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淘书宝店
  • 老猫的书房(第2版)(精)/江晓原作品集

老猫的书房(第2版)(精)/江晓原作品集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交大
  • ISBN:    978731319836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交大
  • ISBN:  978731319836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42.40 7.3折

定价 ¥5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2-01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30330824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老猫的书房(第2版)》讲述的是作者江晓原和书的故事,是一部将个人的学术成长和读书、藏书、写书、评书的趣事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全书以“老猫”阅读的三个阶段划成《前书房时代》、《书房时代》、《书·缘》三个部分,其中《书房时代》分量最重。
      这是一本既有相当的文化含量,又十分轻松有趣的图文书。

      作者简介
      江晓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并任首任系主任。已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主编丛书等80种,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150篇。长期在京沪等地知名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2003年起关注科幻电影和小说,首创对科幻的科学史研究,持续发表学术文本,指导培养国内该方向第一个博士已于数年前以优异成绩毕业。

      目录
      题解
      前书房时代
        1 雪夜闭门读禁书
          1.1  爱上读书
          1.2  少年惊艳梅花谱
          1.3  张庆第先生
          1.4  高考
        2 学生时代
          2.1  《西厢记》
          2.2  科学史
          2.3  淘书路线图
      书房时代
        3 书房的变迁
          3.1  终于在滑轨上成为书虫
          3.2  女儿的“童年记忆”
          3.3  阅读综合征
        4 在“阳台”与“卧室”之间
          4.1  “见习巫觋”
          4.2  天学
          4.3  “第二专业”
        5 我的书评生活
        6 两种文化
          6.1  “两种文化”
          6.2  我们的科学文化
          6.3  科幻的三重境界
          6.4  量化考核·计划学术·学术过热
        7 书房的生命
          7.1  和书相爱
          7.2  作客书房
      书·缘
        8 人在旅途,心念书香
          8.1  在汉城搜寻《三国遗事》
          8.2  “失而复得”之《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
          8.3  异域购书之艳遇种种
        9 那些人,那些事
          9.1  戈革
          9.2  书痴L
          9.3  周雁
      尾声
      后记


      内容摘要
       书房是一种奢侈。时至今日,许多读书人还没有自己的书房。《老猫的书房(第2版)》的作者江
      晓原显然是一个完全实现了梦想的读书人。他很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将档案馆的密集架搬进书房的人,他将住宅打造成拥有五万多册藏书和一万多部电影的“附带生活设施的小图书馆”。江晓原常年宅在其中,干他最喜欢的三件事情:读高雅书籍,看低俗影片,写雅俗共赏文章。他以猫的灵性和优雅,让这些藏书和电影生动起来。


      精彩内容
       不过让我那时的老师大伤脑筋的是,我的作业做得很好,考试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后来我想,如果当时我学习坏一点,老师应该不会那么恨我——纪律不好、学习不好可以当反面教材;纪律不好、学习好,让老师无话可说。
      “文革”时我去了北京,当时十三四岁。那时候我姑母家大人都不在,就剩下比我小两岁的表弟
      ,他现在已经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在那时还只是十
      一二岁光景。后来,我们在重庆的姑母的孩子也来到北京。有一段时间,就是我们三个男孩一起过。
      那种生活有点像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情形。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在北京的姑母家见到了“扫四旧”劫余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虽然直排繁体字我以前从未见过,但《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将我紧紧吸引住,我连猜带蒙,等看完上册时,已经自动认识了大部分繁体字,也习惯了直排。
      看完《西游记》,又看《三国演义》。正是这两部古典小说为我打开了最初的眼界,知道还有文学、
      历史的广阔天地。
      几个月后,当我再回到上海时,就变得喜欢看书了。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成了“毒草”,皆在禁止阅读之列。求知欲旺盛的年轻人若要读书,只剩下小红书和鲁迅的书可读。许多人都谈过那时无书可读之苦。但幸运的是,我在那时候并没有痛切地感受到。离开北京的时候我从姑母家带回了《水浒》;除此之外,我开始在家里疯狂地找书。
      “文革”一开始,父亲所在小学的图书室就被封闭,但父亲可以从保管图书的老师那里为我弄到书。
      他弄来的多数是西方文学名著。我每看完一本,赶紧再去换。在那个年头,能弄来这种书是多大的幸运!我母亲是机关干部,“文革”前她负责机关图书室的购书工作,“文革”既起,图书室也被封闭,书就交她看管,于是她就经常“监守自盗”,悄悄拿几本书回来给我看,看完后再去换。许多古典文学的人门书,如《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汉魏六朝赋选》之类,我就是这样读到的。更令人惊奇的是,在那个时代她竞能买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当时她负
      责单位培训越南实习生的工作,辗转托人从越南买回来的。想想也有趣,那时我们这里已将这些“毒草”彻底严禁,却仍然出口到“同志加兄弟”的越南去“毒害”那里的人民(许多越南人都能读中文,而且很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
      那段日子经常是这样过的:我父母白天上班,外婆在家,学校停课。我在家到处找书,甚至找到了在上海的表姐“文革”前用过的语文课本。她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有《打渔杀家》《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的片段。对那时候的人来说,这样的书就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