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外图港版】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 / 约瑟夫.列文森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举报
-
作者:
约瑟夫.列文森
-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9882372955
-
ISBN:
9789882372955
-
出版时间:
2023-10
上书时间2023-11-01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书号:9789882372955书名: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作者:约瑟夫.列文森译者:盛韵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0月规格:精装 / 344页 / 15.2 X 22.9CM / - / -内容简介:传奇历史学家列文森开创性著作,全新翻译「梁启超的思想是他的牢笼。」他的自相矛盾,他的一变再变,是要为怎样的一个问题提供答案?当找到这个问题,就找到了思想史的关键。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列文森之子托马斯.列文森(Thomas Levenson) 作序叶文心、欧立德(Mark C. Elliott)、董玥、黄乐嫣(Gloria Davies)、齐慕实(Timothy Cheek)、白杰明(Geremie R. Barmé) 联合撰写长篇导读 《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列文森的第一部专著,从「变形记」、「美丽新世界」、「追忆似水年华」三阶段追索中国近代知识人梁启超的思想嬗变,探求他身处历史和价值撕裂的煎熬之中,如何从传统突围、拥抱进步主义和现代西方,却又在生命的*后十年主动走向不合时宜,「一夫当关把守旧中国的疆土」。作者的视野并不限于思想者个体,而是以历史与个人的交互作用贯穿全书,通过梁氏思想中种种「必然的前后矛盾」和「理性上的不完美」,不断反观历史,揭示近代中国思想史鲜丽复杂的面貌及其变化的本质。 「梁启超经历了漫长的回家之路,他在半途碰见了年轻的一代。 他几乎彻底心碎后才到达了反传统文化之境,而年轻人从他手中接过的是一种自然状态、一份免费礼物、一个出发点。对他而言只是冰山一角的想法(水面之下深埋着他对传统文化的赤忱),对年轻人来说是基石。他们追随了他一段时间,并没有说要永远追随他。 这就是为何《新青年》的『新青年』们看似在说跟梁启超一样的话,却很少跟他一起说。因为二者的语言并非真正相同,『一样的』思想并不一样。 当一战改变了这些思想进行的环境,梁氏的思想从根源上决定了他的不合时宜。」作者简介:作者约瑟夫.列文森 (Joseph R. Levenson, 1920–1969)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首任Sather讲座教授,以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奠基性研究享誉于世,被称为「莫扎特式的史学家」。 列文森从真诚的人文主义关怀出发,致力于在旧的问题中探寻新的意义;同时突破西方汉学和社会科学的畛域,把人类文明的普遍视角与中国经验的独特性融汇起来,从而将中国历史的书写推进到世界历史话语的范畴之中。他以一系列著作提出的诸多论题,如天下与国家、传统与现代性、科学与儒学、经典主义与历史主义等,在他因意外身故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持续为中国研究学界提供综合性的思考框架与对话坐标。 1987年,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创设「列文森图书奖」,以纪念他的学术贡献。 译者盛韵文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上海书评》特约编辑。译作有《音乐逸事》、《伟大指挥家》、《谁不爱被当成圣人对待》等。中文作品散见于《上海书评》、《读书》、《外国文艺》等报刊,英文随笔散见于《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of Books)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目录:「列文森文集」主编序(董玥) / ix漫长的回家之路(托马斯.列文森) / xv序言 / xxxi 导言 思想史与个体思想者 / 1 第一编 1873–1898:变形记 / 13第一章 梁启超与变法 / 15第二章 儒家世界的崩塌 / 35 第二编 1898–1912:美丽新世界 / 53第三章 流亡日本与西方 / 55第四章 传统的替代物 / 87 第三编 1912–1929:追忆似水年华 / 177第五章 从政治到学术 / 179第六章 回归中国:*后的防守 / 201 附录 儒家经典的真伪问题 / 231 译后记(盛韵) / 235在21 世纪阅读列文森:跨时空的对话(叶文心等) / 239参考文献 / 291索引 / 297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