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淘书宝店
  • 此时怀抱向谁开/六合丛书9787532175680
图文详情

此时怀抱向谁开/六合丛书9787532175680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文艺
  • ISBN:    978753217568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文艺
  • ISBN:  978753217568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25.16 5.2折

定价 ¥4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7-27

    数量
    库存5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0.4% (2194笔)
    好评率
    99.91%
    发货时间
    6.27小时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童书
      货号:
      30853466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侧重于1937至1945年间,沦陷下的人事与风景。第一辑以人物为中心,探究沦陷下知识阶层的伦理境遇与修辞策略;第二辑以空间为单位,考察沦陷北平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氛围。第三辑为学术书评,不限于自家的专业背景,意在展现个人的读书趣味,力图探索书评作为一种述学文体的多样性。

      目录
      小引
      第一辑
        历史的转调与滑音:赵元任在1919
        民国学术圈的“里子”:寻找汤尔和日记
        “书房一角”:周作人阅读史初探
        周作人与胡适的“方外唱和”
        沦陷下的顾随与周作人
        周作人与傅斯年的交恶
        再论钱玄同的“晚节”
      第二辑
        北平沦陷的瞬间:从“水平轴”的视角
        声音的风景:北平“笼城”前后
        沦为“孤岛”的教会大学
        作为政治史迹的“庚戌桥”
        傅增湘与“蓬山话旧”
        瞿兑之与掌故学
      第三辑
        弥散性思想:一种模糊史学
        ——读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去道德化”的陷阱
        ——评卜正民《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
        被告席的比喻
        ——读木山英雄《北京苦住庵记》
        “极人情之致而曲尽之”
        ——读赵园《家人父子》
        “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
        ——读张文江《史记·太史公自序讲记》
        哀时竟止钩沉史
        ——读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绣花针与狼牙棒
        ——读陈平原《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
        “黑暗涧谷”上造塔
        ——评姜涛《公寓里的塔:一九二〇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


      内容摘要
       《此时怀抱向谁开/六合丛书》取自顾随之词,作于北平沦陷时期。借为书题,因此集所录之文,多探求明暗之间的历史,微婉隐曲的表达,及历史中人欲言还止的心事。本书收录的文章,在对象及写法上都兼及文、史两方面,似有”脱文入史”的倾向,实则止于一种”横跨”的姿态。所谓”文史互通”,乃是就个人关切的问题,去界定你所谓的”文”,并去独自构筑与”文”贴合的”史”。文史互通,通向何处?其交汇处或许在作为研究对象的人身上。


      精彩内容
       历史的转调与滑音:赵元任在19191919年是赵元任个人生命史上临近“翻篇儿”的时刻。
      此时的赵元任仍游离于大历史之外。国内趋于白热化的新旧之争,《新青年》上以他的朋友胡适之为中心的文学革命,甚至是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赵元任1919年的生活史中都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像一战结束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在他心目中似乎还不及同年发生的某次天文奇观更有吸引力。
      直到1920年,留滞美国近十年的赵元任决定回国,才正式步入历史的聚光灯下。1920至1921年可以说是赵元任一生的“高光”时刻,也是他与国内知识界生出关涉、互动频密的两年。因罗素来华讲学,赵元任随行翻译,同时加入国语运动。
      但对他个人而言,更有意义的人生转折是解除包办婚约,与杨步伟结婚。
      1919年既是赵元任人生中一个晦暗不明的低谷期,又有什
      么值得追述的呢?他在《早年自传》中写道:TheAcademicyear1918-1919wasoneofmymostunsettledandunsettlingyearswithinmemory.Ididnotknowwhattodo,wheretogo,geographically,nationally,intellectually,oremotionally.[1918-1919学年在记忆中是我最不安定的年份之一。我不知道将来做什么、去哪儿,无论在地域上、国族上,思想上或情感上,都有无所适从之感。]这段自述提供了一个入口,由此可窥见赵元任此时的心灵世界,吸引我探究这种多方面的不安定感(unsettledandunsettling)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得以化解的。
      1918年赵元任从哈佛哲学系毕业,1919年恰是他在各种人生选择间犹豫不决的gapyear。身心状态的波动起伏,令他暂时沦为精神上的“流浪汉”。在拿到雪尔登旅行奖学金(SheldonTravellingfellowship)后,赵元任开始漫无目的地四处闲逛。《早年自传》中颇为细致地记录下他漫游途中一次乞食的经历:肩上扛一手杖,杖上挂一行囊,走到一处人家,跟女主人讨要面包和牛奶,说“让一个流浪汉也‘胡佛一把(Hooverize,厉行节约之意)’”。女主人最后象征性地收了点钱,表示不是对流浪汉(tramp)的施舍。这种漫游、求乞,对赵元任而言,似乎是他化解不安定感的自我疗法。
      赵元任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已养成“冥游”的习惯。他喜欢边闲逛边放飞思绪,在路上碰到熟人老是忘记打招呼,看起来像个心不在焉的教授(absent-mindedprofessor),因而获得“教授”的外号。赵元任这种“心不在焉”的书生气质,与他的妻子杨步伟正好形成完美的性格互补。杨步伟属于杀伐决断的行动派,她在《一个女人的自传》(AutobiographyofaChineseWoman)开头坦言:我喜欢动作。我第一次碰见我美国留学生丈夫的时候,他还是那种一天到晚坐在那想事情的中国念书人样子,我虽然脚还没踏到美国地方,他一见了我就说我简直像个美国人。我就是为着爱做事而做事。世界上该做的事那么多,你哪来工夫那么闲坐着煞?
      [赵元任译:Iliketomove;Iliketoact.WhenI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