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有路官方旗舰店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李玉珍) 李玉珍、李楠、肖怀秋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9787122409324
图文详情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李玉珍) 李玉珍、李楠、肖怀秋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9787122409324

举报

正版旧书 里面部分笔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 出版时间: 
  • 装帧:    线装
  • 页数:    281页
  • ISBN:  9787122409324
  • 出版时间: 
  • 装帧:  线装
  • 页数:  281页

售价 4.96

品相 八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4-24

    数量
    库存7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九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6.31% (8252笔)
    好评率
    99.93%
    发货时间
    12.45小时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4743614
      商品描述:
      温馨提示:亲!旧书库存变动比较快,有时难免会有断货的情况,为保证您的利益,拍前请务必联系卖家咨询库存情况!谢谢!书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李玉珍)
      编号:4743614
      ISBN:9787122409324[十位:]
      作者:李玉珍、李楠、肖怀秋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
      页数:281
      定价:50.00 元
      参考重量:0.530Kg
      -------------------------
      新旧程度:6-9成新左右,不影响阅读,详细情况请咨询店主
      如图书附带、磁带、学习卡等请咨询店主是否齐全* 图书目录 *绪 论 001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001 二、免疫与免疫学 004 三、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发展简史 005 四、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007 知识框架 007 目标检测 008 *篇 微生物学概论 *章 细 菌 010 *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010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010 二、细菌的结构 012 三、细菌非典型形态与结构 017 第二节 细菌形态的检查方法 017 一、简单染色 018 二、复合染色 018 第三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新陈代谢 018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018 二、细菌的新陈代谢 021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 023 一、细菌的致病因素 023 二、细菌感染概述 024 三、医院内感染 025 第五节 常见病原性细菌 026 一、病原性球菌 026 二、肠道杆菌 030 三、结核分枝杆菌 032 四、白喉棒状杆菌 033 五、铜绿假单胞菌 034 六、厌氧性细菌 034 七、弧菌 037 八、幽门螺杆菌 038 知识框架 039 目标检测 040 第二章 放线菌042 *节 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 042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042 二、放线菌的培养 044 第二节 重要的放线菌属 045 一、链霉菌属 045 二、诺卡菌属 045 三、小单孢菌属 046 四、游动放线菌属 046 五、马杜拉放线菌属 046 六、链孢囊放线菌属 046 第三节 病原性放线菌 047 一、衣氏放线菌属 047 二、诺卡菌属 048 知识框架 049 目标检测 049 第三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 051 *节 螺旋体 051 一、钩端螺旋体 051 二、梅毒螺旋体 053 三、回归热螺旋体 054 第二节 支原体 055 一、肺炎支原体 055 二、溶脲脲原体 056 三、支原体与L 型细菌的区别 057 第三节 衣原体 057 一、沙眼衣原体 058 二、肺炎衣原体 058 三、鹦鹉热衣原体 059 第四节 立克次氏体 060 一、普氏立克次氏体 060 二、莫氏立克次氏体 061 三、恙虫病立克次氏体 061 知识框架 062 目标检测 062 第四章 真 菌064 *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064 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064 二、真菌的繁殖与培养 066 三、真菌的抵抗力与变异性 068 四、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069 五、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069 第二节 常见的致病性真菌 070 一、浅部感染真菌 070 二、深部感染真菌 071 第三节 与药物有关的真菌 075 一、酵母菌 075 二、霉菌 075 三、蕈菌 076 知识框架 077 目标检测 077 第五章 病毒 079 一、病毒的大小及形态 080 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与影响因素 081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与病毒的干扰现象 083 一、病毒的增殖 083 二、病毒的干扰现象和干扰素 084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免疫防治 086 一、病毒的感染与检查方法 086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防治原则 089 第四节 噬菌体 090 一、生物学性状 090 二、噬菌体的分型 090 三、噬菌体的应用 091 第五节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 091 一、呼吸道病毒 092 二、肠道病毒 097 三、肝炎病毒 099 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04 五、狂犬病毒 105 六、人乳头瘤病毒 106 七、其他常见病毒 107 知识框架 110 目标检测 110 第六章 微生物的分布与控制 113 *节 微生物的分布 113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13 二、微生物在人体的分布 115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116 一、微生态平衡的标准 116 二、微生态失调 117 三、微生态制剂及其在肠道健康中的应用 118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 120 一、物理方法 121 二、化学方法 123 知识框架 126 目标检测 127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29 *节 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129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129 二、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132 第二节 微生物的变异现象 133 一、细菌的变异现象 133 二、病毒的变异现象 134 三、细菌变异在医药学中的意义 135 第三节 微生物变异机制及在医药学中的应用 135 一、基因突变 135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136 第四节 微生物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 139 一、微生物菌种选育常用的方法 139 二、微生物的保藏 140 三、菌种衰退与复壮 141 知识框架 142 目标检测 143 第二篇 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 第八章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 145 *节 药物的抗菌试验 145 一、体外抗菌试验 145 二、体内抗菌试验 150 第二节 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 152 一、药品无菌检查总则 152 二、无菌检查的方法 154 第三节 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157 一、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总则 157 二、微生物计数法 159 三、控制菌的检验 159 四、活螨检验 165 知识框架 166 目标检测 166 第九章 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168 *节 微生物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 168 一、抗生素的分类及要求 168 二、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 170 三、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171 四、抗生素的制备工艺 171 五、抗生素的微生学检测 174 第二节 微生物在其他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176 一、氨基酸 176 二、维生素 177 三、酶制剂和酶抑制剂 179 四、多糖 180 五、微生物菌体来源的药物 180 六、其他 181 七、常用的药用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 182 第三节 微生物在半合成药物中的应用 183 一、甾体化合物 183 二、手性药物 183 三、中药的微生物转化 184 知识框架 184 目标检测 184 第十章 药品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186 *节 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 186 一、药品中微生物的来源 186 二、微生物引起的药物变质 188 三、防止药物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189 第二节 制药工业中的消毒与灭菌 190 一、空气中微生物的控制 190 二、水中微生物的控制 190 三、设备的消毒灭菌 191 四、原料药的消毒灭菌 191 五、药品制剂的消毒灭菌 191 第三节 制药工业中常用灭菌法的验证 191 一、生物指示剂 192 二、常用生物指示剂 193 三、验证要点 193 知识框架 194 目标检测 194 第三篇 免疫学基础 第十一章 非特异性免疫 196 *节 机体的屏障结构 196 一、皮肤黏膜屏障 196 二、血脑屏障 197 三、胎盘屏障 197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198 一、吞噬细胞 198 二、自然杀伤细胞 199 三、B1 细胞 200 四、γδT 细胞 200 五、树突状细胞 200 第三节 非特异性免疫分子 200 一、补体 200 二、溶菌酶 206 三、防御素 206 四、细胞因子 206 知识框架 206 目标检测 207 第十二章 特异性免疫208 *节 抗原 208 一、抗原的概念 208 二、抗原的分类 209 三、抗原的基本特性 209 四、抗原在医药学实践中的应用 210 第二节 抗体 212 一、抗体的结构 212 二、抗体的功能区和水解片段 213 三、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214 四、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216 第三节 细胞因子 216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216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216 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217 四、细胞因子与临床医药学 217 第四节 免疫器官 218 一、中枢免疫器官 218 二、外周免疫器官 218 第五节 免疫细胞 219 一、淋巴细胞 220 二、造血干细胞 221 三、抗原提呈细胞 222 第六节 免疫应答 222 一、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223 二、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223 知识框架 225 目标检测 225 第十三章 超敏反应 228 *节 Ⅰ型超敏反应 228 一、参与反应的主要成分 228 二、发生机制 230 三、临床常见过敏性疾病 231 四、防治原则 232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233 一、变应原 233 二、发生机制 234 三、临床常见疾病 234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235 一、变应原 236 二、发生机制 236 三、临床常见疾病 237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237 一、变应原 237 二、发生机制 238 三、临床常见疾病 238 第五节 各型超敏反应的比较与相互关系 239 一、各型超敏反应的特征比较 239 二、各型超敏反应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239 知识框架 240 目标检测 240 第十四章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242 *节 免疫学防治 242 一、免疫学预防 242 二、免疫学治疗 245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245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245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的检测 246 三、细胞因子检测 247 知识框架 247 目标检测 247 第四篇 实验技能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检查 250 实验二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252 实验三 皮肤消毒试验 256 实验四 微生物接种与分离技术 256 实验五 细菌生化反应 260 实验六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263 实验七 药物敏感试验纸片扩散法 264 实验八 药物的体内抗菌试验 265 实验九 凝集反应 266 实验十 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 268 实验十一 微生物限度检查 269 实验十二 过敏反应 271 实验十三 口服药物的大肠埃希菌检查 271 附录 275 附录一 常用培养基配制 275 附录二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275 附录三 常用试剂的配制 275 附录四 常用消毒液的配制 276 附录五 《中国药典》(2020 年版)相关标准 277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278 参考文献 281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