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 陆游选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陆游选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举报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020174416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29.64 6.9折

定价 ¥43.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27

    数量
    库存7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1202753246
      商品描述:
      前言
         诗选 别曾学士 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夜读兵书 二月二十四日作 送曾学士赴行在 新夏感事 泛瑞安江风涛贴然 度浮桥至南台 溪行(二首选一) 东阳观酴醾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喜小儿辈到行在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刘太尉挽歌辞(二首) 村居 晚泊慈姥矶下(二首选一) 望江道中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游山西村 观村童戏溪上 霜风 闻雨 送芮国器司业(二首选一) 投梁参政 宿枫桥 晚泊 黄州 武昌感事 夜思 塔子矶 重阳 哀郢(二首) 晚泊松滋渡口(二首) 瞿唐行 入瞿唐登白帝庙 记梦(梦里都忘困晚途) 晚晴书事呈同舍 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 晚晴闻角有感 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 夔州重阳 初冬野兴 饭三折铺铺在乱山中 蟠龙瀑布 岳池农家 山南行 南郑马上作 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选一) 太息宿青山铺作(二首选一)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归次汉中境上 剑门道中遇微雨 剑门关 剑门城北回望剑关诸峰青入云汉,感蜀亡事, 慨然有赋 即事(渭水岐山不出兵)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 望云楼晚兴 登荔枝楼 醉中感怀 夜读岑嘉州诗集 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 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 觉而有作 闻虏乱有感 醉歌(我饮江楼上) 宝剑吟 观大散关图有感 金错刀行 言怀 胡无人 长门怨 晓坐 晓叹 雨后集湖上 东湖新竹 对酒叹 蒸暑思梁州述怀 秋声 五十 秋思(烈日炎天欲不禁) 观长安城图 龙眠画马 秋夜池上作 长歌行 秋夜怀吴中 江上对酒作 暮归马上作 涉白马渡慨然有怀 离堆伏龙祠观孙太古画英惠王像 登灌口庙东大楼观岷江雪山 弥牟镇驿舍小酌 楼上醉歌 午寝 喜谭德称归 花时遍游诸家园(十首选一) 雨 中夜闻大雷雨 三月一日府宴学射山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松骥行 过野人家有感 病起书怀(二首选一) 夏夜大醉醒后有感 合江夜宴归马上作 客自凤州来言岐雍间事怅然有感 夜读东京记 ......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诗作数量最多的诗人之一。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十月十七日(公元1125年11月13日),卒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他十二岁就能写诗作文,从此笔耕不辍,直到生命的结束。在七十馀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陆游留下了九千馀首诗、一百馀首词及各种体裁的散文作品,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彪炳于中华民族的史册之中。 陆游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氛围的士大夫家庭。祖父陆佃,从学于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为著名经学家,曾任礼部侍郎、尚书左丞等职。父亲陆宰,北宋末年曾任转运副使等职。南渡后,他由于坚持爱国思想,与主战派人士交往,而为执政的投降派秦桧所嫉,在政治上受到压抑,未能有所作为。陆宰也能诗文,喜藏书。父祖两代之学和平生志行,对陆游爱国思想的形成、诗文之学的积累,具有一定的影响。 陆游的一生,始终处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年代。他出生的那年冬天,金兵大举南侵,次年攻陷汴京,北宋王朝遭到覆亡。宋宗室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建立了南宋政权。但是,赵构没有积极抗战恢复失地的志向,反而奉行妥协投降政策,最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从此造成了南宋屈辱可耻的偏安局面。陆游在襁褓时就随父亲流亡,六岁时又随父避居东阳(今属浙江),直到九岁才回到故乡山阴。这一段战乱中颠沛流离的生活,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在诗文中屡次说到的:“我生学步逢丧乱”(《三山杜门作歌》),“儿时万死避胡兵”(《戏遣老怀》)。陆游从小就受到父辈爱国精神的熏陶,少年时“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因此从小就仇恨敌寇,立下了恢复失地的抱负,自言“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楼上醉书》),向往过“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军旅生活。 陆游从踏上文坛、步入仕途开始,就始终如一地站在了爱国的主战派一边。他十八岁从爱国诗人曾几学习诗文,二十九岁赴临安考进士,省试第一,由于名列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触怒了秦桧,次年殿试便以“喜论恢复”的罪名遭到黜落。秦桧死后,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才开始步入仕途,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次年调为福州决曹掾。绍兴三十年(1160),陆游调临安担任敕令所删定官,次年调任枢密院编修官,官位虽然不高,但是身处朝廷中枢地位,得以一展身手。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即位,赐陆游进士出身。隆兴元年(1163),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陆游时为张浚部下,写了《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代二府与夏国主书》等一系列奏议、文书,鼓动抗战。这年张浚仓促发动的抗金战争遭到失败,宋与金再度议和。陆游这时调任镇江府通判,改任隆兴府通判。乾道三年(1165),他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官,回家乡山阴闲居。这是陆游在仕途上受到的第一次挫折。他虽然对“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的农村生活十分欣赏,但始终牵挂着国家大事和抗金大业,“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闻雨》),不愿蹉跎岁月。 乾道六年(1170),陆游赴夔州(今重庆奉节)任通判。乾道八年(1172)初,他赴邻近宋金交界线的南郑(今属陕西汉中市)前线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官。王炎当时正在准备收复长安,与陆游宾主相得。在南郑半年多的军旅生活,是陆游生平最感快意的时期,如同他在诗词中描写的:“貂裘宝马梁州日,盘槊横戈一世雄”(《忆山南》),“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思想境界和创作题材日益拓展,成为他一生创作道路上一个突出的标志,正如他在诗中所说:“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从此他作品中洋溢的爱国情感更加充沛深切,雄奇奔放的艺术风格更趋突出鲜明。这段军旅生活也是其后几十年中他一直回忆、吟咏的题材。乾道八年冬,王炎被调回京,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以后四年中,他辗转在蜀州(今四川崇庆)、嘉州(今四川乐山)、荣州(今四川荣县)、成都等地,担任通判、摄知事等职。淳熙三年(1176)被言官以在摄知嘉州事时“燕饮颓放”的罪名弹劾而免职。这是陆游在仕途上受到的又一次挫折。他愤愤不平地说:“何嫌流俗之见排,加之罪其无辞乎,至以虚名而被劾。”(《福建谢史丞相启》)于是,他干脆自号“放翁”,表现出以狂放自傲的洒脱态度。 ......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爱国诗人,诗、词、文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王水照和高克勤先生选注的《陆游选集》,选注了陆游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代表作四百多首,是一部能够全面反映陆游创作成就和创作风格的优秀选本。所据底本优良,选目经典,注释简明准确。


      作者简介

      王水照,1934年生,浙江余姚人。196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入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该校资深教授。宋代文学研究知名专家,出版过《苏轼论稿》《苏轼选集》《钱锺书的学术人生》等重要著作。 
      高克勤,1962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吴江。现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主要从事古籍出版和宋代文学研究。出版过《王安石与北宋文学研究》《王荆文公诗笺注》等著作。
      【媒体评论】
      寂寞的名山事业——纪念“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面世六十年(作者:尚晓岚) 最近,《红楼梦》的作者署名忽然成了热门话题,“无名氏续”挑战了高鹗作为续书者的“常识”。实际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署名早在2008年就已发生变动,此后一直延续,如今竟随着“四大名著珍藏版”的推出发酵成了“新闻”。 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出版,或许就是这般“炒冷饭”的事业。年复一年,修订、再版、加印,署名也好校注也罢,即使细小变化的背后,都可能有大量研究成果甚至学术争论,但读者和媒体对此并不敏感,能像《红楼梦》署名这样传播开的,极少。正是这寂寞的事业,构筑了传统与经典的坚固大厦。 在《红楼梦》署名问题沸沸扬扬之际,人文社悄然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版第一辑。实际上,该社的“四大名著”,按传统亦属于这套丛书,数十年来堪称最通行、读者认知度最高的版本。古典文学的阅读,绕不开读本丛书,而丛书的故事,要从六十年前讲起。 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面向普通读者 朝内大街166号,人文社所在地,破旧得令人倍感亲切。在书和资料足以把人埋起来的古典编辑室,青阅读记者看到了一份1958年9月的油印材料——《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年出版规划草案(中国古典部分)》,内容是三套古典文学书系的选目和基本方针,其中就包括“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涵盖历代的诗词文曲小说等等,共五十种,还详细列出了丛书序言或后记的写作要求。  “读本丛书,是请有影响力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编选、标点、注释。所谓‘读本’,就是以大众普及为目的,供大家阅读用的一个版本。”长期主持古典部工作的人文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说,“1958年,读本丛书被正式命名,它的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 1951年,冯雪峰主持创建人文社,从全国招纳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古典部主任是聂绀弩,还有王利器、顾学颉、陈迩冬、舒芜、周绍良、周汝昌等等。建社初期,为满足社会上对古籍的需要,先是快速影印了一批书。“那时候国家图书馆的宋元善本很容易借出来,我们的《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等都是根据宋版书影印的。”与此同时,社里开始规划和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 “1952年我们出版了七十一回本《水浒》,影响特别大,它实际上标志着新中国整理出版古籍的开始。”周绚隆说。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不是学界的自说自话,而是面向读者的,要选择优秀的底本,加新式标点,校勘注释,形成一个可供普及的版本,“供给广大人民群众阅读”。1958年是出版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不仅人文社做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的详尽规划,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也在这一年启动,甚至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的规划也可追溯至这一年。回望之下,不免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在那个国家并不富裕的时代,文化和出版体现出非凡的责任和气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不是一句空话。 选家和编辑的水平,造就了经典版本 读本丛书,除了几部长篇小说和名剧,多数是选本,不仅要点校,还要求编选精当,注释准确。所以选家的眼光和水平就很重要。对此,人文社内部有一个机制,周绚隆概括为:“第一,谁值得做;第二,谁能做。”就是说,先敲定经典作家作品,再据此寻找能够胜任的编选者,没有合适的人就先放下,绝不凑合。有些作品,社内编辑水平很高,自己就做了,像顾学颉的《元人杂剧选》、陈迩冬的《苏轼诗选》《苏轼词选》等;还有很多书是在全国范围内选人,皆为一时俊彦,像马茂元的《楚辞选》、王伯祥的《史记选》、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钱锺书的《宋诗选注》、夏承焘和张璋的《金元明清词选》等等,现在看都是很经典的选本。读本丛书的早期版本是很多读书人的心头挚爱,它们手工绘图、书法题签、书卷气十足的装帧设计,也备受称道。 人文社早年有一个习惯,为了维护品牌的严肃性,很多书初版都用副牌社的名义,经过读者和社会检验后才能纳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像《红楼梦》在五十年代最初就是用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印行的。读本丛书的入选标准非常严格,1958年仅有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选》、钱锺书的《宋诗选注》等数种列入丛书。这个规矩延续下来,直到今天,只有经过读者和市场检验的书,才能戴上“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的冠冕,之前一概先以单品种面世。 老一辈学者,怎样为了这套书殚精竭虑,学者型的编辑,怎样一字一词地校改,双方怎样反复沟通琢磨,留下许多事迹。记者在编辑部看到一册七十年代《杜甫诗选注》的校样,上面写满了编辑戴鸿森先生的随文批注,以及编选者萧涤非先生的答复,两人切磋商改,细致入微,水平极高。古典编辑室的李俊仔细研读过这份校样,他说:“细读这些批注文字,戴、萧二人商榷学术的画面仿佛映现在眼前。那时‘文革’结束不久,百废待兴,学术研究在回归正轨的道路上谨慎探索,该怎么走?能迈多大步?一切尚未可知,而这本校样正是当年留下的足迹。”......


      目录

      前言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