空摄影平台、模块化硬件、嵌入式控制软件等技术,创新设计四轴消费应用无人机,通过网络营销方式,近5年营收增长近百倍,成为全球同行业的领军者,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14年全球十大科技产品。 提升我国创新设计能力,应实施“重点突破、支撑引领、开放融合、以人为本”的总体战略。通过创新设计探索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创造强国之路,重点突破设计软件等共性关键技术,在重点产业领域实现创新跨越,提升产品及工程系统、工艺装备、经营服务等创新设计能力。通过创新设计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两化”融合,迎接全球知识网络时代的新产业革命挑战,支撑引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防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富民强国的中国梦。开放融合全球先进设计理念、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推动跨地区、跨产业、跨学科融合发展,形成面向产业、和谐包容的创新设计服务体系,推动中国设计走向世界。依照用户需求驱动创新设计发展,大力培养创新设计人才,以人为本,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创新红利,支持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提升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设计能力。通过创新设计提高关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的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在传统制造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实施创新设计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设计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的世界著名企业。 ——利用创新设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创新设计提升钢铁冶金、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建筑建材、能源电力、交通运载、公共安全与国防等工业的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服务水平,实现从产量规模到质量效益、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支撑“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从输出产品到输出系统和服务的转变。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创新设计。重点提升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大数据应用、云计算、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创新设计能力,推动业态创新,加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推动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创新设计。重点提升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社会管理与服务、生态与环境等领域的创新设计能力。形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和装备支撑体系,建立先进设计规范和标准,提高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社会服务的保障能力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能力。 ——加强设计共性关键技术的创新。发展信息化设计与过程集成的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强化绿色低碳、网络智能、个性与定制化、商业模式、服务和品牌设计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用于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管理及大数据挖掘等领域的设计工具、云计算、虚拟现实、智能控制、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软件等。 ——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制定创新设计发展产业政策,设立创新设计基金,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媒用金”协同的创新机制;建立以市场应用为主要依据的创新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完善创新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促进国际交流,构建创新设计人才体系;培育建设质量、用户至上、创新引领、诚信合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设计文化。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产业发展实践表明,必须强化设计在产业创新链中的关键作用,把创新设计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十三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完善支持保障措施,制订创新设计行动计划,促进产学研合作,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设计能力,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 路甬祥 序    二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创新设计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 当前,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态环保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世界蓬勃兴起,并深刻影响和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创新方式的变革,也推动全球制造业正在迎来一场新的革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正在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化、大众化的创新模式将颠覆旧有的传统模式,为制造业带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也面临重构,将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创新设计是创新链的源头和起点,也是人类有目的、系统性的创造活动,具有“绿色低碳、网络智能、融合创新、共创分享”的主要特征。它以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贯穿融合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业态创新等,由此推动制造业从研发、生产、市场到服务的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实现价值链向高端跃升。创新设计将新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业态、新的服务模式和崭新的市场需求,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变革,在重塑现代制造业价值链体系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比如,苹果公司的智能终端就是当代经典的创新设计成果。 搞好创新设计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对于实现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中国先进制造体系,引领企业走向自主品牌之路,提升中国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和新旧动能转换,使制造业面临更大挑战,亟待培育核心动力源;低端产能过剩、要素成本上升、粗放生产难以为继,使制造业面临结构升级的任务更加迫切;缺乏关键核心技术、自主设计、自主品牌仍是制约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短板。因此,发展创新设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中国创新设计发展报告(2016)》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创新设计发展的年度报告。报告立足研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设计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重大问题。针对当前创新设计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宏观层面、理论层面、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注重前瞻性、时效性、应用性、可操作性,将为推动我国创新设计发展提供引导和政策依据,同时为相关政府、地区、企业、服务机构、产业联盟、园区等制定设计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报告分为总报告、专题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国际研究报告、区域研究报告、企业创新设计案例研究报告、设计组织案例研究报告等主要板块。在专题研究报告中,紧密结合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创新设计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作用,重点针对大数据及工业4.0与创新设计范式变革、设计创新与知识产权发展、创新设计教育模式等当前创新与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行业研究报告中,重点研究分析了高端装备制造设计、互联网设计、信息服务设计、影视动画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问题,有利于指导相关行业的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