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淘书宝店
  • 本雅明及20世纪哲学大师们/大家译丛
  • 本雅明及20世纪哲学大师们/大家译丛
  • 本雅明及20世纪哲学大师们/大家译丛
  • 本雅明及20世纪哲学大师们/大家译丛
  • 本雅明及20世纪哲学大师们/大家译丛
  • 本雅明及20世纪哲学大师们/大家译丛
  • 本雅明及20世纪哲学大师们/大家译丛
  • 本雅明及20世纪哲学大师们/大家译丛

本雅明及20世纪哲学大师们/大家译丛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 出版社:    深圳
  • ISBN:    978755073919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深圳
  • ISBN:  978755073919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31.07 4.6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4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1956181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居伊·珀蒂德芒热,法国学者、哲学家,常年从事哲学教学工作,曾任法国《研究》杂志撰稿人、《哲学档案》杂志主编,著有《本雅明及20世纪哲学大师们》等。
      刘成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翻译协会会长、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法语语言文学和非洲问题研究,出版《20世纪法国“反文学”研究》《文化身份与现当代法国文学》等专著4部,出版《非洲概况与中非交流》《金犀牛:中世纪非洲史》《消费社会》等译著62部,发表学术论文175篇。

      目录
      目录 
      瓦尔特·本雅明  001 
      瓦尔特·本雅明 003 
      本雅明其人005 
      犹太教 006 
      是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007 
      旅行、言语 008 
      意象、死亡与梦幻011 
      超越康德的评论体系012 
      暴力的历史与回忆014 
      现时的门槛:瓦尔特·本雅明对历史实践的挑战 016 
      现时不容置疑的要求018 
      “必须对习以为常的习惯进行干扰”021 
      巴别塔和废墟025 
      远距离的实践028 
      高强度的实践031 
      瓦尔特·本雅明书信的十三个侧面 034 
      莫里斯·梅洛-庞蒂  047 
      现象的抗拒力 049 
      半开放的事物052 
      产生裂缝的存在057 
      感性的东西 060 
      弱小的存在 065 
      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 071 
      列维纳斯:现象学与犹太人的世界观 073 
      斯特拉斯堡、巴黎、法国与现象学076 
      饱和 077 
      启示与理性 088 
      此或彼,本体论之争:海德格尔—列维纳斯 095 
      分离 096 
      重读海德格尔100 
      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或有关他者的问题 105 
      知识与欲望 107 
      揭示与启示 110 
      爱、死亡、踪迹111 
      “面孔显灵”117 
      人类、历史、国家119 
      背景 123 
      意外 127 
      质问 130 
      保罗·利科  135 
      保罗·利科:悲剧的记忆,头绪 137 
      悲剧与哲学 138 
      论悲剧 142 
      面对,不要回避147 
      困境与叙事 151 
      《圣经》的诱惑153 
      积极性 157 
      雅克·德里达  159 
      唤醒回忆161 
      书写的吸引 163 
      凭什么阅读?168 
      游戏与必要性170 
      目的的穿越:斯宾诺莎、康德和德里达176 
      斯宾诺莎 178 
      康德 195 
      德里达 203 
      弗朗兹·罗森茨维格  209 
      弗朗兹·罗森茨维格的挑战 211 
      声音,回忆与承诺212 
      从分离到分离217 
      “圣爱的启示就在众生的心目中”225 
      天文学中的暗喻、近邻与远者228 
      这种挑战还有必要吗?230 
      黑格尔与罗森茨维格差异之形成 232 
      先例 233 
      研究的主线 237 
      把握的关键 240 
      辩证法的基本单位243 
      黑格尔:基督教的诱惑之一?244 
      《黑格尔与国家》与一种预言2464 
      本雅明及 20 世纪哲学大师们 
      法兰克福学派  249 
      法兰克福学派 251 
      “真理是具体的。”理性与自然:对法兰克福学派几篇文章的注解251 
      理性,历史,自然254 
      “批评理论”259 
      理性与自然令人担忧的同一性262 
      理性的统治 264 
      “否定辩证法”268 
      对分离真理和幸福的理性进行的唯一可能并且必要的全方位解构269 
      启蒙运动:一个神话,一项任务 273 
      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尔的批评273 
      启蒙运动,西方理性,当代历史275 
      内部与外部:理性的张力278 
      回返神话的内在性285 
      在发生偏航的起源处:丢失(自我)的恐惧 288 
      摹仿、回忆、批评……理性的另一种用法? 292 
      理性的批判与怀念:对霍克海默尔与阿多诺文章的几点注释 296 
      启蒙运动理性的辩证法299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之反驳303 
      草草了事或未完成的启蒙运动理性的任务 309 
      阿多诺:“本真的行话”311 
      阿多诺:海德格尔与一种行话314 
      罗森茨维格、海德格尔与“新思维”319 
      面对黑格尔的阿多诺、海德格尔和罗森茨维格:客观性331 
      他者或超验性的问题341

      内容摘要
      《本雅明及20世纪哲学大家们》讲述从那遥远的年代起,知识在罗森茨维格、列维纳斯、本雅明、塞尔托、法兰克福学派、德里达的研究中得以聚积、提炼、区分和推广。他们对轻描淡写不屑一顾,严格要求回到事物本身,回到文本本身然而,他们似乎还没有被真正阅读、被真正理解。所有这一切将被重新捡起,从尘封已久、神秘莫测、发出声响的东--一篇文章开始。

      主编推荐
      本书以近似文学研究的沉思,以饱含移情的敏感笔触,以不含哲学行话的行文笔法,将哲学家的思想、风格与笔法冉现于读者眼前。

      精彩内容
      瓦尔特·本雅明“读书时我就要捂起耳朵。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别人无声地讲故事了。可讲故事的人却不是爸爸。冬天,我有时会在温暖的小房间里临窗站着,就这样,外面的暴风雪便开始向我讲述故事,静静地。”很少有作品能像瓦尔特·本雅明的文字这样让人感受到如此的静谧。它们吸引并突然抓住读者,让人感觉自己像是被一个素未谋面的行人抓住了。他的写作是坚定的,思想积累着、压缩着,并从远处隐秘地浮现出来,然而其发展趋势却总是出人意料,就像山间的行者看到的风景一样。而难以预料、悬念式的总结更是加强了这种效果:人们永远都无法抵达旅行的尽头。这种呈现—这个词对于本雅明来说至关重要—方式中充满了奇遇,它展现了和文学作品一样丰富的事物:童年、一座座城市、一个时代,还有巴黎。总之,瓦尔特·本雅明的文风2让人们无可置疑地相信,他算得上极少数几位思维不会被阅读磨损的大作家之一。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文笔优美,更因为他的思想在一篇又一篇作品中被展现、锤炼和追寻,却没有完全达到终点。他的直觉是转瞬即逝的,这其中有一种暗藏目标的幽灵穿越所有作品,却没有对作品进行理论抽象。人们多次强调了这项工作的支离破碎性。这是一种失败吗?又或是追求灵光闪现般的真理所作出的牺牲?还是两者兼备?本雅明曾强调卡夫卡的失败;是的,本雅明自己的作品带着一道伤痕,从他初期的写作开始就一直为一种悲伤的阴影所笼罩。本雅明不是个激情四溢的人,但更不是一个不停地自我埋怨的人。本雅明从自己身上看到了一种坚忍的耐心。而本雅明持重的性格也深藏着难以置信的奥秘。并不是只有他的文章是安静的,他本身也总是生活在安静中。 1940年9月26日,本雅明在西班牙和法国的交界处自杀身亡。当时他带了一只文件包,后来这只文件包一直下落不明,人们也就无法确切知道包里装了些什么1。那时的本雅明只为少数几人所知。他的朋友中有些人后来变得声名显赫(如肖勒姆、霍夫曼斯塔尔、阿多诺、布莱希特、克劳索维斯基[Klossowski]、马塞尔·布里昂[MarcelBrion]),他们很早便感觉到了本雅明过人的独创性和巨大的力量,同时也感觉到了其复杂性。表面看来,本雅明的研究方向五花八门,这使得他那些最亲密的朋友(肖勒姆、布莱希特)对他思想的严密性及其主导意义产生了怀疑。很久之后,在阿多诺、肖勒姆、梯德曼(R.Tiedemann)和汉娜·阿伦特以及许多其他朋友的帮助下,本雅明进入了德国、意大利以及后来法国和美国的知识界,从此,对本雅明阐释的论战便拉开了序幕:哲学家还是作家,真正的或是虚伪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还是失去了土地的犹太人,纯粹的随笔作家还是谨慎的学者,预言家还是空想家……当然,本雅明的作品本身就不是为了使人们达成共识而写作的。但情况经常是这样,有些批评似乎除了所承认的动机外还别有用心,好像在某些问题上完全有可批评之处的本雅明还存在着一个更深层的、用耳朵听不见的或者说难以切入的问题。这是他失败的另外的踪迹吗? 下面几段文字是对于本雅明的评析,以此勾起人们对这个“过路人”的回忆。这几段文字之间并无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如果说有,那就是笔者有一个不知能否实现、或许不合时宜的心愿:想让人们从中隐约看到历史哲学的具体普遍性如何在不否认自身存在的基础上完成或实现更加抽象和理想化的普遍,以及艺术作品分散却真实而关键的普遍性。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