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琴扬书店
  • 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现代哲学名家冯友兰经典之作 冯友兰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现代哲学名家冯友兰经典之作 冯友兰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    9787510017940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印刷时间:    2012-11
  • 印数:    3千册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3页
  • 作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  9787510017940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印刷时间:  2012-11
  • 印数:  3千册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3页

售价 26.25 7.5折

定价 ¥3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17-12-25

    数量
    库存4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哲学心理学
      货号:
      9787510017940
      商品描述:
      【图书描述】: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最佳入门书,其后又有多种外国语种的译本出版,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
          《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冶哲学史经验与哲学心得于一炉,以二十万字述几千年中国哲学史,简明,生动,出神入化”,但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由冯友兰的学生涂又光先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万册,很快售罄,成为当时学术界的畅销书。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赵复三先生于21世纪初重新翻译了此书,译文准确、通俗地传达了冯先生原著的精神。此插图修订版即以赵先生译文为底本,参照英文原版和涂译修订了明显的错误,并配以大量图片以期作为正文的延伸与补充,希望这些插图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增进阅读的乐趣。
      【编辑推荐】:
          商品《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有两种印刷封面,随机发货!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最佳入门书,其后又有多种外国语种的译本出版,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
          《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冶哲学史经验与哲学心得于一炉,以二十万字述几千年中国哲学史,简明,生动,出神入化”,但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由冯友兰的学生涂又光先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万册,很快售罄,成为当时学术界的畅销书。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赵复三先生于21世纪初重新翻译了此书,译文准确、通俗地传达了冯先生原著的精神。此插图修订版即以赵先生译文为底本,参照英文原版和涂译修订了明显的错误,并配以大量图片以期作为正文的延伸与补充,希望这些插图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增进阅读的乐趣。
      【作者简介】: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52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目录】:
      作者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1.1 哲学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
      1.2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它的精神
      1.3 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的方式
      1.4 语言的障碍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2.1 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
      2.2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2.3 《上农》——农业的价值
      2.4 “反者道之动”
      2.5 对自然的理想化
      2.6 家族制度
      2.7 入世和出世
      2.8 中国的艺术与诗歌
      2.9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2.10 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
      2.11 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3.1 司马谈与六家
      3.2 刘歆及其诸子由来的学说
      3.3 对刘歆学说的修正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4.1 孔子与六经
      4.2 教育家孔子
      4.3 “正名”
      4.4 “仁”与“义”
      4.5 “忠”与“恕”
      4.6 “知命”
      4.7 孔子的心灵修养
      4.8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5.1 墨家的社会背景
      5.2 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5.3 兼爱
      5.4 “天志”与“明鬼”
      5.5 表面上的矛盾
      5.6 国家的起源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6.1 早期道家与隐者
      6.2 杨朱的基本思想
      6.3 杨朱思想举例
      6.4 《老子》与《庄子》中的杨朱思想
      6.5 道家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7.1 性善说
      7.2 儒墨两家的基本分歧
      7.3 政治哲学
      7.4 神秘主义
      第八章 名 家
      8.1 名家和“辩者”
      8.2 惠施的相对性理论
      8.3 公孙龙的共相说
      8.4 惠施和公孙龙学说的意义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9.1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9.2 道,无名
      9.3 自然的不变规律
      9.4 为人处世
      9.5 政治理论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10.1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10.2 得到相对快乐的途径
      10.3 政治与社会哲学
      10.4 感情和理性
      10.5 达到至乐的途径
      10.6 有限的观点
      10.7 更高层次的观点
      10.8 更高层次的知识
      10.9 神秘主义的方法论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11.1 关于知识和名的讨论
      11.2 关于“辩”的讨论
      11.3 “兼爱”辨
      11.4 为“兼爱”辩
      11.5 对其他学派的批判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12.1 六种术数
      12.2 《洪范》所描述的五行
      12.3 《月令》
      12.4 邹衍
      12.5 一种历史哲学
      12.6 “易传”中描述的阴阳原则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13.1 人的地位
      13.2 关于人性的学说
      13.3 道德的起源
      13.4 关于礼乐的学说
      13.5 关于逻辑的理论
      13.6 论其他学派的谬误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
      14.1 法家的社会背景
      14.2 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14.3 法家的历史哲学
      14.4 治国之道
      14.5 法家与道家
      14.6 法家与儒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15.1 事物之“理”
      15.2 万物生成之“道”
      15.3 万物变易之“道”
      15.4 “中”与“和”
      15.5 “庸”与“常”
      15.6 从启蒙到止于至善——明与诚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16.1 秦朝统一中国前的中国政治情况
      16.2 中国的统一
      16.3 《大学》
      16.4 《荀子》中的折中倾向
      16.5 《庄子》中的折中倾向
      16.6 司马谈和刘歆的折中主义思想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17.1 阴阳家和儒家的合流
      17.2 宇宙论
      17.3 人性论
      17.4 社会伦理学说
      17.5 政治哲学
      17.6 历史哲学
      17.7 对《春秋》的解释
      17.8 社会进步的三个阶段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18.1 思想的统一
      18.2 孔子在汉代思想界的地位
      18.3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分歧
      18.4 扬雄和王充
      18.5 道家与佛家
      18.6 政治和社会背景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19.1 名家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19.2 对孔子的重新诠释
      19.3 向秀和郭象
      19.4 道是“无”
      19.5 万物的“独化”
      19.6 典制与道德
      19.7 有为和无为
      19.8 知识与模仿
      19.9 齐万物
      19.10 终极的自由与快乐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20.1 风流与浪漫精神
      20.2 “杨朱的乐园”
      20.3 率性的生活
      20.4 感情
      20.5 情爱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
      21.1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21.2 佛教的基本观念
      21.3 二谛义
      21.4 僧肇的哲学
      21.5 道生的哲学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22.1 禅宗起源的旧说
      22.2 第一义不可说
      22.3 修禅的方法
      22.4 顿悟
      22.5 无成之功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23.1 韩愈和李翱
      23.2 周敦颐的宇宙论
      23.3 精神修养的方法
      23.4 邵雍的宇宙论
      23.5 事物演化的规律
      23.6 张载的宇宙论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24.1 程颢对“仁”的认识
      24.2 程朱的“理”的观念的来源
      24.3 程颐的“理”的观念
      24.4 陶冶感情的方法
      24.5 寻孔颜乐处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
      25.1 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5.2 “理”或原理
      25.3 太极
      25.4 “气”
      25.5 性和心
      25.6 政治哲学
      25.7 修心养性的方法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26.1 陆九渊关于“心”的概念
      26.2 王守仁的“宇宙”概念
      26.3 “明德”
      26.4 “良知”——来自直觉的认识
      26.5 “正事”
      26.6 “用敬”
      26.7 对佛学的批评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27.1 反对更新的儒学的思潮
      27.2 孔教运动
      27.3 西方思想的传入
      27.4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28.1 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28.2 抗日战争时期的哲学耕耘
      28.3 哲学的性质
      28.4 人生的境界
      28.5 形而上学中的方法论
      英文版编者序
      译后记
      出版后记
      【文摘】: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历来被看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明中的地位相比拟。在中国,哲学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关切的领域。从前在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儿童入学,首先要读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也是宋以后道学(在西方被称为“新儒学”)认为最重要的文献。孩子刚学认字,通常所用的课本《三字经》,每三个字为一组,每六个字成一句,偶句押韵,朗读时容易上口,也便于记忆。事实上,这本书乃是中国儿童的识字课本。《三字经》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
          1.1  哲学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家思想,儒家俨然成为一种宗教。而事实上,儒家思想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思想更像宗教。“四书”在中国人心目中诚然具有《圣经》在西方人心目中的那种地位,但“四书”中没有上帝创世,也没有天堂地狱。
          当然,哲学和宗教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不同的人对哲学和宗教的理解可能全然不同。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目中所想的可能很不同。就我来说,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人只要还没有死,他就还是在人世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人生进行反思,至于作系统反思的人就更少。一个哲学家总要进行哲学思考,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人生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
          这种思考,我们称之为反思,因为它把人生作为思考的对象。有关人生的学说.有关宇宙的学说以及有关知识的学说,都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产生的。宇宙是人类生存的背景,是人生戏剧演出的舞台,宇宙论就是这样兴起的。思考本身就是知识,知识论就是由此而兴起的。按照某些西方芦学家的看法,人要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人能够思考什么;这就是说,在对人生进行思考之前,我们先要对思想进行思考。
          ……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