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淘书宝店
  • 书脉人缘/兰阇文丛

书脉人缘/兰阇文丛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 出版社:    青岛
  • ISBN:    978755522110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5522110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20.61 5.2折

定价 ¥39.8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1-13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30648661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是一本随笔作品集,主要收录的是作者董宁文关于和施蛰存、季羡林、何满子、杨绛等文学大家交往的有趣故事。
      全书正文分三辑共计四十八篇文章,包括《访北山老人——记施蛰存》《钟叔河先生的墨迹》《扑不灭的火焰——记黄宗江》《民间读书年会缘起》等。最后附录三篇序跋文字。

      目录
      辑一
        访北山老人——记施蛰存
        不值得写传记——访柯灵
        珍贵的纪念——遥祭曹禺
        天道酬勤——记季羡林
        我是“绝代家人”——走近杨绛
        笔走龙蛇奈梦何——访王辛笛
        活到老,学到老——记于光远
        松柏常青,诗情不老——访吴奔星
        书缘——忆念范泉
        一位平平常常的老人——记唐振常
        听何满子先生闲聊
        谷林先生闲话——记劳祖德
        与清园老人的书缘——访王元化先生
        访冀先生
        扑不灭的火焰——记黄宗江
        青山遮不住——与蓝英年先生聊天
        黄裳重游金陵散记
        流沙河在南京三日记
        京城访老小记
      辑二
        学人书斋谈屑
        钟叔河先生的墨迹
        半月日札
        民刊主编访谈
        民间读书年会缘起
        由株洲读书年会想起
      辑三
        《多彩的旅程》编后絮语
        《我的书房》编后记
        《我的书缘》编后记
        《我的笔名》编后记
        《我的闲章》编后记
        一篇迟到的编后记
        忆与范用先生的交往点滴
        《沧桑片羽》编后记
        《龙套泪眼》编后记
        《碎梦难拾》编后记
        《絮语静流》编后记
        《西窗看花漫笔》后记
        《开卷闲话续编》后记
        《开卷闲话三编》后记
        《开卷闲话四编》后记
        《开卷闲话五编》后记
        《开卷闲话六编》后记
        《开卷闲话七编》后记
        《开卷闲话八编》后记
        《开卷闲话序跋集》后记
        《开卷闲话九编》后记
        《寓记》编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收入作者董宁文十余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与学术界、文学界、艺术界诸多名家交往的随笔数十篇,反映出当今读书人的阅读取向与趣味。具有很强的资料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精彩内容
       访北山老人——记施蛰存施蛰存先生是一位令我仰慕的文坛前辈,以前只能从施先生的文章及相关的研究资料中远观先生,并不奢求哪一天可以拜晤先生。前些年,因了编辑《译林书评》小报的机缘,结识了与施先生颇为亲近的沈建中君。尔后,想得到先生签名本亦想拜见施先生的念头开始萌动。心想,建中君大约会对我的愿望的实现有所帮助。
      一九九六年底前后,我与建中君谈及这些想法,他答应在适当的时候,促成我的梦想成真。于是,我尝试着将一册《施蛰存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八月第一版,一九九一年一月第二次印刷)寄给建中君,请他在适当的时候请施先生签名留念。数月后的一天,我收到了建中君寄回来的施老签名本,在书的扉页上,施老题道:“宁文同志留念。施蛰存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几年后,大约是在一九九九年的春夏之际,我借出差上海之便,与建中君在延安饭店会面,自然提及想去看望一下施先生的愿望。建中君说下午正好要去施先生家办一
      些事,于是相约在施先生家见面。
      下午四点三十分,我准时来到施先生家里,看见建中正陪着施先生说话。坐在书桌后的施先生身穿睡袍,戴着
      助听器,叼着一支大雪茄。
      建中向施老引见了我,施老微笑着说:“请坐。”我即拿出带去的几期《译林书评》给施老看,并说以前曾寄过几期给他,他说没有见到,没收到过。当我指着报上赵萝蕤先生的照片说这是沈建中所摄,施老带着浓重的方言
      说:“赵萝蕤与陈梦家结婚时,钱锺书吃醋,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我告诉施老,赵萝蕤已于一月五日在北京去世,建中接话:“赵萝蕤是突然死的,里面有些问题,她的助手刘树森给我写信说详情北京面谈,信上写不方便。”我问施先生知道不知道章克标,施先生说知道,并说三十年代开始弄文学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章克标年龄最大,排第一位,今年九十八岁;冰心第二,九十六岁;巴金第三,九十五岁;我第四,九十四岁;柯灵第五,九十岁;柯灵(一九)三九年才开始写文章,他沾了三十年代的一点边。章克标身体很好,其他几位都不行;我现在病没有,力气也没有,老了,没用啊!”当我谈到韩沪麟时,施老说:“我为他的官司还写过文章,现在不知怎样。”我说:“官司还没结束,去年南京似乎还开过一次庭。”施先生说:“韩沪麟其实与这场官司不搭界的。”施老曾为此事专门写了两篇文章支持韩沪麟。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一日,《新民晚报》曾刊出施先生写的《是谁侵害了他们的名誉?》一文,这篇短文表明了施先生对一位普通译者的关注,这篇文章这样写道:有一个旅居法国的中国女士,写了两本小说。有一个中国翻译家,把其中一本译为中文,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印行。有三个旅居国外的男女,认为这两本书侵害了他们的名誉,千里迢迢,到中国来对译者及出版社提起诉讼
      ,理由是译者及出版者侵害了他们的名誉。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