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包:孙郁签名钤印+限量毛边本<绝版溢价毛边本>《革命时代的士大夫》((2014年1月;16开一版一印))+卜键签名钤印《清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16开精装;一版一印) 举报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03-25
- 数量
-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分类:
- 文学
- 货号:
- 30000491433
- 商品描述:
-
- 商品描述:
孙郁签名 · 限量精装毛边本《革命时代的士大夫》
内容简介 · · · · · ·
我在教书之余,陆续用了两年时间写出此书,总算告一段落了。编排目录后,才发现与预期的样子有别,然而生出来的孩子也只能如此。这本书,是对自己年轻时期的记忆的一次回溯,自然也有内心的寄托在。但要说有什么意义,却有些茫然,自己也理不清的。我只是想通过汪曾祺,来写一群人,沈 从文、闻一多、朱自清、浦江清、朱德熙、李健吾、黄裳、黄永玉、赵树理、老舍、邵燕祥、林斤澜、贾平凹、张爱玲等,在革命的时代,他们有着挫折的体验,不都那么冲动,还有士大夫的遗传在。这些文人数目不多,在五十年代已经溃不成军,但其余绪却奇迹地保留下来。我们的文化没有被无情的动荡完全摧毁,大概和他们的存在大有关系。
现代以来的革命,自然有必然的逻辑,是社会矛盾与历史合力的结果。看秦汉以来的历史,我们似乎摆脱不了这样的巨变,那也是潮流所致。但回望那个血色的年代,我个人的经历快乐殊少,而是蒙受着难以承受的痛苦。所以现在有谁歌颂“大跃进”与“文革”,内心总是不舒服的。那原因是自己做过奴隶。如果那样的革命是对的,我以为还是拒绝为好。它和李大钊、鲁迅那代人理解的革命殊远,也是对先贤的背叛。无奈,我们就曾在这样的背叛先贤的时代走过来的。
我感到幸运的是,在革命起伏不定的青年时代,结识了几个老人。他们在没有暖意的地方,给世间留下了温情。我见过许多“革命者”的面孔,一个个都很无趣,相反却在这些入世的隐者那里,见到了美丽的性灵。这些都神异地闪现在灰色的天幕上,给无聊的寒夜些许明快之色,才使我知道思想还可以这样开始,诗意的表达原来能够那样进行。那是怎样的有趣,我的冻僵的心似乎蠕活了。也恰是那样的遇合,有了我人生的变化。知道了应做什么,不做什么。虽然已晚,而望道无先后,其乐是一样的。
不错,士大夫有士大夫的问题,汪曾祺那代人,比起鲁迅那代知识分子有退化的一面。比如中庸,比如不可避免的奴性等等。在那样严酷的时代,我们也不必苛求前人。在我看来,几千年来的中国,有一个士的传统,这个传统被各类革命基本荡涤后,优劣具损,连闪光的一面也难见了。倘能还有六朝的清峻,唐人的放达与宋明时期的幽婉,也是好的吧?我幼时受到的教育是历史的虚无主义居多,那是一种偏执。现在已经没有前人那样俊美的神采了,因为已经读不懂古人,对历史也知之甚少。
写这本书,是一次补课。许多陌生的资料给我诸多的提示。历史离我们并不远,而有许多存在要理解起来却很难了。我们已经失去了老北大的氛围,失去了西南联大的语境,失去了与古人对话的通道。这些也许只有靠年轻人的重新启动才能解决。那么我的劳作,不过是多种尝试的一种,也算一种微弱的过渡,后继的人,会做得更好的。
现在学界的争论很多,派别林立,是不可免的生态。在我看来,无论左与右,失去了暖意的叙述,缺乏智性的文本,青年人是不会亲近的。鲁迅、沈从文、张爱玲、张中行、汪曾祺的文章还被不断的阅读,大概是还含着不灭的智慧,与人性的温度。就审美而言,他们把传统的与域外现代的艺术结合得较好,或者说是融会贯通的。当代的作家,有此功夫的不多,汪曾祺等人也因此显得弥足珍贵。我沉入此中,不过是寻梦,以填补自己多年无聊的心境而已。
书在,已无需多言了。只是还想听听读者的意见,哪怕是相反的声音,也是好的。出版作品,不都是荣耀,更多的是漏出自己的原态,温吞与偏狭,固执和短视,都含在字里行间,巧饰是骗不了人的。如果因此而受到批评,知道自己的盲点,摆脱晦气,自然也是重新自省的机会。那么,我会更加的感激。
孙郁
2011年1月31日
作者简介 · · · · · ·
孙郁,本名孙毅,1957年生,做过知青、文化馆员、记者,2002年到鲁迅博物馆主持工作并担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2009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80年代起走上文学批评之路,已出版《鲁迅忧思录》《走不出的门》《文人的左与右》《张中行别传》《鲁迅藏画录》《混血的时代》等近二十部著作,洞察深邃,文字醇雅,是当代中国杰出的学者、批评家。
目录 · · · · · ·
1、一个儒者
2、在昆明
3、爱的文学
4、教授诗人
5、拍曲
6、浦江清
7、朱德熙
8、文道
9、李健吾
10、黄裳
11、午门上
12、大众之音
13、老舍先生
14、安之若命
15、样板戏
16、革命话语
17、乡土气
18、废 名
19、人间世
20、梨园内
21、文人画
22、贾平凹
23、林斤澜
24、各自的路
25、杂 学
26、美国之行
27、聊斋新义
28、狂放之舞
29、食与色
30、墨痕内
31、张爱玲的眼光
后记
卜键签名钤印《清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16开精装;一版一印)
内容简介:
《清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是文史学者卜键继《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后,历时八年,查阅史料、多次实地考察创作而成的又一部力作。本书以清代中叶名臣王杰为引,展开一幅时代的画卷。本书史料充分,作者笔墨酣畅,让读者在其中看到清代中期的选人用人制度、司法制度、赋税制度、社会治理方式、官员生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作者通过对中央与地方、皇帝与官员、官员与官员、官民之间关系的描写,全面呈现了清代中期的政治图景。全书背景宏阔,但细节却生动有趣,一个个人物形象借助于细节跃然纸上,读起来饶有趣味,发人深思。
作者简介:
卜键,文学博士,研究员,文史学者,专栏作家。北京文史馆馆员,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与旅游研究基地主任、特聘教授,原国家清史办主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已出版学术著作22种,发表论文与文章300余篇,主持《清史•边政志》,主编《清代教育档案文献》等。
目录:
目 录
引子:一封书 1
第一章 读书生涯 5
第一节 父辈的奋斗 7
第二节 早年的读书岁月 15
第三节 终生之师孙景烈 21
第四节 根基在关学 29
第二章 名臣的幕僚 35
第一节 身如雨点,心似玲球 37
第二节 关中书院的那场雅集 49
第三节 何时进入尹公幕府 54
第四节 京师行 62
第五节 人生的榜样——陈宏谋 70
第三章 “西人魁榜西平后” 79
第一节 底定西域 82
第二节 皇太后七旬恩科 95
第三节 科举的幸运 103
第四节 第三次南巡 113
第四章 提学福建 123
第一节 庶常馆 125
第二节 臣节与士习 133
第三节 首任学政 139
第四节 在福建的四年 144
第五章 皇上的栽培 153
第一节 翰林院的“快车道” 155
第二节 文学侍从 160
第三节 恩公相随而逝 164
第四节 从南昌到杭州 170
第六章 官场上的读书人 175
第一节 初任浙江 177
第二节 人生的小插曲 183
第三节 会试与秋审 190
第四节 二任浙江学政 196
第五节 刻诗与题序 200
第七章 乾隆朝的“文治” 205
第一节 四库开馆 208
第二节 “熙朝右文古未有” 215
第三节 总裁官的职责 221
第四节 吏部天曹 229
第五节 武英殿总裁 238
第八章 枢机大员 247
第一节 又是提学浙江 249
第二节 执掌都察院 260
第三节 在故乡守制 265
第四节 进入军机处 273
第九章 东阁大学士 289
第一节 意外入阁 291
第二节 平定台湾变乱 301
第三节 尚书房事件 308
第四节 弘历的八旬万寿 316
第十章 有形无形之象 329
第一节 西藏事务 331
第二节 乾隆帝的反省 340
第三节 浸润之谮 349
第四节 大风起兮 359
第十一章 “归政仍训政” 377
第一节 禅而不让 379
第二节 微妙的盛典 386
第三节 苗疆之殇 391
第四节 白莲教狂潮 398
第十二章 嗣皇帝与二皇帝 407
第一节 储君的姿态 409
第二节 和相的身段 418
第三节 “和记”枢阁 428
第四节 正月的剧变 436
第十三章 内阁首辅 447
第一节 嘉庆新政 449
第二节 乾嘉学术 462
第三节 绞杀之痛 470
第四节 辅政的分寸 476
第十四章 归去来兮 487
第一节 在籍食俸 489
第二节 辞 阙 499
第三节 故乡的亲情 508
第四节 返京与长逝 515
注 释 523
附 录 545
韩城王氏世系简图 545
王杰年表 546
主要参考文献 557
跋:典范的缺憾 563
鸣 谢 566
配送说明
...
包含本商品的专题感恩 · 特惠礼包 / 更多
-
黄裳 等1790.00
-
杨照 等229.00
-
启功176.00
-
启功139.00
-
苏振申139.00
-
礼包:杨天石签名钤印 台湾风云时代版《揭開民國史的真相(卷二)孫中山與民初政局》(锁线胶订 自然旧)+徐晋如毛笔签名 钤印藏书票 限量毛边本 香港三联书店版《詩詞入門》(大32开,一版一印;锁线胶订)杨天石 等168.00
-
杨天石 等168.00
-
杨天石 等178.00
-
杨照 等328.00
-
杨照 等266.00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