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淘书宝店
  • 追熊猫的人
  • 追熊猫的人
  • 追熊猫的人
  • 追熊猫的人

追熊猫的人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
  • ISBN:    978722013230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
  • ISBN:  978722013230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26.30 5.3折

定价 ¥49.8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25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31797985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蒋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少年文学院副院长。
      作品曾两次荣获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部分作品被译为多国语言。
      创作了多部熊猫主题文学作品,被读者们亲切地称为“熊猫作家”。
      代表作有《熊猫花花》《熊猫明历险记》《熊猫王》《熊猫王Ⅱ:荒野的守望》《熊猫康吉的远行》《熊猫男孩奇幻旅行记》等。

      目录
      01 归来
      02 黑暗中的曙光
      03 星空与月光
      04 爷爷和父亲
      05 毛冠鹿与翠雀花
      06 熊猫博物馆
      07 熊猫古城,夜风温良
      08 自然的神奇
      09 熊猫的力量
      10 惊喜和感动
      11 大自然是真正的灵丹妙药
      12 第一次大熊猫调查
      13 勇斗盗猎者
      14 父亲的照片和浪漫的故事
      15 星星呀星星,多美丽
      16 自然讲解员
      17 像熊猫一样勇敢,一样坚强
      18 一只熊猫,救了一个男孩
      19 神秘而美好的梦
      20 喜欢熊猫的法国女孩
      21 所有人都为熊猫而来
      22 落叶随风飘
      23 在彩林里遇见熊猫
      24 大雪纷飞中的巡护
      25 时光与礼物
      26 向着自然,走向未来
      27 后来

      内容摘要
      一群人,常年驻扎在深山老林,只为追寻大熊猫的足迹,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 一家三代,延续数十年光阴,不改初心,毅然投入到保护大熊猫的事业中。 一家三口,告别喧嚣的都市,回归宁静的大自然,开启保护大熊猫和传播大熊猫文化的特别之旅。 来自法国的女孩,在父母的陪伴下,沿着大熊猫的足迹,畅游中国的河流山川。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为大熊猫而来,他们的伤痛因大熊猫而治愈,他们的内心因大熊猫而平静,他们的人生因大熊猫而意义非凡。 他们,就是追熊猫的人。 所有热爱大熊猫的人,都是追熊猫的人。

      主编推荐
      ★ 继《熊猫花花》后,作家蒋林“熊猫主题系列作品”再添新作。
      蒋林近年来创作了多部熊猫主题文学作品,致力于传播大熊猫文化,被读者亲切地称呼为“熊猫作家”。此次新书《追熊猫的人》是其第七部以熊猫为主题的作品,不变的是其对于熊猫的持续关注以及对于保护自然的呼吁。

      ★ 一个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故事,献给所有热爱大熊猫的人。
      巡护员常年行走在深山老林里,保护熊猫和它们的栖息地,却鲜为人知。本书聚焦森林巡护员的付出与奉献、坚守与热爱,也书写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们对于熊猫的关注与保护。大熊猫是和平、友谊的象征,故事中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人们为熊猫而来,因熊猫而相聚,正是大熊猫成为文化符号的有力表达。诚如故事所言,“所有热爱大熊猫的人,都是追熊猫的人”。

      ★ 万物有灵,讲述熊猫与人类的相互守望,相互救赎,相互治愈。
      书中的人们无论地域,无论年龄,都有与熊猫结缘的经历,他们或被熊猫拯救,或因熊猫而治愈,通过一段段鲜活交集,诉说人类与熊猫的深厚因缘。

      ★ 随书附赠“在彩林遇见熊猫”封面图同款明信片,与憨态可掬的熊猫在自然里相遇。

      精彩内容
      《追熊猫的人》样章01归来“宝坪山水多奇美,熊猫之家欢迎您。”汽车仿佛从平原一跃来到高原,右前方的大山上,一句红色的口号赫然出现在眼前。十四个大字,如同十四束光,唰唰地落在我身上。我有些恍惚,让朱锐在路边停车,说想下去走走。奔跑了几百公里的汽车缓缓停下。我推门下车,双脚站在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
      二十年后,当我站在当初离开的山头时,城市的街巷和高楼、轰鸣的马达和喧闹的人群,已从我心底彻底消失。七月的宝坪,天很高,风很轻,起伏的群山雄伟壮丽。葱郁的树林如一条绿色的毯子,严实地裹住大山。湛蓝的天空里,酥软的云团闲适地游动着,宛若一身轻松的人在浩渺的天空散步。弥漫着蜂蜜气息和野花香味的空气,顺着鼻腔钻入体内,我顿感全身上下变得通透、轻盈。不过是几百公里路程,不过是从城市的楼群钻进磅礴的大山,我竟然感觉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二十年前决然离去的情形宛如一场梦境、一场幻觉。
      我不自觉地张开双臂,抬头望天,双目微闭,试图像雄鹰那般展翅。宝坪的天空总有雄鹰盘旋,孤独而又骄傲地飞呀飞。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天空中翱翔,头顶是飘过的云,耳边是呼呼的风,身下是一座连一座的大山、一片接一片的树林。
      身旁的朱锐笑着说:“还是家乡的空气好吧?以后你要常回来,成都又不远,一顿饭的工夫就到了。”接着,他又摸了摸想想的脑袋,自言自语道,“城市里的孩子,最向往大自然了。”我从一种奇妙的感觉中回到现实,用微笑对前来接我的朱锐表达了感激。走过万水千山,只有生命出发的地方才能让飘飘荡荡的心安稳下来;穿过茫茫人海,只有拥有纯真情感的儿时伙伴才能让空空的皮囊充实起来,像个人样。
      汽车继续在山路上盘旋,朝县城开去。
      宝坪县面积很大,县城却很小。在深山峡谷里,就巴掌那么大一块地方,零零散散地耸立着高楼。说是高楼,与大城市相比其实也不算高。最豪华的酒店不过八层楼,其他民居一般只有七层。因为处于地震带上,所以无法修建更高的建筑。
      县城只有一条主街,中间生出一些小街和巷子,犹如一棵枯瘦的树及其杂乱的枝丫,单薄而萧瑟。那条主街狭窄、细长,顺着一条河从山外慢慢向山里延伸,穿过略显陈旧的房子,又在某个不起眼的地方结束。虽说是个县城,如果放在成都,无论是人口还是面积,都不如一个社区。
      宝坪辖区内大部分是植被丰茂的自然保护区。在海拔750米至5500米的高山丛林里,生活着大熊猫、小熊猫、川金丝猴、雪豹、四川羚牛、毛冠鹿、林麝等珍稀动物,生长着珙桐、高山杜鹃、绿绒蒿、红豆杉、报春花、天蓝龙胆等珍稀植物,林间随处停落着绿尾虹雉、红腹锦鸡、黄腹山雀、白眶鸦雀、斑尾榛鸡、红喉雉鹑、蓝喉太阳鸟等珍稀鸟类。所以,宝坪又被称为天然基因库和动植物博物馆。
      朱锐开着他那辆二手越野车,把我从成都的楼群中拉回宝坪的大山。此刻,他又载着我和女儿,向着那块巴掌大的地方行进。从成都出发到落脚宝坪,一路上他不停地说着话。记忆中,这个儿时玩伴是个性格木讷、口舌笨拙的人,怎么二十年不见,竟变得如此开朗了?成了一个活脱脱的话捞。
      就在我纳闷儿时,朱锐又说:“如今的宝坪可不是过去的宝坪啦,现在这里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啦。”我皱着眉,撇着嘴,故意调侃:“只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个片区。”他咧开嘴笑起来,没有回应我的刻意纠正和调侃,而是爽朗地说:“你只是看看新闻,不会有切身感受,只有我这种在一线工作的人才知道这里有多美,才知道这片土地有多神奇。”略微停顿后,朱锐继续说:“我们宝坪自然保护区是天然乐园,拥有维管束植物168科、586属、1055种,野生脊椎动物33目、88科、399种和亚种。更加值得大力宣扬的是,宝坪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8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8种,所以,我们宝坪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域之一。”朱锐像在背事先准备的稿子,向某个前来调研的人做专题汇报,条理清晰,数据严谨,表达流畅。我对宝坪的生物多样性有所了解,又对具体数据不感兴趣,于是只“嗯”了一声,让他好好开车。
      “不用担心,这大山里的路,哪一条我没有走过?哪一条我不熟悉?”朱锐把车窗上升了一点,车内的风声小了一点,“别说这种大马路,就是熊猫走的林间小道和雪地山沟,我都记得清清楚楚,走起来稳稳当当。这些年啊,我曾在洪水滔天时跋山涉水,在漫天风雪时翻山越岭。”“我相信你。”弯道太多,车速又快,车左摇一下右晃一下,像个寒夜里喝醉了的壮汉。我拉了一下想想,把她拥在怀里。“毕竟,你当巡护员已经十多年了。”“你还是忘了很多事,是整整二十二年了。”朱锐大声笑着,像山谷间刮起的风,但语气里又充盈着珙桐花的香气,“虽然我们年龄一样,但我工作比你早啊。”“哦,对。”我瞄了一眼窗外,阳光随着山风晃荡,如一道道金光,“从工作第一天开始,你就在山里追踪大熊猫。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你是‘天选熊猫人’。”“爱上了,没办法。”朱锐收住笑容,沉吟着,“这可不是客套话,要说养家糊口,别的门路不是没有。只是,我真愿意做一辈子‘铲屎官’,做一辈子追熊猫的人。”我没接朱锐的话,转身对女儿说:“想想,你看那团白云,就挂在山顶,像不像棉花糖?棉花糖,就是你小时候特别爱吃的那种糖,软软的,甜甜的,放在嘴里一抿就化了。”想想侧了侧身,转头望着天边的云团,没有回应我。片刻后,她收回暗淡的眼神,垂头盯着自己的双脚,沉默着。想想脚上那双装饰着天使翅膀的鞋子有着橙色的线条和粉色的鞋带,用力往地上一踩,天使翅膀和橙色线条都会发出亮光。
      我的心情一坠,不知如何是好。
      “孩子叫什么名字?张想,对吗?”朱锐又开口了,“女孩子,有些认生很正常,多住几天就好了。不像我家那个小子,一有空就在山里疯跑,一睁眼就说个没完。他妈妈说,如果有嘴巴暂停键,一定给他安一个。”我的心情又一坠,陷入沉默。
      “说真的,有个女儿真好呀。给她梳好看的辫子,买漂亮的衣服,牵着她的手在山林里飞奔,想起来就美滋滋的。”朱锐的声调不自觉地又高起来,“你带你女儿去爬爬山吧,她肯定喜欢。这个季节好多野果子都熟了,让她尝尝城市里吃不到的果子。如果能遇到一只大熊猫,那就更好了。我猜她一定会尖叫起来。在野外遇见大熊猫,没有人会不尖叫。”我没再接话,只是把想想搂得更紧了,似乎担心她会被山谷间的风卷走。巍峨的大山不断地向后移动,一座山一闪而过,迎面而来的是另一座山。山脚下那条时而宽阔时而狭窄的河流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波光,河面有水鸟嬉戏,像是斑嘴鸭,又像是青头潜鸭。我怀疑头顶上那团云一直跟着我们,只是形状不断变化而已。它一会儿变成一颗硕大的爱心,一会儿又变成一头四川羚牛,眨眼间又变成了一棵茂盛的连香树,或者一朵足以铺满整个天空的珙桐花。
      约莫半个小时后,车速逐渐慢下来,车缓缓停在了路边。朱锐转过身,问我是否要下去走走。我愣着,没回应。朱锐又问我在想什么,我支吾着,摇摇头。
      “还是走走看看吧,这个地方对你来说意义重大。”朱锐解开安全带,先下了车,倚在车门上自顾自地说起来,“当年,你可是我们县城的高考状元,从穷山沟走向大城市,上了名牌大学,成了著名企业家。在宝坪人眼里,最有名的是熊猫,其次恐怕就是你了。”我扭着头,透过车窗看见了县城里唯一的中学。二十多年前,这是唯一的中学;二十多年后,这还是唯一的中学。只不过名字由原来的宝坪中学变成了现在的宝坪实验中学。我在这里度过了枯燥而又激情澎湃的时光,从初中到高中,整整六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我埋首书卷,寒窗苦读,梦想着从这里离开,去往更辽阔的地方。准确地说,是母亲催促我离开。她说,不要守在大山里;她说,要去大城市追寻更好的生活。大城市到底在哪里,大城市到底有多大,大城市的生活到底有多好,母亲并不知道。母亲一生都没有离开过的宝坪,有着她深沉的悲痛,好像只有我永远离开这里才能彻底治愈她。
      “你还记得吗?有一年冬天,一只熊猫从山上跑下来,在操场边溜达。”下车后,朱锐在前面走着,我牵着想想跟在后面。人到中年的朱锐,肩膀宽阔,身体壮实,头发短得像才剃了光头,粗糙的头皮清晰可见。他就像个导游,手舞足蹈地介绍着陈年旧事,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只是,他或许疏忽了,我并不是初来乍到的陌生人。只要双脚站在故土上,往事就会随风而来。
      “当然记得,这哪里忘得了。”站在那只熊猫溜达过的地方,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无论过去多少年,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只要稍微提及,就会一下涌上心头。好半天,我又补充道:“后来,我梦见过那个场景好几次。当时,同学们都趴在窗户上,发出声声惊叹。”“少年时的记忆,总是最动人、最清晰。”“说起来,或许你不相信,我不仅梦见过来操场的那只熊猫,还经常梦见其他熊猫。”我本来还想提那只只有三条腿的熊猫,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在我的记忆中,那是属于我一个人的熊猫。那段一年四季里的交往,那场春夏秋冬里的对望,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记忆,我一个人的秘密。过去二十年里,我每个月都会梦见“三条腿”。在我人生陷入焦灼、悲苦的那段时光,梦见的次数更加频繁,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会梦见它。梦里,它就那么安静地看着我,像是在笑,又像是在对我说着什么,那情景犹如二十多年前。在一个又一个梦里,每当我想要对“三条腿”说话或者挥手时,我就醒了。
      “有什么不相信的!像我这种专职‘铲屎官’,天天追熊猫的人,晚上也会梦见熊猫呢。”朱锐盯着我,露出狡黠的笑容。他向另外一边走去,此时正值暑假,操场空无一人。“你出去了这么多年,在外面应该没有看过熊猫吧?”难道朱锐有特殊的预测能力?不过,他确实言中了。
      在成都奔忙的这些年,我的确没有看过一次熊猫,尽管我无数次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路过。只要我愿意,那便是一件简单的事,买张门票而已。只是,我一直没有迈过那道坎。
      “走吧,我想早点回家,别让我妈等太久了。”我把想想抱起来,朝外走,走过操场,穿过校门。我曾无数次从校园里穿过,这一次,我走得最快。快上车时,我凑在女儿耳边,轻声说:“想想,我们要到奶奶家了。”从学校到家的十来分钟里,朱锐没再说一句话。望着高高低低的楼房,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阳光洒下来,在楼群里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线,即便是那些阴影也散发着一丝温暖。其实,这二十年里,我每年都会回宝坪,主要是看望母亲,以及给爷爷和父亲扫墓。只是,我每次都来去匆匆,没与故交旧识见面,即便是我儿时最好的朋友朱锐。
      “原来阿姨住在这里啊。”朱锐站在院子里,左手扶着车门,四下环顾,“你从来不说,其实我们住得很近。”“才搬来没几年。”这么多年没有告诉朱锐,我有些愧疚,“现在知道了,你以后要常来。”“我在监测巡护队工作,你知道吧?”帮我卸下行李,朱锐盯着我,语气像是询问又像是告知。
      “听我妈说过,你现在是巡护队队长。”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朱队长,谢谢你专程到成都来接我。过几天我来找你。”“这么客气干什么?接你送你都是应该的,又不是多大事儿。”朱锐说得意味深长,脸上又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我知道你会来找我,我等着你。”“哦,你这么确定?”“你别忘了,我们小时候是好伙伴,现在是好兄弟。不管多久没见,始终都是好兄弟。我对你,太了解了。”我笑了笑,向他挥了挥手。
      朱锐也笑着向我挥手,然后又对想想说:“改天到我们家来玩,我们家有个哥哥,他很喜欢妹妹呢。”在朱锐转身的一刹那,我才猛然发现,他的左脸有一道伤痕,藏在黝黑的皮肤里。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