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浩子书屋
  • 学林侧影 散文 吴霖 新华正版
  • 学林侧影 散文 吴霖 新华正版
  • 学林侧影 散文 吴霖 新华正版
  • 学林侧影 散文 吴霖 新华正版

学林侧影 散文 吴霖 新华正版

举报

看一代知识分子如何治学做人,如何在变革时代担当家国命运。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8页
  • 字数:    260千字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8页
  • 字数:  260千字

售价 32.54 4.8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2-22

    数量
    库存7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xhwx_1202157594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本书为对上个世纪末的文史哲领域的泰斗级人物的深度访谈特写。作者在上世纪末选取了30位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领域的老人进行采访,并于近期对照旧文进行生发、钩沉,或做史料补充,或做延宕生发,在二三十年的时间跨度上再次对这些闪耀的群星进行历史现场式呈现,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作者自述其为“文字上的感恩之旅”,“感恩老先生们在他们人生的晚秋予我以早春的和煦”,此亦为该书的出版价值之所在。这些渐行渐远的大师背影,仍然可以滋养新一代学人和读者。

      目录:

      盛成的书架

      燕南园里的陈岱孙

      钟敬文的“有限公司”

      常书鸿的敦煌不是梦

      闻家驷遥念“二月庐”

      愚园智者施蛰存

      周有光的长寿“秘诀”

      李可染的“胆”与“魂”

      邓广铭的落寞

      吴组缃的“宫殿”

      乔迁的王临乙

      吴作人回家过年

      钱仲联的名片

      白寿彝的“白卷”

      张岱年的宏愿

      燕南园中的林庚

      罗洪赠书

      坐拥书城的季羡林

      追求人生真谛的熊伟

      启功的烦恼

      精打细算的关山月

      辛笛是手掌中的一片叶子

      季镇淮的乡音乡情

      高冠华“救”时间

      亦庄亦谐的杨宪益

      贾植芳微笑在春风里

      丁聪的功课

      深秋,被绿拥抱的陈从周

      钱谷融惜墨

      郑敏的花园

      后记

      侧影依稀,余音犹在


      内容简介:

      作家吴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关注并采访了盛成、周有光、吴组缃、林庚、施蛰存、吴作人、李可染、陈从周等大批中国学人,并用近30年的时间进行充实。本书以易朴实的文字为30位世纪学人造像剪影,笔墨深沉地书写了这些知识分子如何治学做人,如何在变革时代担当家国命运。作者将一代学人以非虚构的方式呈现在纸上,大量内容为定制发掘。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书名为启功先生所起,并题签。

      作者简介:

      吴霖,1961年生于上海。1983年于华东政学院律系。记者,长期致力于中国现代史研究,相关成果多发表于中华读书报北京晚报等报刊。已出版名人采访录歌啸余音旧时书影等。

      精彩内容:

              北京语言学院属于那类小巧玲珑的大学,它的家属区也不大,被许多高高大大的树葱茏地掩映着。一幢幢宿舍楼,在葱茏树木中,遂也显得有些葱茏,有些历史感。我经常沿着长满青苔的小路,去拜访盛成教授。路上,偶尔会滴下一两声鸟鸣,淡泊得宁静而美丽。
          细数岁月,盛先生“叶落归根”已十五载了,生活在这幢葱茏的小楼里,便也有十五载了。对读书人来说,重要的当是书房。盛先生的书房,同时也是他的客厅兼饭厅。他在这间不大的房间里,勤奋地思、读书和写作。自从眼睛几近失明之后,他便更多地用语言来表达。盛先生常常坐在他的木椅上,向来访者讲辛亥、五四运动、留勤工俭学和抗敌协会……说到情深处,他的声音便激昂,他的手势便飞扬,、瓦雷里、戴高乐、海明威、毕加索、徐悲鸿等一连串灿烂的名字便喷薄而出。有时候,你根本难以分清年过九十的盛先生是在讲历史,还是在讲自己。他的一生,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传奇。
          某次做客盛府,我意外地发现,书的七个书架,竟大大小小地参差错落着,没有一模一样的。除了两个装有玻璃,其余五个,均是简陋的敞开式。盛夫人说:这样的书架,取书方便,但也容易落尘。于是,细心的她,便用纸做成一只只长方形的帽子,戴在一排排的书上,看似不甚美观,却实用。
          准确地说,盛先生还有他的第八个书架,在他的写字台上。那是一个仅臂长的小书架,放着五六部巨厚的大辞典。或许,因为这样取放更方便吧。一盏老式的台灯,两枚相叠而成的放大镜,构成了他的治学环境。
          大概盛先生在国外浸太久,他的书房没有中国文人通常所有的斋名。此斋无名,斋主却名闻遐迩。
          一生坎坷的盛先生,爱书爱了一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聚积的藏书,毁于时期。我曾听盛夫人静地讲述在中山大学逃亡中,她冒险回敌占区为盛先生找书的故事。第二次毁书,是在盛先生为避迫害仓促离开台湾时。那时的书,大多送给了他的朋友和。之后在美国和国侨居的十几年中,他又收集了一大批书。可是,回国时不可能带回,而带回来的也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好一些。在他的书架上,我所能见到的,绝大多数是盛先生回国后收集的大陆版图书。
          这些书温温暖暖地拥挤在一起。其中,有使盛先生一举成名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文坛的文初版《我的母亲》,它已纸质发黄,甚至发脆了,却依旧掩不住昔的风采。也有盛先生回国以后再版的该书中文版,装帧简朴得可以说近于粗糙。还有许多盛先生撰写的各类学术和回忆专集。甚至,在这其中的一个角落,还插着一本《名人采访录》,那是我的作品,里面有一篇《盛成:一个被遗忘的辉煌故事》,曾被多家报刊转载。在书架中,它只是薄薄的一册,得以跻身其中,使我感到荣幸、汗,也被激励……
          书架将书房围成了一圈。在书架上方,挂着三张照片:一张是为保卫而殉难的、他的胞兄盛白沙烈士,他那清癯的面容,永远年轻着;一张是他“五四”时的战友、他一生优选的朋友;另一张,则是他所宠爱的孙女,她正在美国学建筑。
          每当家中无客,盛夫人以年逾古稀之龄每天走三十分钟的路去买菜时,盛先生独自在家。独自在家的时候是寂寞的,此时,顽强的是回忆。p1-4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