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鑫龙古旧书经营
  • 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杨天石书法
  • 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杨天石书法
  • 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杨天石书法
  • 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杨天石书法
  • 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杨天石书法
  • 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杨天石书法

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杨天石书法

举报
  • 题名:    杨天石
  • 年代:    不详
  • 类别:    水墨(黑白)
  • 材质:    纸本
  • 装裱形式:    软片
  • 尺寸:    34 × 22 cm
  • 题名:  杨天石
  • 年代:  不详
  • 类别:  水墨(黑白)
  • 材质:  纸本
  • 装裱形式:  软片
  • 尺寸:  34 × 22 cm

售价 858.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0-01-04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名人字画 > 书法
      商品描述:
      杨天石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文化人物
      杨天石,笔名苏人、江东阳、吴之民、梁之彦等,江苏东台人,1936年2月15日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二十余种。其中《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被全国31家媒体共同推选为2008年十大好书,并获香港书奖。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杨天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无锡
       杨天石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文化人物
      杨天石,笔名苏人、江东阳、吴之民、梁之彦等,江苏东台人,1936年2月15日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二十余种。其中《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被全国31家媒体共同推选为2008年十大好书,并获香港书奖。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杨天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无锡
       
      出生日期
      1936年2月15日
      职业
      教授 ,专家,研究员
      出生日期
      1936年2月15日
      职业
      教授 ,专家,研究员折叠发表文章

      1960年毕业,被分配至北京八一农业机械学校教书。1962年1月,该校下马,调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

      1961年与同窗学友刘彦成共同完成《南社》一书的写作。中华书局于1964年将此书排出清样,因“文革”毁版未印。该书与杨的另一部书稿《黄遵宪》均延迟至“文革”后才得以出版。

      1962年在发表《韩贞的保守思想》一文,在关于明代中叶泰州学派评价问题上提出了与传统迥异的观点,受到哲学史界的注意。

      1964年进而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关于王艮思想的评价》,指名与哲学史大家侯外庐等人商榷,受到侯先生的赏识。

      折叠钻研学术

      “文革”中,不甘于无事可作,一面研究鲁迅,一面暗中向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则虞先生学习佛学,协助他编辑《佛学思想文选》。

      1972年,受中华书局之约,写出《王阳明》一书。印数高达30万册。此后,相继写出《泰州学派》、《朱熹及其哲学》等书稿,在80年代初陆续出版。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恢复业务,其业务中有编辑南社资料一项。1974年,杨天石于教书之馀,参与编辑南社资料,嗣后又参与《中华民国史》第一编的写作。

      折叠任职

      1978年4月,正式调入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组(后改为室),从事专业研究工作。1979年评定为助理研究员。1983年,被授予近代史研究所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8年晋升为研究员。1994年被聘任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杨天石作为学者曾多次访问日本、美国、韩国、法国、英国、德国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自1997年起,他受邀出任杂志主编。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折叠编辑本段学术领域

      杨天石
      杨天石

      杨天石初好写作新诗,继而涉猎美学,又转而研究中、晚唐诗人及近代诗。毕业后虽失去研究条件,但仍痴迷于学术研究,以业馀时间攻读、写作不辍。

      杨天石认为,历史学的首要任务是真实地再现历史本来面目,然后才有可能正确解释和说明历史。因此,杨在研究工作中,首先着力于访求各种珍稀未刊档案、日记、函电等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考辨探微,钩沉索隐,揭示鲜为人知的历史奥秘,从而形成自己的治学特色。1985年杨根据日本外务省档案,撰写发表了《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确证》一文。1988年根据蒋介石日记及蒋与汪精卫之间的来往函件,撰写发表了《中山舰事件之谜》,该文被胡乔木誉为是“有世界水平的文章”,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并被日本和美国学者分别翻译为日文、英文刊出。1993年,杨天石将有关论文汇集为《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一书,交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年又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版。

      杨天石在《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出版后,以十多年的时间主持编写第二编第五卷——《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的覆灭》,出版后在海峡两岸学界均获得好评。1998年,他将多年来根据海外史料所写的论文、札记汇集为《海外访史录》,又将各类随笔汇集为《横生斜长集》,分别出版。杨天石在近年内还出版了《民国掌故》、《南社史长编》、《中华文化词典》(副主编)等著作。

      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国文化史,独著有《杨天石近代史文存》(五卷本)《杨天石文集》《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海外访史录》《辛亥前后史事发微》《寻求历史的谜底》《黄遵宪》《朱熹》《朱熹及其哲学》《泰州学派》等;合著有《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及第二编第五卷、《南社》、《南社史长编》、《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等。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事件

      杨天石大学期间被扣上“白专道路”的帽子而遭到批判。1960年毕业时,杨天石被分配到一所培养拖拉机手的短训班式的学校。这可谓是逆境了,但是他却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2002年,杨天石所著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出版。第二年,一场始料末及的风波向他袭来。有人化名上书中央,声称蒋介石是“千古罪人”、“民族败类”,认为父亲对蒋的评价“将造成历史的根本颠倒,带来极端严重的混乱”。这场声势浩大的批判在个别网站上足足持续了两个半月之久,有关机构已经准备罢免父亲的《百年潮》杂志的主编职务了。杨天石不为压力所屈。在他看来,民国史研究要前进,必须突破“内战思维”的影响。杨天石说,有些老同志当年是喊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所以,现在说蒋有功也有过,既有大功,也有大过,他们接受不了。其实,还原蒋介石的历史本相,将提高中国近代史著作的科学性,促进两岸和平关系的发展。

      鉴于事态之大,中国社科院领导把杨天石的书通读了一遍,认为“这是一本扎实的学术著作”,并把这一看法向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对此,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给予肯定,特地让社会科学院指派专人和他谈话,宽慰他,支持他继续研究。

      折叠编辑本段研究蒋介石

      历史学家杨天石
      历史学家杨天石

      历史学家杨天石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读到蒋介石日记的学者,他眼中的蒋介石好色、暴躁、多疑、孤僻、自恋,却又不断在自我反省。到2009年,他研究蒋介石日记长达25年。

      “史实叙述的准确和观点表达的准确”,是史学界对杨天石的评价。正是因为这种治学态度,让他在历史学界享有很高声誉。就研究领域而言,杨天石贯穿了晚清史、近现代史和当代史,对中国古代史也有涉猎。在这些领域当中,蒋介石研究和抗战史研究是重点,尤其是蒋介石研究,他用力最多。

      折叠阅读蒋介石日记的大陆第一人

      杨天石曾受邀去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院继续阅读蒋介石日记。胡佛研究院已经将蒋介石日记从1918年公布至1945年,这期间的内容,杨天石已经全部看完了。

      杨天石清楚地记得,胡佛研究院2006年宣布向公众开放蒋介石日记,同时邀请杨天石赴美阅读、研究这些日记。杨天石看到的就是蒋介石日记的缩微胶卷影印件。按照规定,杨天石不得对日记进行翻拍,只能使用阅览室提供的纸和笔进行摘录。第一次去,杨天石在那里待了两个月,翻阅并摘录了1918到1931年的内容。2007年7─10月,他第二次到胡佛研究院,继续研读蒋介石日记。

      折叠对蒋介石的看法

      杨天石谈历史研究
      杨天石谈历史研究

      杨天石对蒋介石日记的搜寻始于1983年。在胡佛研究院的日记开放以前,杨天石便奔走于南京、台北等地,查阅蒋介石日记的类抄本与仿抄本,但这些版本毕竟都是摘录,直到2006年日记原版公布,才了却了杨天石的诸多遗憾。

      杨天石称,蒋的日记可说是他的反省录,“读蒋介石的日记,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来,他主要是写给自己看而并非为了将来备忘或者出版,其中记录了他许多真情实感。蒋介石早年每天静坐,反省自己干了什么坏事,有什么坏念头,晚上就在日记上写下来。” 他总结蒋介石5大毛病:好色、暴躁、多疑、孤僻、自恋。

      折叠对蒋介石的认识不能一面倒

      市面上出版的有关蒋介石的评述、研究多种多样,对蒋介石研究最多、最著名的学者当数李敖,其最著名的著作是和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汪荣祖合著的《蒋介石评传》。李、汪原本邀杨天石一起合作。杨天石曾撰文阐释,国民党历史上也曾经是一个爱国的政党,革命的政党,蒋介石也曾经是革命者。因为这些言论,杨天石曾一度受到多方责难。

      至今说起,杨天石依然神态坦荡。“我只是讲事实而已。对蒋介石的认识不能一面倒。他反清,辛亥革命时,是进攻杭州巡抚衙门的敢死队队长;他反袁,曾是山东讨袁队的参谋长;他反陈炯明,在孙中山危急时刻赶到福建支持他;他建立黄埔军校,北伐……国共之间的仗打了十多年,海峡两岸对峙60年,统一是民众的愿望,也是民族复兴的必须,当前更应该对历史中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研究成果

      折叠专著

      杨天石的著作
      杨天石的著作

      1、《中国文学史》(4卷本), 1249/千,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近代诗选》(选注),20/千,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王阳明》,51/千,北京中华书局,1972

      4、《黄遵宪》,87/千,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5、《南社》,101/千,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泰州学派》,80/千,北京中华书局,1980

      7、《朱熹及其哲学》,160/千,北京中华书局,1982

      8、《中华民国史第1编》(合著,获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奖及1949至1992年中国大陆孙中山研究学术著作一

      等奖),689/千,北京中华书局,1981—1982

      9、《民国掌故 札记集》(主编、主撰),267/千,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10、《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简体字版,获国家教委所属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及

      93版北京优秀学术著作奖), 470/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繁体字版,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11、《中国历代国策》( 选注,获国家教委所属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 ,副主编),1390/千,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4

      12、《南社史长编》(合著),554/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3、《中华民国史第2编第5卷》(主撰、主编),588/千,中华书局,1996

      14、《海外访史录》,573/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15、《横生斜长集》,285/千,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16、《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论文集),420/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

      17、《朱熹》,100/千,香港中华书局,2002.4

      18、《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微》(论文集),590/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0

      折叠论文

      1、《关于王艮思想的评价》,15/千,《新建设》,1963第9期

      2、《晚明文学理论中的情真说》,8/千,《光明日报》,1965.9.5

      3、《论晚清谴责小说中的谴责与揭露》,10/千,《光明日报》,1966.5.2

      4、《论辛亥革命前的国粹主义思潮》,18/千,《新建设》,1965第2期

      5、《1901年至1905年的拒俄运动》(合著),23/千,《社会科学战线》,1978第6期

      6、《章太炎与端方关系考析》(合著),11/千,《南开大学学报》,1978第6期

      7、《龙华会章程探微》(合著),16/千,《历史研究》,1979第91期

      8、《同盟会的分裂与光复会的重建》(合著,获1949至1992 年中国大陆孙中山研究论文二等奖),30/千,

      《近代史研究》,1979第1期 ;《辛亥革命史论文选》,三联书店,198

      9、《汤化龙密电辨讹》(合著), 12/千,《复旦学报》,1981第5期

      10、《续刊及其争论》,17/千,《中华文史论丛》,1982第1辑

      11、《读黄遵宪致王韬手札》,11/千,《史学集刊》,1982第4期

      12、《论刘师培等人的无政府主义》,20/千,《近代中国人物》,1983.8

      13、《辛亥革命时期的陈去病》,20/千,《近代史研究》,1984第3期

      14、《柳亚子评传》,20/千,《中国历代文学家评传》第6卷,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5

      15、《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确证》,5/千,《光明日报》,1985.9.4;《崇文集》,中华书局,1999

      16、《须磨村密札与改良派请杀袁世凯的谋划》,8/千,《复旦学报》,1986第5期;台湾《历史月刊》,

      1990.9

      17、《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前途》,17/千,《北京社会科学》,1987第1期;《孙中山和他的时代》,中华书

      局,1989

      18、《四一二政变前后武汉政府的对策》,12/千,日本《东方学报》第59册,1987.3

      19、《何天炯与孙中山》(合著),16/千,《历史研究》,1987第5期

      20、《陈天华的及其被否定经过》,4/千,《近代史研究》,1988第1期

      21、《中山舰事件之谜》(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16/千,《历史研究》,1988第2期;英译

      本:1.“The Riddle of the Zhongshan Gunboat Incident”, Beijing:Social Sciences in China,Winter `90. 2.“The

      Hidden Story of the Zhongshan Gunboat Incident”, Urbana IL:Republican China, April 1991;日译本:“中山

      舰事件”の谜 ,(日本)《 东亚》,1991.5、6

      22、《论民初的华俄道胜银行借款案》,7/千,《浙江学刊》,1988第4期

      23、《孙中山与租让满洲问题》,10/千,《近代史研究》,1988第6期

      24、《戊戌密谋的见证人毕永年》,9/千,台湾《历史月刊》,1988第11期;《民国档案》,1991第3期

      25、《禅宗的“作用见性”说与朱熹对它的批判》,7/千,《朱子学刊》创刊号,1989第1期

      26、《蒋介石与北伐时期的江西战场》,12/千,《中共党史研究》,1989第5期

      27、《振兴中国文化的曲折寻求——论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的钱玄同》,20/千,《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建

      设》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10

      28、《陈去病评传》,10/千,《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3,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2

      29、《抗战前期日本“民间人士”和蒋介石集团的秘密谈判》,20/千,《历史研究》,1990第1期;《新华文

      摘》,1990第4期转载

      30、《北伐时期左派力量同蒋介石斗争的几个回合》,20/千,《中共党史研究》,1990第1期

      31、《钱玄同与胡适》,20/千,《胡适和他的朋友》第1集,纽约天外出版社,1990

      32、《胡汉民的军事倒蒋密谋与胡蒋和解》,30/千,《抗日战争研究》,1991第1期

      33、《胡适和国民党的一段纠纷》,20/千,《中国文化》第4期;《胡适与国民党》,纽约天外出版社,

      1998.1

      34、《1911年的拒英、拒法、拒俄运动》,14/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第5期;《辛亥革

      命与近代中国》,中华书局,1994

      35、《南京政府崩溃时期的陈光甫》,27/千,《近代史研究》,1992第4期

      36、《豪门之间的争斗》(宋子文档案管窥之一), 8/千,《团结报》,1992.3.11

      37、《蒋孔关系探微》,9/千,《民国档案》,1992第4期;台湾《传记文学》转载

      38、《中山舰事件之后》,18/千,《历史研究》,1992第5期;英译本:“What Happened after the Zhongshan

      Gunboat Incident” Beijing: Social Science in China,Winter 1993)“Third Force in Hong Kong and North

      America”,Roads Not taken , Colorado:West View Press 1992.

      39、《近代中国における儒学》,8/千,《汉字文化圈の历史と未来》,日本大修馆书店,1992

      40、《中国政治と传统》,7/千,《明治学院大学法律科学研究所年报》第8号,1992

      41、《济案交涉与蒋介石对日妥协的开端》,15/千,《近代史研究》,1993第1期

      42、《黄郛与塘沽协定善后交涉》,20/千,《历史研究》,1993第3期;英译本:Hang Fu and the Post-

      Tanggu Pact Negotiations ,Beijing:Social Sciences in China,Autumn 1995

      43、《论1927年阎锡山易帜》,7/千,《民国档案》,1993第4期

      44、《跋钟鼎与孙中山断绝关系书》,9/千,《近代史研究》,1994第1期

      45、《何震揭发章太炎》,5/千,《近代史研究》,1994第2期

      46、《黄遵宪的及其风波》,14/千,《近代史研究》,1994第3期

      47、《辛亥革命与共和知识分子》,12/千,《近代中国》第4辑

      48、《孙、黄关系的新发现》,7/千,《近代史研究》,1994第1期

      49、《邓恢宇与宫崎滔天夫妇——宫崎滔天家藏书札研究之二》,18/千,《郭廷以先生九秩诞纪论集》,台

      北近史所,1995.2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