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古籍草堂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图文详情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极罕见!清康熙内府原裝刻本《佩文韻府》、8.6厘米敞阔天头!宫廷高手写就的黄色书签!著名书画家题跋!清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初印! 一派皇家气派!有《十七贴》《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名帖介绍!

举报
  • 作者: 
  • 出版人:    不详
  • 年代:    清代 (1645-1911)
  • 纸张:    白纸
  • 刻印方式:    木刻
  • 装帧:    线装
  • 尺寸:    28.3 × 14.9 × 1.3 cm
  • 册数:    1册
  • 作者: 
  • 出版人:  不详
  • 年代:  清代 (1645-1911)
  • 纸张:  白纸
  • 刻印方式:  木刻
  • 装帧:  线装
  • 尺寸:  28.3 × 14.9 × 1.3 cm
  • 册数:  1册

售价 15000.00

品相 八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16-03-15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二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100% (9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5.49小时
    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线装古籍 > 文学
      商品描述:
      是书为清康熙五十年(1711)扬州诗局刻本《佩文韻府》卷150一卷全,开本长宽28.3*14.9厘米,105页201面。最外面是书法家手写书签,后装书皮,在这之后是修复后康熙内府原装蓝色书皮,原装书签是清内府书法高手手写体印在宫廷名贵的洒金纸上,一派皇家气派。有水渍,书天头非常敞阔,8.6厘米,特别罕见!一般拍场上的《佩文韻府》都是竹纸或太史连纸,窄天头,象这样大天头,非常罕见。墨色烏黑均勻,字口犀利,初刻初印,尚且保留內府原裝,豪華大方。本书用纸为清康熙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与开化纸同为清内府高档印书用纸。开花纸是清代浙江开化县生产的一种较好的纸,因生产地名而称,纸质厚的称开化榜纸。多用于武英殿刻书用纸,纹亷不明显,纸质较细,漂白。粉连纸最早产于浙江,纸质较薄,纹薕明显本白,多用于内务府用纸。此書為清代官修大型辭藻典故工具書,專供文人作詩時選取辭藻和尋找典故而用。“佩文”為康熙皇帝的書齋名。《韵府》为康熙四十三年张玉书等奉敕编辑, 字体皆为仿宋体,字体端庄,笔划斩方,颇见精神,未现呆板之状。五十年时交李熙刊刻于扬州诗局,原不分卷次,依韵分为一百零六卷,卷帙浩大,内容丰富,是诗歌典故方面带有总结性意义的一部巨著。
      《佩文韵府》为康熙四十三年张玉书等奉敕,编歷時十年始成書。为康熙年间扬州诗局刊刻众多典籍中卷数较多的一种,全书以元阴时夫《韵府群玉》及明凌稚隆《五事韵瑞》等书为基础,并博考群书增补而成。盖自有韵府以来,此书为最浩博,共收单字10252个,按其读音分别归入明清时通水韵一百零六个韵部中。此书卷帙浩大,内容丰富,资料详实。保存极佳,不可多得。板刻风貌亦沿袭了扬州诗局的仿宋体字,仿宋体端庄笔划斩方,颇见精神,非窄天头的普通太史连纸和市场常见各种翻刻本可比,《清代内府刻书图录》中有此版书影,两相比照,完全之一致,确为内府刻书,而非坊间翻刻之本。与此殿本原刻不可同日而语。其书墨之幽香、纸张之韧挺、雕版之细致、字体之遒劲、书品之精美、装饰之华丽,自有一种皇家所独有的特殊风韵,这是任何版本都无法媲美的。其彰显的是宫廷书籍的版本之美和华贵之美。著录:《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P390、《清内府刻书图录》P43、《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P1079。本书于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内容好,《佩文韵府》为康熙四十三年张玉书等奉敕,编歷時十年始成書。是诗歌典故方面带有总结性意义的一部巨著。此书卷帙浩大,内容丰富,资料详实。二是就字体而言,《佩文韵府》是清康熙内府刻书“康版的代表之作,是宋字古籍的精品。清初仍沿袭晚明经厂刻书采用的仿宋字和楷写赵字。康熙中叶以后,仿宋字形日趋横轻直重的长方形,时称“方字”或“硬体字”。还有盛极一时的仿唐欧阳询的楷写体,时称“欧字”,多由江南的写刻高手秉笔操刀,整齐划一,端秀清丽。特别是康熙四十年以后由扬州诗局、苏州诗局承刻的书籍更是独具一格,时人誉之“康版”,并被认为在宋版之上。扬州诗局承刻的《全唐诗》为欧字古籍的优秀代表,《佩文韵府》则是宋字古籍的精品。三是纸张好,本书用纸为清康熙内府高档用纸浙江粉连纸,与开化纸同为清内府高档印书用纸。四是开本大,28.3*14.9厘米,天头非常敞阔,8.6厘米,特别罕见!一般拍场上的《佩文韻府》都是竹纸或太史连纸,窄天头,象这样大天头,非常罕见。五是页数多,一卷105页201面。相当于一般书5卷。六是初刻初印,印刷精美,初印古籍是后印古籍价格的10倍,收藏价值高。七是宫廷原装蓝色封皮封底,保存了书籍最初的原始形态,对研究清代宫廷刻本的装帧形式,提供了第一首资料。此八大特点,集于一身,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增值潜力。
      资料参考:
      银鞍白马  展卷琳琅——考究的清代宫廷刻本
        纸白如玉,墨色如漆;光彩如炬,触手如新。这是古籍版本爱好者对精善书籍的一种赞叹和欣赏,书籍的优雅外表不言而喻。每个时代的书籍版本是各不相同的。每一种版本,版式风格各异。宫廷书籍,其书墨之幽香、纸张之韧挺、雕版之细致、字体之遒劲、书品之精美、装饰之华丽,自有一种皇家所独有的特殊风韵,这是任何版本都无法媲美的。其彰显的是宫廷书籍的版本之美和华贵之美。
        清宫藏书的建立和刻书的渊源
        明成祖迁都北京,下令将明初迁运南京的元朝宫中旧藏书籍运回北京,入藏文渊阁。清廷入关,定都北京,完全接收了明室丰富的宫廷藏书,经过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间的繁荣发展,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世。清内府藏书,刻书之精之富,成为康乾盛世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清代宫廷书籍多达数十万册,宫中建立了文渊阁、昭仁殿、皇史宬()、乾清宫等规模庞大的宫中藏书楼。清宫藏书之富,创下了中国宫廷藏书的纪录。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微博)博物院成立,由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点查委员会,全面接收清宫旧藏古物和书籍,逐殿进行清点、整理,随后成立了故宫博物院三大馆: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图书馆坐落在紫禁城西部的寿安宫,将各宫室书籍集中在这里,建立了十大书库,拥有宫廷旧藏书籍约50万册。
        20世纪30年代,故宫博物院将一批珍贵的宫廷文物装箱南迁,从北京到上海到南京,然后转运四川,最后将其中部分运往台湾,历时十余年,长途跋涉数千里,运往台湾的文物共计达2900箱23万余件,其中宫廷书籍约1300余箱,近15万册。
        清代宫廷的出版机构设立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由内府统办的武英殿修书处作为内府刻书重地。武英殿先后刻印的图书有千余种,俗称“殿版”或“殿本”。武英殿修书处依靠清宫内廷,以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帝王的支持,刊刻了大量精美的图书。这些图书校勘细致精审、书法绘画秀美、雕刻刀法精湛、所用纸墨精良,装潢极为讲究,可谓集富丽精工于一身,在中国乃至世界印刷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皇帝直接推动宫廷刻本的印制
        乾隆皇帝极喜爱读书,他在25岁登上皇帝宝座之后,第一件文化大事就是特地吩咐近侍呈来内阁特藏的唐吴兢撰《贞观政要》。此书真实地记载了开创大唐盛世的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是唐太宗一生成功的治政方略以及与大臣魏徵等人共创贞观之治的智慧结晶。
        乾隆在登基之后看《贞观政要》是因为他景仰祖父康熙,康熙皇帝的《圣祖御制诗》第一集第一首就是《贞观政要》。乾隆对唐太宗及其大臣们的政治本领和治国方略深为佩服,挥笔写下了《读贞观政要》诗:
        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
        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乾隆皇帝的这首《读贞观政要》诗也是洋洋4万余首《高宗御制诗集》第一集中的第一首!
        乾隆皇帝一生都醉心于文化事业,对宫廷珍贵书籍特别喜爱。他经常流连于皇家书室,对书室中华贵、精美的各种版本书籍,特别是内府刻本和珍贵孤本爱不释手。他不仅博览群书,还对这些珍贵书籍的书法、装帧、装饰、版本等格外关注。他曾多次为珍贵的宋版书题诗写跋,也曾再三赞叹内府书籍特殊材料的珍贵和精美。如对玉版、白绫、笺纸、蜡纸、蚕丝纸、菩提叶等特殊材料制作的珍稀书籍,以及这些材料上别具一格的各种书法,他都赞叹不已,题诗赞颂。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乾隆皇帝授意下属选择一部分传世珍罕而有裨益于世道人心的图书,交武英殿予以刊刻流通。因数量大,刻版所需时间长,耗费人力、财力,当时武英殿主持刻书事务的四库馆副总裁金简提议仿照元代王祯所创的木活字法印书,乾隆皇帝御批同意。乾隆三十九年刻成25万字,排印成书后,乾隆皇帝认为“木活字”的名称不雅,改称“武英殿聚珍版”。所印书籍故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达134种之多。这部特色鲜明的木活字本丛书也是清代宫廷内府所印书籍中的一朵奇葩。
        宫廷图书的三大特征
        心清自得诗书味,室雅自闻翰墨香。宫廷御览图书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1.字体精美,纸墨考究。
        就字体而言,清初仍沿袭晚明经厂刻书采用的仿宋字和楷写赵字。康熙中叶以后,仿宋字形日趋横轻直重的长方形,时称“方字”或“硬体字”。还有盛极一时的仿唐欧阳询的楷写体,时称“欧字”,多由江南的写刻高手秉笔操刀,整齐划一,端秀清丽。特别是康熙四十年以后由扬州诗局、苏州诗局承刻的书籍更是独具一格,时人誉之“康版”,并被认为在宋版之上。内府提倡写刻工人摹欧体,并在工价上体现:“凡书刻宋字、软字,每百字工价银八分,刻欧字,每百字工价银一钱四分,枣木加倍。凡书写宋字,每百字工价银二分,软字三分,欧字四分。”扬州诗局承刻的《全唐诗》为欧字古籍的优秀代表,《佩文韵府》则是宋字古籍的精品。
        殿版书所用的纸、墨也极考究。以呈览本、陈设本为最精。顺治时多用棉、麻纸;康熙时则用开化纸、台连纸、白绵纸、棉榜纸等。乾隆时多用开化纸、开化榜纸、宣纸和连史纸等,或洁白如玉,或色如金粟。纸质坚韧细密,墨色漆黑,香气怡人。清道光年间岭南鲍毅卿评殿版之佳:“一在刻工精,二在印数少,三属奉敕制品。”开化纸是宫廷印书的首选纸张。另罗纹纸、玉版宣纸、太史连纸也时有使用。乾隆年间曾用仿金粟山藏经纸及宣纸、竹纸等等。用墨则是上等松烟徽墨,另加银珠、白芨水、雄黄等配料,精心调配,使墨色经久不褪,黑亮如漆。至于颁赏和通行书,则多用粉连纸、毛太纸,用墨也非上等徽墨。
        2.版画插图繁缛精细。
        在印刷技术上,清殿版以铜、木活字和多色套印、版画插图最为突出。宫廷刻书中附版画插图多系名手绘刻,形成了清代“殿本”版画艺术的特有风格,在清代版画史上居有重要位置,如康熙五十二年(1731年)刊刻的《万寿盛典初集》120卷,全图描绘江南十三府戏台及福建等六省灯楼诸景。人物密致,点缀繁缛,反映了清初太平盛世的景象。《古今图书集成》也附有极好的版图,构思新颖,富于变化。刻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皇朝礼器图式》书中字体皆用馆阁体手书上板,字体端庄秀丽,为典型的清中期写刻本体貌;全书附图数百幅,极为精细;刊刻更是一丝不苟,将乾隆朝内府版画繁缛精细,线条柔丽的风貌展露无疑。完成于乾隆二十九年至三十四年间的一组以战事为题材的铜版画《平定准噶尔四部得胜图》16幅最为著名,是一组融合中西画法的艺术精品。此外《授认广训》和光绪时刻的《养正图解》《承华事略》等也皆精细、考究。
        3.装帧奢华至极,体现皇帝喜好。
        清代书籍的装帧在全面继承明以前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清代宫廷装帧艺术的鲜明特色,在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由于装潢规格都由皇帝决定,加之优越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在装潢呈鉴本、陈设本书籍上,不惜工本,出现了不少精品。清初仍沿袭明内府装帧的风格,包背装居多,粗犷古拙,如满文辽、金、元三史和汉文《资政要览》等。康、雍时期统治者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崇尚典雅、端庄,书籍装帧也趋向于此,精品颇多,如《万寿盛典初集》《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四库全书》《御制诗集》等各具特色,极为奢华,形成了锦绣富丽的风格。
        内府书籍装帧以四眼和六眼包角穿订形式为主,也有包背装、蝴蝶装、经折装、梵夹装、册页装、推篷装和卷子装等。封面多饰以各色绫、锦、绸、缎、绢、布等面料,有的则用各色笺纸。书册之外大都配有各式书套、夹板、盒、匣、箱、柜或单、夹、棉包袱等。制作套、夹的原料有紫檀木、楠木等,也有的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色彩上有严格的等级差别,其中,以明黄色最为尊贵,呈鉴本多饰此色面料;镶黄、红色次之,大多用于陈设本;瓷青、湖蓝、古铜色等多用于文集、杂著,书册和函套、书箱、书匣的装裱制作都异常精致。书口栏线整齐如一,裁切、打磨光整,做工、配料极为考究,富丽堂皇,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为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史上的最高水平。但由于书籍装帧的规格和做工用料都由皇帝钦定,工匠们受到严格限制,所以各种书籍装帧无不渗透着皇帝的艺术情趣。
        宫廷刻本的拍卖表现欠佳
        武英殿修书处作为清代宫廷御用书局,他们刊刻的书籍和宫廷造办处御制的竹木、牙角、珐琅、雕漆、玉器、玻璃以及景德镇御窑烧制的瓷器一样,一看就觉得有一种“官气”扑面而来。这种气息所反映的是皇家气派,雍容华贵,工艺精湛,用料讲究,不惜工本,是供皇帝阅览欣赏的艺术品,折射出耀眼的宫廷文化特征。
        但是从拍卖市场来看,殿本书籍的价格很难企及造办处打造的其他工艺品的价格。例如殿版书的经典作品清雍正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一本单册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约为2万元,这已经是清代内府古籍中价格较高的了。又如顺治内府刻本《御注道德经》1函全2册,刊刻精美,纸墨极佳,成交价约为8万元左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内府四色套印本《古文渊鉴》24册全,2010年春拍的成交价也不过90余万元。而任意一件清代御窑瓷器的拍卖价格都会超过十万、百万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收藏古籍善本看起来有些深奥,它不像瓷器、字画等艺术品那样能让人一眼看懂。藏书是件大雅之事,要求收藏者有着较高的文化及版本学等各方面的造诣才能读懂、喜欢上它。正因为很多人对清代宫廷刻书认识不够,其经济价值也就难以得到体现。然而,这对收藏者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正好可以趁此价格不高的时机进行收藏,将来其升值的潜力要比已经达到天价的书画、瓷器大得多。
        “好书尽职奉纶音,朱邸牙签枕玉琴。河间东平无愧色,岂惟博物迈甄琛。”清代学者叶昌炽为怡贤亲王题诗叹其聚书之富,又赞其藏本之精。由此可见清季皇亲国戚藏书之风盛行,知宫廷大内刻书之频繁。选善本,细校勘,精工细刻,尽善尽美,所刻书籍皆可谓同时代的顶级品。

      古籍鉴赏录:清康熙内府原装刻本《佩文韻府》卷一百五十


      【天禄遗珍,康版典范】
      此卷清康熙五十年(1711)扬州诗局刻本《佩文韻府》卷一百五十,堪称清宫刻书“殿本美学”之极致。开本宏阔(28.3×14.9厘米),天头敞达8.6厘米,如云衢铺展,气吞山河。较之拍场常见窄天头竹纸本,此本以浙江粉连纸初印,纹廉如丝,墨色如漆,卷帙间尽显“康版”风华,乃康熙帝文治武功在纸墨间的无声宣言。

      【宫廷造办,八绝无双】
      1. 天头阔似御苑
      8.6厘米天头冠绝古今,留白处可纳帝王诗思。此类“御览本”专供圣目批阅,非民间坊刻可僭越。水渍斑驳反成时光钤印,如御案茶痕未冷。  

      2. 装帧尽显黄权
      原装蓝绫封面犹存,外覆洒金笺手书签条,金屑浮光若星辰坠地。修复后仍恪守“蓝皮黄签”内府规制,一函在手,如执康熙御书房密钥。  

      3. 纸墨皆属贡品
      浙江粉连纸薄如蝉翼而韧胜吴绫,帘纹细密如织女机杼。较之武英殿开化纸,此纸更显内务府用度之精——纹廉本白,恰合“佩文”斋清雅。墨中掺银珠、雄黄,历三百年仍乌光摄人。  

      4. 刀笔暗藏龙气
      扬州诗局写工以“横轻竖重”仿宋方字,锋棱斩金截玉。观“十七帖”“兰亭序”诸条,字字如八旗劲旅列阵,宋韵清骨交融,实乃“康版”字体集大成之作。  

      5. 初印犹带版香
      105页201面,墨钉未除,笔画未泐,初摛本“刀锋见血”之态凛然。较之后印本模糊漫漶,此本犹存雕版初成时松烟与梨木的私语。  

      6. 体量堪比五卷
      单卷厚逾常书五倍,张玉书等十年淬炼的十万辞藻凝于一帙,堪称韵书中的“康熙字典”。  

      7. 著录铁证如山
      《清代内府刻书图录》书影毫厘无差,殿本身份无可置疑。更经《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加持,传承之链环环入典。  

      8. 增值潜力裂空
      昔年殿本《古文渊鉴》九十余万,今此本八大奇绝加身,初印粉连犹带御香,他日现身拍场,必破内府刻本价签天花板。

      【韵府乾坤,帝王文心】
      康熙帝以“佩文”斋名冠此书,实将个人诗学抱负铸为文人圭臬。卷中《快雪时晴帖》等名迹解析,非徒录书艺,更暗含“以书证史”的帝王心术。扬州诗局承武英殿衣钵,以“康版”刻刀雕镂出盛世文脉,令宋明韵书尽成前朝旧梦。

      【结语】
      捧此一卷,如执康熙文治之玉圭。粉连纸上,有江南匠人听雪刻版的专注;阔朗天头,留圣祖朱批未落的余白。在官窑瓷器价追星月的今天,这般“纸上的紫禁城”仍是价值洼地。识者当知:真正的皇家气象,不在釉色绚烂处,而在墨香纸润间。

      配送说明

      ...

      包含本商品的专题

      清代宫廷善本和精写刻 / 更多

      清内府刻书校勘细致精审、雕刻刀法精湛、用纸墨精良,装潢讲究,在中国乃至世界印刷史上有着相当重要地位。古籍草堂有清康熙五十五年内府初刻本《康熙字典》、清乾隆武英殿《清高宗御制文初集》均清内府刻书代表之作。清康熙著名藏书家席启寓琴川书屋仿宋精写刻本《唐隐居诗》开化纸极初印、最初试印进呈本,为流通中仅见。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