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图书条目标准图
冯建军 编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2018-08 / 平装
售价 ¥ 25.76 4.6折
定价 ¥56.00
品相 全新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10-09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生命教育教师手册
生命教育的实践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也可以是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还可以是通过专题活动进行生命教育。无论哪种形式,都需要教师的操作。遗憾的是,我国尚没有专门针对生命教育的师资培养。所以,生命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培训迫在眉睫。为了解决这一燃眉之急,助力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教师手册》以便于在生命教育教师培训或者教师进行生命教育时参考。大致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生命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实践部分主要包括生命教育的原则和途径、生命教育的内容与课程、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生命教育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的生命素养及其培育
冯建军,1969年生,河南南阳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哲学研究,间或从事道德与公民教育研究。2000年以来,出版专著《现代教育原理》(2001)、《当代主体教育论》(2001)、《生命与教育》(2004)、《生命化教育》(2007)、《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2008)、《教育的人学视野》(2008)、《当代教育原理》(2009)、《差异与其生——多元文化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研究》(2010)、《教育哲学》(合著,2011)、《教育转型:理论、历史与建构》(合著,2013)、《公民身份认同与学校公民教育》(2014),主编《现代教育学基础》(2002、2006)、《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2009)、《教育学基础》(2012)、《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0年(1990—2010)》(2012)、《中国教育哲学:历史、回顾与展望》(2015),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CSSCl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
第一章 生命与生命教育一、生命及其结构(一)生命的定义(二)生命的结构二、生命特点(一)生命的完整性(二)生命的自主性(三)生命的超越性(四)生命的独特性三、生命教育的内涵(一)狭义的生命教育:针对生命问题的治疗性生命教育(二)中义的生命教育:指向生命整全的发展性生命教育(三)广义的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定位为一种教育理念四、生命教育的意义(一)生命教育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实现生命的自主发展(二)生命教育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生命结构,实现生命的完整发展(三)生命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实现生命的超越发展第二章 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一、国外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一)美国:生命教育的发源地(二)澳大利亚:第一个建立生命教育中心的国家(三)英国:生命教育重在全人培养与全人关怀(四)日本:“余裕教育”方兴未艾二、港台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一)台湾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二)香港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三、大陆(内地)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一)1996-2003年:生命教育的萌芽期(二)2004-2009年:生命教育的起步期(三)2010年至今:生命教育的发展期第三章 生命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一、生命教育的总目标(一)热爱生命(二)积极生活(三)成就人生二、生命教育的任务(一)认知与技能(二)情感与态度(三)行为与能力三、生命教育的学段目标(一)小学低年段(二)小学中高年段(三)初中学段(四)高中学段第四章 生命教育的实施一、生命教育实施的理念(一)倡导积极发展生的生命教育(二)建立基于生活的生命实践——体验活动(三)坚持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四)坚持常态开展,形成长效机制二、生命教育的实施原则(一)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二)干预、预防和发展相结合原则(三)面向全体与关照特殊相结合原则(四)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原则(五)与学生身心发展相一致原则(六)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原则三、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一)通过课程实施(二)通过文化熏染实施(三)通过活动实施(四)通过社会实践实施(五)通过家庭、社会的支持实施四、生命教育的组织保障(一)制度保障(二)组织和管理保障(三)师资保障(四)资源保障第五章 生命教育的课程与内容一、生命教育课程及其形态(一)渗透式课程(二)专题活动课程(三)专设的生命教育课程二、生命教育课程的不同取向(一)生命教育的健康取向(二)生命教育的死亡取向(三)生命教育的伦理取向(四)生命教育的精神取向(五)生命教育的社会取向(公民取向)三、生命教育课程的完整取向(一)“四大关系”的生命教育课程(二)“三生教育”的课程(三)“新生命教育”课程第六章 生命教育的教学与评价一、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一)讲述法(二)讨论法(三)体验教学法(四)实作教学法(五)探索教学法(六)批判思考与价值澄清(七)合作学习法(八)欣赏教学法(九)活动学习法二、生命教育的教学设计(一)生命教育教学设计程序(二)生命教育教学设计原则三、生命教育的教学评价(一)生命教育教学评价的内涵(二)生命教育教学评价的原则与要求(三)生命教育教学评价的类型(四)搜集生命教育教学评价资料的方法第七章 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与案例一、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设计(一)活动主题(二)活动背景(三)活动目标(四)活动准备(五)设计思路及意图(六)活动过程(七)活动感受与反思二、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案例及评析第八章 生命教育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一、生命教育教材二、生命教育读本(一)安全类(二)健康类(三)生涯发展类(四)死亡教育类(五)综合类三、生命教育绘本(一)安全类(二)健康类(三)交往类(四)自然类(五)价值类(六)生死类四、生命教育电影故事(一)安全类(二)健康类(三)交往类(四)自然类(五)信仰类(六)生涯类(七)生死类第九章 生命教育师资的培养一、教师生命素养的价值(一)教师生命素养是提高自身生命质量的关键(二)教师生命素养是学生的生命发展的前提(三)教师生命素养是对本真教育的回归二、教师的生命素养及其养成(一)教师生命素养(二)教师生命素养的养成三、生命教育师资的培养(一)生命教育教师培养的三种形式(二)通过课程培养师范生的生命教育理念(三)在职后培训中提升教师的生命素养附录一 国内生命教育的相关规定附录二 新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后记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