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本未见著录!明中早期刊本《资治通鉴纲目 》存卷三十五。书衣有“樵月山堂读本”6字。册首有珍贵的明嘉靖11年公文纸和九叠篆官印一页!特大开本,明代白棉纸精印!
举报
-
作者:
无
-
出版人:
无
-
年代:
成化元年 (乙酉1465)
-
纸张:
白棉纸
-
刻印方式:
木刻
-
装帧:
线装
-
四部分类:
史部 > 编年类
-
尺寸:
30.5 × 19 × 1.2 cm
-
册数:
1册
-
作者:
无
-
出版人:
无
-
年代:
成化元年 (乙酉1465)
-
四部分类:
史部 > 编年类
-
尺寸:
30.5 × 19 × 1.2 cm
-
册数:
1册
上书时间2025-04-05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孤本未见著录!明中早期刊本《资治通鉴纲目 》存卷三十五。共54叶108面。书高30.5厘米,宽19厘米,版匡高23.8厘米,宽17厘米。黑口,双顺黑鱼尾,四周双边。版心中间记书名、卷数,下方记叶码。半叶八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纸张:白棉纸、皮竹混料纸。
此册内附元代王幼学《集览》、汪克宽《考异》。这与明景泰元年(庚午1450)魏氏仁宝书堂刻本 《资治通鉴纲目》相同。
是书与明成化九年内府刻本同为半版八行十八字,而此书小字每行为十八字,成化本小字二十一字,此版式 《善本总目》《善本书提要》均末著录。封面题识:樵月山堂读本。卷首钤印:艺竹主人。另,此书以嘉靖间公文纸做前书衣,文曰:四川等处提刑按察司 嘉靖十一年正月 十三,并钤九叠篆官印:华阳县印。有明确年款之公文纸较为难得。 字体版式类明内府刻书风格,或为藩府翻刻本。
古籍鉴赏录
《资治通鉴纲目》存卷三十五(明中早期白绵纸精刻本
一、版本信息与版式特征
1. 版本年代
此本为明代中早期刊本。册首附有嘉靖十一年(1532)公文纸一页,钤九叠篆官印,当为官府旧档纸再利用作衬页,符合明代中后期刻书用纸习惯。书中“四川等处提刑按察司”等职官名亦为明代地方司法机构称谓,与嘉靖时期行政体系吻合。
2. 版式与印刷
- 行格:每半叶8行,行18字,小字双行同,字体古朴遒劲,具明中早期仿宋刻本遗风。
- 版框:黑口,四周双边,版心镌简目及页码,无鱼尾,典型明初至中叶刻本特征。
- 纸张:明代上等白绵纸精印,纸质莹洁柔韧,墨色沉凝。
- 开本:特大开本(30.5×19cm),版面疏朗,存世罕见。
二、文本内容与文献价值
1. 存卷内容
此册存卷三十五,内容接续《资治通鉴纲目》编年体例,涵盖南北朝至隋唐之际史事。从残叶文字可见:
- 涉及北周、隋代官制(如“建德元年”“齐武平帝”等年号及职官名)、军事(“胡二十餘人出師”)、律法(“妻苟斷世容在人袍”“婚聘律”)等记载。
- 部分段落引《周书》《隋书》原文,间有朱熹《纲目》按语,体现“纲以提要,目以详叙”的编纂特色。
2. 校勘与辑佚价值
- 书中“周有爱”“赵其忠”等人物名讳,或为后世传本讹误处,可校今通行本之失。
- 所附嘉靖公文纸载“四川提刑按察司”司法文书残片,为研究明代地方司法实务提供一手资料。
三、递藏与鉴藏印记
1. 藏印与题跋
- 书衣题“樵月山堂读本”,或为清代藏书家斋号,然具体藏家待考。
- 钤“艺竹草堂”朱文印,疑为明末清初文人鉴藏印,风格朴拙。
- 册首嘉靖公文纸钤九叠篆官印,印文漫漶难辨,然形制符合明代布政使司或按察使司官印特征。
2. 装帧与存世
- 线装,后配函,经过古籍修复专家托裱精心修复,可存千年。
- 此本为孤本,未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权威目录著录,文献稀缺性极高。
四、艺术与市场价值
1. 印刷工艺
白绵纸精印,墨色如漆,字体刀法凌厉,体现明中期江南刻书工艺之精。九叠篆官印公文纸的留存,更添版本独特性。
2. 收藏定位
- 市场类比:明代白绵纸刻本若品相上乘,拍卖估价常逾百万元。此本因孤本属性、官印公文纸及特大开本,价值可对标明嘉靖间藩府刻本,潜在市场估值或在3万至5万元区间。
- 文化意义:作为《资治通鉴纲目》早期传本之一,兼具史学、文献学、印刷史三重研究价值。
五、结论
此本《资治通鉴纲目》卷三十五, 字体版式类明内府刻书风格,或为藩府翻刻本。以明代白绵纸精刻、孤本存世、附嘉靖官印公文纸三大亮点,堪称明中早期刻本之瑰宝。其文本可校后世之讹,版式可窥刻书之技,递藏可溯文人之脉,实为藏书家梦寐以求的“铭心绝品”。建议机构或藏家重点保护,并推动数字化与学术研究,以彰其深蕴的文化遗产价值。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