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有路官方旗舰店
  • 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方法 邬峻 东南大学出版社 9787564154608

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方法 邬峻 东南大学出版社 9787564154608

举报

正版旧书 里面部分笔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 出版时间: 
  • 装帧:    线装
  • 页数:    229页
  • ISBN:  9787564154608
  • 出版时间: 
  • 装帧:  线装
  • 页数:  229页

售价 4.9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15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525957
      商品描述:
      温馨提示:亲!旧书库存变动比较快,有时难免会有断货的情况,为保证您的利益,拍前请务必联系卖家咨询库存情况!谢谢!书名: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方法
      编号:3525957
      ISBN:9787564154608[十位:]
      作者:邬峻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1月
      页数:229
      定价:59.00 元
      参考重量:0.550Kg
      -------------------------
      新旧程度:6-9成新左右,不影响阅读,详细情况请咨询店主
      如图书附带、磁带、学习卡等请咨询店主是否齐全* 图书目录 *总序
      前言
      上篇 认知第三自然
       1 基于设计认知的第三自然景观学
       1.1 设计与认知
       1.1.1 认知科学的历史背景
       1.1.2 将认知科学引入到设计科学中的必要性
       1.1.3 设计科学与认知科学的关联性
       1.1.4 设计认知的构成
       1.1.5 设计认知心理学
       1.1.6 关于设计模式识别
       1.1.7 设计中的知识运作
       1.1.8 认知理论进入设计科学
       1.2 将认知科学引入到设计科学中的三个基本方法论
       1.2.1 MOP设计形态学认知
       1.2.2 设计先例认知
       1.2.3 设计原型认知
       1.3 设计与人工智能
       1.3.1 从认知科学向人工智能的跨越
       1.3.2 人工智能基本方法对设计科学的启发
       1.4 对景观学的不同认知历程
       1.4.1 对专用术语的认知与解读
       1.4.2 景观在中西语境中的不同认知发展历程
       1.5 景观学重返一级学科后带给景观设计的机遇
       1.5.1 景观学科在中国的曲折发展
       1.5.2 建筑学中城市设计的含义及其缺陷
       1.5.3 城市规划学中城市设计的含义及其缺陷
       1.5.4 景观学具有的先天整合优势
       1.5.5 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的学科包容性
       1.6 相关学派对景观化城市设计的认知和启发
       1.6.1 “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支撑与不足
       1.6.2 “景观都市主义”的支撑与不足
       1.6.3 “新城市主义”的支撑与不足
       1.6.4 “后现代主义”的支撑与不足
       1.7 基于“第三自然认知”的景观化城市设计
       1.8 “第三自然方法”:一个融合三个自然的系统认知方法论
       1.9 系统认知方法论下的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囊括人类的全部需求
       1.10 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的认知基点和设计原则
       2 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的历史文化优势
       2.1 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的历史文化驱动
       2.1.1 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的文化保护作用
       2.1.2 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的文化推进作用
       2.2 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的历史文化驱动案例研究
       2.2.1 亚特兰大的启发:复兴第三自然
       2.2.2 巴塞罗那的启发:延续原有第三自然
       2.2.3 巴西利亚的启发:空地上塑造第三自然
       2.2.4 芝加哥的启发:塑造超级第三自然
       2.2.5 底特律的启发:后工业化的第三自然
       2.2.6 洛杉矶的启发:超现实主义的第三自然
       2.2.7 费城的启发:城市美化运动下的第三自然
       2.2.8 亚洲大都市的梦魇:快速城市化下的第三自然
       2.3 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的历史文化适应性
       2.3.1 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的“适应性”与“自适应性”
       2.3.2 基于历史文化演进的第三自然“新城代谢”要素
       2.4 风水:世界*早的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尝试
       2.5 类型学:西方现代设计思想中传承第三自然的历史管道
       2.6 全球化:处于巨大变革中的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
       3 用景观化城市设计研究开启认知第三自然的大门
       3.1 “景观设计中的研究”与“景观研究中的设计”
       3.2 基于历史文化调研的“设计先例研究”与“类型学研究”
       3.3 走向第三自然的景观化城市设计研究
       上篇参考文献
       上篇图表来源
      中篇 研究第三自然
       4 形态: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类型学
       4.1 景观化城市设计类型学与设计认知
       4.2 从罗西的城市化建筑到第三自然的景观化城市
       4.2.1 城市是一座大建筑
       4.2.2 城市化建筑与景观化城市
       4.3 景观化城市形式、结构与功能的类型
       4.4 关于景观化城市功能的分类学
       4.5 景观化城市功能中形式和结构预假设
       4.6 景观化城市类型特征的尺度敏感性
       4.7 景观化城市意象之类型
       5 操作性: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操作性
       5.1 景观化城市的客体与文脉
       5.2 景观化城市的文脉之依存性
       5.3 景观化城市比较的土壤
       5.4 景观化城市的实践操作性
       5.5 景观化城市中的传说、形式、结构、功能、程序
       5.6 目标和手段为导向的景观化城市设计方法
       6 表现性: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综合表征
       6.1 景观化城市设计的驱动方法
       6.2 景观化城市设计基本研究分类
       6.2.1 景观化城市描述性研究
       6.2.2 景观化城市探索性研究
       6.2.3 景观化城市实证研究
       6.2.4 景观设计工具框架
       6.3 景观化城市设计驱动的配置
       6.4 景观化城市设计不同设计活动
       6.5 由设计驱动的景观化研究:子集群1A
       6.5.1 Ⅰ型——以景观化城市个性化设计为基础的景观学研究
       6.5.2 Ⅱ型——以景观项目为基础的研究
       6.6 由设计工作室驱动的景观化研究:子集群1B
       6.6.1 Ⅲ型——以景观设计工作室为基础的研究
       6.6.2 Ⅳ型——景观实验类工作室的研究
       6.7 景观化城市设计作品推动研究
       6.8 景观化城市设计结果推动研究:群子2A
       6.8.1 Ⅴ型——景观独立设计研究
       6.8.2 Ⅵ型——基于比较性景观设计的研究
       6.9 景观化城市设计调查驱动研究:亚族2B
       6.9.1 Ⅶ型——基于景观设计文件的研究
       6.9.2 Ⅷ型——基于景观设计师阐释的研究
       6.10 景观化城市设计的多元视角
       7 中国古典园林中设计先例与设计原型的MOP文化分析
       7.1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设计先例
       7.2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MOP分析
       7.2.1 留园中的MOP
       7.2.2 拙政园中的MOP
       7.2.3 寄畅园中的MOP
       7.2.4 网师园中的MOP
       7.2.5 狮子林中的MOP
       7.2.6 怡园中的MOP
       7.2.7 豫园中的MOP 
       7.2.8 退思园中的MOP
       7.3 中国古代内园林中的MOP认知模式小结
       中篇参考文献
       中篇图表来源
      下篇 设计第三自然
       8 景观化城市设计案例TCL认知分析
       8.1 透视第三自然形态学操作的TCL分析方法
       8.1.1 TCL方法的类型学分析
       8.1.2 TCL方法的构成分析
       8.1.3 TCL方法的景观配置分析
       8.2 TCL认知方法分析世界经典景观化城市设计案例
       8.2.1 澳大利亚墨尔本港
       8.2.2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
       8.2.3 美国休斯敦发现公园
       8.2.4 中国拙政园
       8.2.5 美国芝加哥艺术之田
       8.2.6 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8.2.7 日本横滨新港
       8.2.8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区城市设计
       8.2.9 荷兰格罗宁根中心区城市设计
       8.3 TCL方法透视下的世界经典案例启示
       9 全球化背景下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的地域实践
       9.1 第29届IFLA竞赛一等奖方案:基于第三自然的景观化城乡融合
       9.1.1 项目背景
       9.1.2 对于*自然、第二自然与第三自然以及江南水乡地域性特点的设计思考
       9.1.3 将城市引入乡村、乡村引入城市的第三自然
       9.1.4 目标与展望
       9.2 第49届IFLA竞赛三等奖方案:基于第三自然的景观化城市更新
       9.2.1 项目背景
       9.2.2 中国“城中村”:第二自然的“伤疤”
       9.2.3 基于*自然、第二自然、第三自然的基址调研与分析
       9.2.4 *自然、第二自然和第三自然融合的创新景观化设计策略
       9.2.5 目标与展望
       9.3 景观乡村主义:基于第三自然的田园城市
       9.3.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地域范围内无序的第二自然与*自然、第三自然的冲突
       9.3.2 基于第三自然的中国田园都市主义
       9.3.3 田园都市主义的黄陂实验
       9.3.4 实施策略
       9.3.5 中国城市边缘的第三自然展望
       9.4 童话般的第三自然:丹麦健康城
       9.4.1 项目背景
       9.4.2 场地面临的挑战与策略
       9.4.3 第二自然的社会岛和医疗岛
       9.4.4 第三自然的老城延续与手工城市设想
       9.4.5 *自然的治愈农场与自然疗法
       9.4.6 前景与展望
       9.5 通向未来的第三自然:美国城市设计竞赛一等奖方案,拉法耶创新工厂
       9.5.1 项目背景与策略
       9.5.2 新环境中的主要威胁:“知识创新”与“网络割据”
       9.5.3 针对基地问题及周边现状的主要设计构思
       9.5.4 具体设计对策与类型学方案
       9.5.5 总结与展望
       下篇参考文献
       下篇图片来源
       后记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