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品分类:
- 文学
- 货号:
- Q9786267614051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本书荣获
第五届长篇小说金奖
第二十二届《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长篇小说总冠军
作家出版社二〇二〇年年度好书榜
人生短暂,且来小说裡坐坐。——贾平凹用了两年时间写完长篇《暂坐》,比以往的任何一部书都写得慢。以往的书稿多是写两遍,《暂坐》则写了四遍。他说:写过那麽多的小说,总要一部和一部不同。风格不是重複,支撑的只有风骨。《暂坐》是自己的一次“撑竿跳”,能跳高一厘米就一厘米。
《暂坐》以一个生病住院直到离世的夏自花为线索,铺设了十多个女子的关係,她们各自的关係,和他人的关係,相互间的关係,与社会的关係,在关係的脉络裡寻找著自己的身份和位置。贾平凹说:“《暂坐》中仍还是日子的泼烦琐碎,这是我一贯的小说作法,不同的是这次人物更多在说话。话有开会的,有报告的,有交代和叮咛,有诉说和争论,再就是说是非。”、“《暂坐》之所以敢纯写一群女的,实在是我不自信使然。写作中,常常不是我在写她们,而是她们在写我,这种矛盾和分裂随处可见。”
《暂坐》裡虽然没有“我”,但我就在茶庄之上,如燕不离人又不在人中,巢筑屋梁,万象在下。听那众姊妹在说自己的事,说别人的事,说社会上的事,说别人在说她们的事,风雨冰雪,阴晴寒暑,吃喝拉撒,柴米油盐,生死离别,喜怒哀乐。
作者简介
贾平凹
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代表作品有:《河山传》、《秦岭记》、《暂坐》、《秦腔》、《废都》、《浮躁》、《山本》、《古炉》、《老生》、《高兴》、《带灯》、《极花》、《高老庄》、《怀念狼》、《白夜》、《买平凹文集》等。作品曾获得中国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説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和施耐庵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冰心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老舍文学奖、当代文学奖等五十馀次。其中,《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秦腔》获香港“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其个人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勳章,北京大学王默人一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作品被翻译出版英语、法语、德语、瑞典语、义大利语、西班牙语、捷克语、俄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等四十馀种语言,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戏剧、绘本等多种艺术形式,允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目录
序 韩鲁华
一 ◎ 伊娃. 西京城
二 ◎ 海若. 茶庄
三 ◎ 陆以可. 西涝里
四 ◎ 羿光. 拾云堂
五 ◎ 希立水. 西明医院
六 ◎ 虞本温. 火锅店
七 ◎ 辛起. 希立水家
八 ◎ 陆以可. 建业街
九 ◎ 司一楠. 登丰巷
十 ◎ 应丽后. 香格里拉饭店
十一 ◎ 海若. 筒子楼
十二 ◎ 高文来. 茶庄
十三 ◎ 应丽后. 泡馍馆
十四 ◎ 海若. 茶庄
十五 ◎ 伊娃. 拾云堂
十六 ◎ 海若. 茶庄
十七 ◎ 向其语. 能量舱馆
十八 ◎ 严念初. 甜醅店
十九 ◎ 辛起. 茶庄
二十 ◎ 小唐. 曲湖
二十一 ◎ 伊娃. 拾云堂
二十二 ◎ 应丽后. 咖啡吧
二十三 ◎ 辛起. 家属院
二十四 ◎ 向其语. 庵前
二十五 ◎ 海若. 麻将室
二十六 ◎ 夏自花. 医院
二十七 ◎ 伊娃. 拾云堂
二十八 ◎ 小苏. 茶庄
二十九 ◎ 陆以可. 火锅店
三十 ◎ 海若. 筒子楼
三十一 ◎ 辛起. 城中村
三十二 ◎ 冯迎. 拾云堂
三十三 ◎ 海若. 停车场
三十四 ◎ 高文来. 茶庄
三十五 ◎ 伊娃. 西京城
后记
收回
序
推荐序
韩鲁华
一日,贾平凹版本收藏与研究家朱文鑫先生来访,告知台湾华品文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要出贾平凹长篇小说典藏书系丛书,已与贾平凹沟通过,要我写个序。虽有些为难,但作为老朋友,还是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1997年我要写本研究贾平凹文学创作的著作,与贾平凹在一家医院裡做访谈,聊到兴致处,他说:香港要出本他的作品集,你给咱写个序吧。我不假思索就拒绝:开玩笑,我能给你写得了序?他说:需有人写个序,这是出版方的要求。那时虽还年轻,但也有自知之明。要说给贾平凹写序,不说全国,就陝西那麽多大家前辈,怎麽也轮不到我这个刚出道不久的年轻人。可贾平凹却坚持,也就只好勉为其难。好在那时年轻有股子猛劲,很快就完成了。这便是附于那本作品集前面的导读。这篇三千来字的导读,也就成为我后来出版的《精神的映象—贾平凹文学创作论》的一个简略的纲要。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鄙人也步入古稀之年。六十岁后,深深体会到文章惊恐成的意味。虽然从1980年代初大学毕业就开始追踪阅读研究贾平凹,越是阅读思考就越是困惑疑问丛生,更不敢说已把贾平凹以及当代文学就完全读懂读透彻了。所以,这裡只能谈点自己阅读贾平凹的粗浅感受。
从1973年发表〈一双袜子〉算起,到2023年出版长篇小说《河山传》,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也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裡,他以其富有艺术挑战性、探寻性的创作实绩,建构起当代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
别的不说,仅就数量而言,据朱文鑫统计,已公开发表出版的作品字数近2000万字,出版作品600馀种,其中发表散文539篇,短篇小说167篇,中篇小说37部,出版长篇小说20部,海外作品130馀部(种),获得不同奖项50馀次。其作品量之大,在当代中国作家中,实属屈指可数。
当然,作家文学创作的价值意义,自然是不能仅以数量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作品艺术品相品位。对此,我不想再做什麽言说,前面所引李星、陈晓明二君与本人的评价,就足以说明问题。在此只想说,贾平凹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但其文学创作不仅没有衰退迹象,反而是更加鼎盛,仅长篇小说近十年间就创作了9部。其笔法之老道,思考之深广,境界之宽阔,已构成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上一种特有的晚年创作现象,受到评论界的高度关注。这次出版的长篇小说丛书第一辑的四部作品,其中有三部就是近三四年创作的。
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就文学文体样式而言,自然首要的是长篇小说。不仅贾平凹如此,当代中国作家基本亦如此。自1990年代后,长篇小说似乎成为确定一位作家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衡量尺度,许多作家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长篇小说创作上。自《废都》之后,贾平凹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长篇小说创作上。这样说,并非有意弱化或者遮蔽贾平凹其它方面的文学创作实绩。就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整体来说,不仅短、中、长篇小说,均有进入当代中国文学史的优秀作品,他的散文创作及其艺术主张,那也是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佔有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的。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创作,起笔于1984发表在《文学家》上的〈商州〉,这部“团块结构”的小说,是贾平凹在大规模行走故乡商州完成了一连串的中短篇小说、散文之后,于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初试牛耳。作品将商州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与现实人物故事书写照应性地组构在一起,在艺术的完成度上坦率讲,还不是那麽的完美无缺。随后的《浮躁》则是在当时文坛独领风骚的,获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继之的是《妊娠》。这部称之为长篇小说的《妊娠》,实际是已发表的多个中短篇小说的集合。之后便是我称之为当代中国文学之孤本的《废都》。虽然这部作品法国费米娜文学奖,但其争论至今也未彻底终止。再之后,《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病相报告》《秦腔》《高兴》《古炉》《带灯》《老生》《极花》《山本》《暂坐》《酱豆》《青蛙》《秦岭记》《河山传》,一部接一部地写到了今天。其中《酱豆》为外文版,《青蛙》属未刊稿。这样算来贾平凹已写出来21部长篇小说。这些作品连接起来看,就是当代中国的一部社会生活发展变革史、一部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史、一部人情人性史、一部精神文化史。
在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历程中,有几部具有节点性的作品,这就是《废都》《秦腔》与《山本》。如果细心阅读,就会发现,这几部作品之后,就有一批在叙事艺术相近的作品出现。这也应和著贾平凹没过十年左右,就会在叙事艺术由此大的突破性新开拓。
《废都》,不仅在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中,就是在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史上,不管你是喜欢还是厌恶、肯定还是否定,甚至谩駡,都是一部怎麽也绕不过的存在。它就像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上的一个路碑,客观地历史地耸立在那裡。《废都》昭示著贾平凹文学创作上开拓新的艺术道路。而这在完成《浮躁》之后,他便有了清醒的认知:宏大叙事“这种流行的似乎严格的写实方法对我来讲将有些不那麽适宜,甚至大有了那麽一种束缚。”他要进行新的艺术追求:“艺术家最高的目标在于表现他对人间宇宙的感应,发掘最动人的情趣,在存在之上建构他的意象世界。”(贾平凹《浮躁》序言之二,《浮躁》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对于《废都》存在许多误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大胆而露骨的性描写。深层的问题在于对于知识份子消沉乃至堕落与社会现实强有力的揭示,刺痛了许多人的神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关性描写的作品,总是极易让人们从伦理道德层面加以诟病。古代的《金瓶梅》如此,现代的郁达夫的《沉沦》、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如此,到了当代,贾平凹的《废都》也难逃此命运。就是在国外也有著相似的境遇,比如《差太夫人的情人》的命运。但是,终归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又不得不承认它们的文学艺术价值。对于《废都》及其解读,现在人们的心态要比1990年代平和多了,人们的评说,也要客观冷静多了。据我所知,甚至当年猛批《废都》的学者评论家,几乎都改变了当年的看法。这可能是一种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可能是随著年龄的增长,当年的年轻人都进入老年,心境心态尤其是思想认知等,都发生了变化。
《废都》之后,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创作进入到一个持久状态。在十馀年间,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创作,依然高度关注世态世情,关注人的尤其是农民的生存状态与历史变革中人的精神心理建构,以及在这变革中人性的展示。于文学叙事艺术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在存在之上建构自己的意象世界的日常生活叙事模式,直至《秦腔》,进行了一次总结性的归结。我将其概括为“生活漫流式”生活叙事。当然,《秦腔》的归结,是基于此前写作的《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病相报告》等基础之上。这些作品,如《高老庄》《怀念狼》等,在艺术创造上,可以说都是可圈可点的。但由于《废都》之阴影遮蔽,使得这些作品难以展示处应有的光华。还有一点,那就是于整体叙事建构上,採用中国传统的意象叙事艺术思维方式。由于现实生活叙事的成分浓重,人们往往将在存在之上建构自己的意象世界的整体艺术追求,给忽视掉了。其实直至最新的《河山传》,依然凸显著整体性的意象叙事结构。所以,《秦腔》在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叙事艺术上,具有归结与开创的意义。在此后的《高兴》《古炉》等叙事上,又有著更新的拓展。路子越走越宽广。
如果说《废都》以及《白夜》等,明显的承续了明清世情小说艺术传统的意味非常浓重,到了《古炉》以及《带灯》,特别是《山本》,非常明显的具有著对于汉唐乃至先秦文学叙事传统承续发展。像《老生》《秦岭记》等,对于《山海经》空间叙事的承续发展,形成了海风山骨式叙事艺术基调。尤其是《山本》,可以感觉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艺术因质的创化。
《秦腔》的出现,为贾平凹重新赢得了新的被众多论者的讚誉。《秦腔》是贾平凹文学创作上又一次转折性的作品,也是他新开启的作品。
在艺术表达上,《秦腔》给人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长篇小说是否可以不去结构支撑作品的基本情节,而用漫流式的细节连缀,照样可以把作品支撑起来。这就像用砖或石头去箍窑洞。一块一块的砖,借著粘和与力的作用,形成了个拱形,不要牆的支撑,也不要柱子和梁,常常是借著地势,与这砖箍的拱形连为一体。建筑与自然的地理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再比如文学不仅仅是一种反映,也不仅仅是一种再现,还是一种还原,一种混沌的呈现式的还原。尤其是如何建立新汉语写作的问题。贾平凹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致力于新汉语写作的宣导,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从《秦腔》到《山本》,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创作,就题材而言,现实题材与历史题材并进,叙事艺术上,在持续日常生活叙事的同时,不断拓展叙事的艺术视域,特别是对于汉唐以及先秦文学叙事艺术的吸纳发展,可以说,每部作品都有著新的思考与艺术探索,其整体思想与艺术的深广度,达到了一个新的境地。其中,最能给人以心灵震撼的,当属《古炉》。
不论从何种角度看问题,被评论家王春林称之为当代中国文学一部“伟大的中国小说”《古炉》,对于贾平凹的文学创作而言,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收穫,都是他的文学创作迈向更高艺术境地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探险。不仅如此,《古炉》在同类小说创作上,是具有超越意义的,其当代中国文学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到了《山本》,贾平凹似乎在文学叙事做著一次历史性总结与反思。此后又进到一个短长篇的创作调整期。
其实,在《古炉》《带灯》《老生》等创作中,已显露出贾平凹在艺术探索的拓展。
《山本》的写作是富有野心的,贾平凹要给秦岭立传。他以《秦腔》为故乡立了个碑,《山本》是要为他扩大了的故乡秦岭立碑的。他是在挑战自己,也是在挑战已有的历史叙事乃至当代文学叙事的规约性。把《山本》放在贾平凹整个文学叙事中来看,也应当说是他具有历史性总结与反思的大作品。如果说《废都》是贾平凹生命被撕裂后的存真:一代知识份子精神与社会世相的剖析,那《山本》可能是贾平凹生命沉积的历史存照:一头老牛反诌胃中沉积一个世纪的原食物。从文学叙事角度看,就如陈晓明先生所说《秦腔》标示著“乡土叙事的终结和开启”,那《山本》呢?在笔者看来,它是在终结以往历史叙事,尤其是革命历史叙事。因为它完全超越了既往历史观念形态,不仅从人及其人类历史来审视那段历史,也不仅仅是从佛或上帝的目光在看。于此,他似乎是以天地神人相融会的视域在看。
从文学的历史叙事角度来说,《山本》表明:历史原本是生活的自然流淌,历史的原本意义就是人的意义,而人的意义则又是大自然的意义。当然,这历史首先是中国的现代历史,这生活也自然是以秦岭为喻体的中国人的生活,因而,所表达的历史的人的意义,也就首先是中国人的意义,而这人所融入的自然的意义也就是中国人于秦岭即自然中演化的意义。这麽像绕口令似的表述,其实其内裡依然蕴含著《山本》文学叙事基本的艺术思维方式,包含著审视秦岭及其于秦岭中所演化的人事与世事的综合视域。《山本》的叙事,是在超越了以往的社会政治视角,以及社会历史、人生命等视角,以天地神人综合的视角在重新审视过往的历史。
将这部作品与《老生》与《秦岭记》等结合起来进行互文式阅读,更能窥探出贾平凹在思想艺术上思考。
《暂坐》似有与《废都》《白夜》相呼应的意味城市叙写。《暂坐》是一幅别一样时代的别一样生命样态的城市风景,让人回味起明清摇曳迷丽的世态人情的叙写,尤其是清末民初的《海上花列传》等。在对十二位性格各异女性的叙写中,摇曳著人生况味与感悟的睿智,对社会人生更加的容容、理解与大度。在贾平凹的生命历程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生命疼点,一个是文革时父亲被打为历史反革命,从此他成为“狗崽子”,一个是《废都》给所带来的灾难性的衝击。《酱豆》就是一部关于《废都》创作及其出版的书。因此,谈论《酱豆》,就需得反顾《废都》。其实这二者已经构成了一种互文的关係建构。作家的文学创作,要找到并把握自己生命之痛点与社会时代之痛点,将自己的生命痛点与社会历史时代的痛点相吻合,在写出自己生命痛点的同时,亦写出社会时代的痛点。《废都》便是如此。《酱豆》可看做是贾平凹对于自己生命情感所鬱结的心理情结所做的一种释解的努力吧。或者,贾平凹试图对自己这段生命做一个了结交待。在这裡,贾平凹通过文学叙事,也在解剖著自己。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在解剖别人的同时,也在更严厉的解剖自己。就此而言,《酱豆》也可以说是一部贾平凹自我解剖的小说。看了《酱豆》之后,隐约之中,觉得贾平凹可能还得写部以其父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为基本素材的作品。果然便有了《青蛙》。贾平凹到了这般年龄,其生命建构要比过去通脱地多了,或者颇有一种看破的味道在裡面。也许正因为有了如此的生命情感的体悟,方才释然地去记述那段疼痛的历史记忆了。
《秦岭记》由主体则与已发表过的附录一《太白山记》、附录二六篇构成。在这裡,贾平凹打破或者模糊了小说与散文的界限,是一种将二者融为一体的文体,可称之为笔记体小说。不论起笔还是落笔,开篇还是收章,都是那麽的自然,那麽的慧透,似乎不是作者在叙写而是上天在不经意间的洒落。似乎不是人在讲故事,而是秦岭自己在演绎自身的故事。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叙说,这种空间的展现是那麽的自然流畅—自然的洒落。是一种散点透视中的整体聚合式的叙事结构。
《河山传》是一部为中国40馀年改革开放或社会历史转型的立传之作。这传不是正统史诗性的,而带有历史传奇性,亦可视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传奇。这一诉求是通过给洗河与罗山这样的由乡而城的小人物立传而实现的。从书写农民进城角度来看,可将《河山传》视为《高兴》姊妹篇,将两部作品放在一起阅读,即可看出中国乡村与城市的发展变化,高兴与洗河两代进城乡下人不同的人生命运,也可窥探出贾平凹将城乡作为整体审视的叙事艺术新拓展。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乡土叙事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乡土写作,既承续著现代乡土文学传统,也吸纳著中国古典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叙事艺术优良因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叙事,形成鲁迅与沉从文两大传统。在谈及这方面时,人们更主要关注的是贾平凹对于沉从文传统的继承,其实,贾平凹也承续了鲁迅传统有承续。这从他不断强调对于民族根性的解析与批判中就可以得到印证。他是将两大传统融合在一起,进行发扬光大。
对于贾平凹的文学叙事,我一直强调其对于中国古典文化与文学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就贾平凹的文学叙事艺术思维而言,于整体上来说,是一种意象思维模态建构。这种整体意象叙事建构,不仅追求其象徵性、隐喻性等,而且在叙事把握上特别强调整体性、流观性、模糊性、散点透视性等等。这也就是说,贾平凹的文学叙事,一方面追求作品的这种整体意象艺术建构,非常重视叙事结构的整体性、茫然性、意象性。在这裡,也就表现出他意象叙事思维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整体性把握。这种整体性艺术思维,给他文学创作的具体叙事,带来了一种新的变化,同时也使得其叙事与其意象建构更为浑然一体。
以上仅是本人对于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粗浅认识,全做抛砖引玉之用。究竟这些作品写得如何,相信读者在阅读了作品之后,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收回
详细资料
ISBN:9786267614051
丛书系列:世纪典藏•贾平凹
规格:精装 / 346页 / 14.8 x 21 x 4.84 cm / 普通级 / 单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湾
本书分类:文学小说> 华文创作> 小说
内容连载
杭州有个山寺,挂著一副门联:南来北往,有多少人忙忙;爬高走低,何不停下坐坐。坐下作甚?喝茶呀。天下便到处都有了茶庄。西京城裡也就开著一家,名字叫暂坐。
二○一六这一年,一个叫伊娃的俄罗斯女子,总感觉著她又一次到了西京,好像已经初春,雾霾却还是笼罩了整个城市。
其实,这裡在五年前就有了雾霾,只是轻微,谁也没当回事,常常黑云在城南的秦岭上空移动,人们还戏谑:哟,北京的雾霾也给咱飘些来了?!飘过来的仅薄薄如一层纱,很快就消散了。而现在,空气裡多是烟色,还有些乳色和褐色,初若溟蒙,渐而充塞,远近不知深浅,好像有妖魅藏著,路面难以分辨斑马线,车辆似乎沉沦,所有的建筑一下子全失去重量,飘浮著,恍惚不定。
配送说明
...
包含本商品的专题特装书本周上新 / 更多
-
张玉法 主编;吴翎君265.00
-
马识途308.00
-
马识途318.00
-
张大可68.00
-
许纪霖83.00
-
王强78.00
-
王强88.00
-
王强68.00
-
林尚立58.00
-
贾平凹298.00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