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加衬】精刻本【白虎通德论】一夹板四册一套全,大16开本,字体古拙大气。点画舒展魁梧,,东汉史学第一大家、文学家班固的著作,汉章帝在白虎观召开诸儒大会,班固作了会议记录,整理成《白虎通德论》,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预测抽签神学理论化、法典化。教育、人伦纲常、五经六艺等皆定下标准,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
举报
-
作者:
不详
-
出版人:
不详
-
年代:
清代 (1645-1911)
-
纸张:
竹纸
-
刻印方式:
木刻
-
装帧:
线装
-
尺寸:
25 × 15 × 4.2 cm
-
册数:
4册
-
作者:
不详
-
出版人:
不详
-
年代:
清代 (1645-1911)
-
尺寸:
25 × 15 × 4.2 cm
-
册数:
4册
上书时间2025-03-22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重装加衬】精刻本【白虎通德论】一夹板四册一套全,大16开本,字体古拙大气。点画舒展魁梧,,东汉史学第一大家、文学家班固的著作,汉章帝在白虎观召开诸儒大会,班固作了会议记录,整理成《白虎通德论》,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预测抽签神学理论化、法典化。教育、人伦纲常、五经六艺等皆定下标准,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
全书精修有衬,全套完整无缺,没有缺字,没有少页。封底封面后换,字体古拙大气.点画舒展魁梧。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儒家大儒。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和司马迁并“班马”。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戎,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白虎通德论》是东汉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由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陈述见解,“讲议五经异同”,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的成果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一书,简称《白虎通》
《白虎通德论》对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予以极大的期望。汉初,兴教化以克服败政之乱, 靡弊之废, 溷渴之状为当务之急。
以 忠 、 敬 、 文 作为向百姓教化的基本内容。在这里,教人以忠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在于忠于一切行为之本。
关于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内容,《白虎通德论》中有具体的要求:以 五常之道 训化人的德性,以 五经六艺 培养人的才术。
五常之道 的教育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明三纲,即 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其二,正六纪,即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做到 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这些内容的确定,是汉朝统治者实行 独尊儒术 以来,儒家道德教育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反映。历史证明,自汉以后的中国教育史,儒家的道德教育理论一直占有绝对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影响到近代。
五经六艺 包括智育、美育等。教育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诗教,培养人温柔宽厚的性格;乐教,培养人广博易良的情操;礼教,培养人恭俭庄敬的品质;书教,培养人属辞比事的志趣。
《白虎通德论》关于教师的作用也有明确的阐述,认为人要懂得道理,获取知识,就必须向老师学习。 是以人虽有自然之性,必立师傅焉 (《白虎通德论》卷四《辟雍》)。教师应在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是任何人不可取代的, 尊师重先,生之道也 (《白虎通德论》)。
白虎观诸儒大会,讲论五经异同,以促进儒家思想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会议历时一个多月才结束。班固以史官身份出席会议,并兼记录。会后他按章帝的旨意,将会议记录整理成《白虎通德论》(《白虎通义》) 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预测抽签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