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淘书宝店
  • 牟世金文集(全6册)

牟世金文集(全6册)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ISBN:    9787020154180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ISBN:  9787020154180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657.18 8.0折

定价 ¥81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9-12

    数量
    库存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31375303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牟世金(1928—1989),重庆忠县人。1948年四川省立万县师范学校毕业,1949年任忠县南中学语文教员。同年12月考入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二野十一军军部,寻调海军青岛基地,1955年转业到地方。1956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任助教,1978年升讲师,1980年升副教授,1983年升教授。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心雕龙研究室主任、山东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光明日报》《文史哲》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十几种,代表作有《文心雕龙研究》《文心雕龙译注》《雕龙集》《雕龙后集》《刘勰年谱汇考》等。牟世金是著名的《文心雕龙》研究专家,被称为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的“功臣”。

      目录
      第一册

      文心雕龙研究

      第二册

      文心雕龙译注

      第三册

      文心雕龙精选

      刘勰和文心雕龙

      第四册

      刘勰年谱汇考

      台湾地区文心雕龙研究鸟瞰

      文学艺术民族特色试探

      第五册

      雕龙集

      雕龙外集

      第六册

      雕龙后集

      内容摘要
      《牟世金文集》六册,收入著名的《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牟世金的《文心雕龙研究》《文心雕龙译注》《文心雕龙精选》《刘勰和文心雕龙》《刘勰年谱汇考》《台湾文心雕龙研究鸟瞰》《文学艺术民族特色试探》《雕龙集》《雕龙外集》《雕龙后集》等十种著述。其中《文心雕龙研究》和《文心雕龙译注》都已经是研究《文心雕龙》的经典著作;《雕龙集》《文学艺术民族特色试探》是古典文论研究的上乘之作;《刘勰年谱汇考》《台湾文心雕龙研究鸟瞰》是精深的《文心雕龙》专题著作。《牟世金文集》是对牟世金古典文论研究的首次编辑,汇聚了牟先生的主要论著,是对牟世金学术成果的全面呈现。

      精彩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国古代文论的典型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更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也大都是批评家、理论家,他们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评论前人的得失,逐步形成一整套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它在指导历代文学创作中,又不断丰富发展着。虽然古今有别,但这个发展过程至今并未结束。割断历史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任务是从今天的现实出发,用新的观点和方法来继承它,发扬它。台湾的学者常讲“复兴中华文化”,这固然反映了他们爱国自尊的精神,但仅仅“复兴”是不够的,历史的必然规律是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何况今日之中国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理论,虽然出现过全盘欧化的浪潮,有过照抄苏联的倾向,但这不仅在五千年文明史上是极为短暂的时刻,并没有动摇或改变广大读者和作者喜闻乐见的传统观念与形式,即使少数最时新、最洋化的文学论著,也很难完全脱离民族文化的轨道。近年来,怎样建立一套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已为广大的文艺理论研究者普遍重视了。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各个方面都必须走我们自己的道路,有着优良传统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自然不能例外。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总结古代文学艺术的传统经验,清理构筑古代文艺理论的理论体系,探讨其发展规律和民族特色等,无疑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西方的文艺理论,自然是应该吸收和借鉴的,但要适合我们自己的文学发展道路;建立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学理论体系,就必须以唯物史观作指导,总结数千年来我们民族文学的发展规律及种种优秀的、深入人心的传统经验,再从今天的现实出发,加以发展创新。
      以“体大虑周”称著的《文心雕龙》,确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典型,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个典型,对总结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经验,是有重要意义的。1983年,周扬在参加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大会期间,对《文心雕龙》的典型意义做了重要评述:中国的古代文学理论遗产也十分丰富、十分宝贵。特别是《文心雕龙》,在古文论中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它是中国古文论中内容最丰富、最有系统、最早的一部著作,在中国没有其他的文论著作可以与之相比……这样的著作在世界上是很稀有的。《文心雕龙》是一个典型,古代的典型,也可以说是世界各国研究文学、美学理论最早的一个典型,它是世界水平的,是一部伟大的文艺、美学理论著作。我看可以称得起伟大两字。在文论这个范围里,一千多年前能写出这样的著作,恐怕世界上很难找出来……所以,《文心雕龙》这部书的价值,还有充分估价的必要。它确是一部划时代的书,在文学理论范围内,它是百科全书式的。《关于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4期。这段话充分肯定了《文心雕龙》的历史地位、它的世界价值和典型意义,这对我们认识《文心雕龙》的重要性是十分有益的。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周扬指出这部伟大著作的百科全书性质,它启示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此书的典型意义,从而理解和全面系统地研究这部著作,对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何其重要。
      《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典型意义,主要就在它可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的文学概论。在这点上,中国古代大量文学理论著作,确是没有第二部可以与之相比的。《文心雕龙》的典型意义,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典型的时代。
      从《文心雕龙》产生的时间看,它不仅是古代文论方面“成书之初祖”(章学诚),且产生在中国古代文学走上“自觉时代”之后。这点是很值得注意的。由魏晋而齐梁,古代文学在独立自觉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进入了古代文学的成熟阶段。这时,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鲜明的作家风格,且为艺术而艺术的流弊有了充分的暴露,古与今、质与文、通与变、形与神以及文与道的关系等贯穿于整个古代文论发展中的矛盾斗争,都已充分展开,给刘勰总结古代文学中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创造了条件。所以,刘勰所处的历史时期,本身就是一个构筑典型的古代文论的典型时期。
      二、集前代文论之大成。
      刘勰之前的文学理论虽还不多,但从儒家五经和先秦诸子以来,有关的论点散见于各种典籍者仍不在少数。对先秦以来的文学理论和各种有关论点,《文心雕龙》虽非搜罗无遗,就主要方面看,视为集大成之作是当之无愧的。孔子的诗论自不必说,其据《周易》《尚书》《乐记》等以立论者,比比皆是。汉代的《毛诗序》、扬雄、桓谭、班固、王充等,刘勰对其有关论述吸取甚多。如扬雄的“征圣”“宗经”观,“心声”“心画”说,“丽则”“丽淫”论,是《文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以后,曹丕的“文气”说、文体论,陆机的创作论、构思论,挚虞的流别论等,更为刘勰所直接继承。《文心》的文体论、艺术构思论、风格论等,都与《典论·论文》《文赋》《文章流别论》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它如文质论源于孔子,通变论源于《周易》,定势论取兵家之说,养气论用王充之论,声律论取永明以来的新成就,比兴论是汉人释诗的新发展,文学与时序、物色的关系,则吸取了《乐记》《毛诗序》以来有关论述的精华。总之,从《文心雕龙》的基本观点,到全书各种重要理论,无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构筑而成,并做了程度不同的新发展。郭绍虞早就谈到:他(刘勰)是以儒家接近现实主义的理论为中心,而又不局限于儒家之道,所以同时也能吸收形式主义文学的理论。《征圣篇》说:“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他是本于这样的理解来折衷,来统一矛盾,而集以前文论之大成的。《试论〈文心雕龙〉》,《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下编第19页。这不仅说明《文心雕龙》是集大成之作,更说明了它之所以能集大成的原因。这段话还可以给我们以更多的启示:正因刘勰“不局限于儒家之道”,所以能吸收诸子百家之说。凡有助于说明某种文学现象或文理,则无论道家、法家、名家、兵家、玄学家以至佛教学说,即使是只言片语,甚至是刘勰大力反对的谶纬诡说,其“有助文章”者,也加以吸取或肯定。正因如此,他就能更为深广地集前代文论之大成,而使《文心雕龙》在古代文论中具有充分的典型意义。
      三、论述的全面。
      周扬认为《文心雕龙》“在文学理论范围内,它是百科全书式的”。这正是此书成为古代文论之典型的重要原因。用刘勰自己的话来说,他写此书是要“弥纶群言”,企图使读者以此“按辔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亦几乎备矣”(《文心雕龙·序志》,以下引本书只注篇名)。要对各种文论进行综论,使人能从容应付于纷纭挥霍的文坛,就不能不求其全备。由于本书著者的“深得文理”沈约评语,见《梁书·刘勰传》。,又集前代文论之大成而加以发展,《文心雕龙》就不仅在当时,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文论中,也可说“几乎备矣”。是以直到清代,论者仍称扬如此:黄叔琳:刘舍人《文心雕龙》一书,盖艺苑之秘宝也。观其苞罗群籍,多所折衷,于凡文章利病,抉摘靡遗。缀文之士,苟欲希风前秀,未有可舍此而别求津逮者。四部备要本《文心雕龙》序。
      张松孙:萃百家艺苑之精,研众体词场之妙,随人变幻,归我折衷,著论者五十篇,示津梁于千百载。……故历唐宋元明,为《艺文志》不祧之目;直比经史子集,为弦诵家必读之书。张松孙辑注本《文心雕龙》序。能够历唐宋元明,直到清代,仍被视为“艺苑之精”“必读之书”,岂非整个封建社会文论的典型。这种典型意义,固然与《文心》论述之精有关,但和它的“文章利病,抉摘靡遗”,萃百家之精,研众体之妙,以及体大虑周等是分不开的。
      《文心雕龙》的全面性,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对各种文体的全面总结,一是对文学理论的全面论述。文体论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研究者认为其所论文体多非文学作品,有的甚至斥之为“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用西方的观点或现代“文学概论”的定义来衡量所然,如果从中国古代文论的实际出发,就不能不承认文体论正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相当周全的文体论,《文心雕龙》就不会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典型。王瑶早就谈到:“中国的文学批评,从他的开始起,主要即是沿着两条线发展的——论作者和论文体。一直到后来的诗文评或评点本的集子,也还是这样。”又说:《文心雕龙》这部“中国文学批评的专著,也还是如此。全书五十篇中,关于辨析文体的,自《辨骚》讫《书记》,即达二十一篇;散见于其他各篇的句子还有不少,可知这个现象的重要性了”《文体辨析与总集的成立》,《中古文学思想》第124—126页。。这种重要现象,正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心雕龙》,正是如实反映了这种特点。《文心雕龙》中论及三十五种文体:骚、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此外,有的一体之内,还包括几种文体,如杂文中的对问、七、连珠,书记中的谱、籍、簿、录等,甚至在后世文人也大多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笑话、谜语、谚语之类,《文心雕龙》也包罗无遗。这就是说,从先秦到六朝期间的一切文体,都做了全面的总结。在这些文体中,确有不少并非文学作品,这是否改变了《文心雕龙》全书的性质,是否因此而认为它不是文学理论,只是“文章理论”,是否要取消这部“文章理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资格,留待后面再说。从所有的中国文学批评史都无一例外地以《文心雕龙》为重点可知,这种疑问并无细究的必要;而所谓“文体论”原非著者的说法,刘勰自己称这部分为“论文叙笔”。《文心雕龙》何以要用巨大的篇幅来论文叙笔,就留在《论文叙笔》的第五章再予探讨。这里只图说明,《文心》对当时已有文体的论述是全面的,这是它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具有典型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文心雕龙》相当全面地论述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种种重要问题。从《神思》以下,刘勰用二十四篇专论,对艺术构思论、风格论、风骨论、通变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声律、对偶、比兴、夸张等修辞方法,从语言文字的运用,到谋篇布局之类基本理论,都分别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论述。在一系列专论中,又涉及到创作修养、形象思维、想象虚构、意象和意境、抒情与状物、形似与神似、写真和诡奇、艺术形象和艺术概括等许多重要理论问题。这些论述,不仅初步揭示了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且如风骨论、比兴论、声律论、形神论等,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特殊规律;其他诸论,即使最一般的形象问题、写真问题等,也无不具有中国古代文论所独具的特色。对于中国古代文论民族特点的形成,《文心雕龙》是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的,正因如此,它才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典型,它的重要意义才历久不衰,并直到今天还愈来愈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四、体系的完密。
      《文心雕龙》虽博采百家而内容庞杂,但既非客观的兼收并蓄,亦非漫无组织的大杂烩。它有自己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中,它是“弥纶群言”而自成体系的。这点已为古今中外的研究者所公认。美国华盛顿大学施友忠在他的英译本《文心雕龙》序中说:“刘勰是以全面系统地论述文学批评的原则为己任的”,他的著作“在表面的混乱之下具有内在的完整性”《文心雕龙学刊》第2辑第356页。。日本负有盛誉的汉学家吉川幸次郎早就谈到:“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的经典著作,而且是同类书中唯一自成体系的巨制。”《评斯波六郎〈文心雕龙原道、征圣篇札记〉》,《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第31页。吉川的高足——京都大学著名“龙学”家兴膳宏1984年来华参加中日学者《文心雕龙》讨论会时说:“《文心雕龙》规模宏大、体制详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了不起的杰作。在西欧早期的古典文艺理论中,如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就没有《龙》著那样的系统性。”《〈文心雕龙〉在日本》,《文学报》1984年11月29日。这些评论,基本上都符合实际,《文心雕龙》确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中自成体系的典型。
      《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由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作家论和批评论四大部分组成。总论提出全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文体论部分即用这种基本观点来论析各种文体的发展情况,总结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然后在这些实际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对种种创作理论进行专题研究,也就是贯彻总论精神的创作论。最后以总论的基本观点为指导,评论作家的才能和品德,研究文学批评和鉴赏的原理与方法。在这个体系中,不仅各大部分先后有序,各个部分的篇章次第,也有严密的安排。特别是《神思》以下各篇,虽是一题一论,各自独立成篇,而各篇之间又前呼后应,连贯成一个整体。《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下面将作具体探讨,以上只是就其大致结构,说明此书以其完整的体系而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典型。
      日本九州大学教授冈村繁曾说:“最初,战后日本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不约而同地在若干大学里,都从《文心雕龙》的精读和研究开始起来。”《日本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况》,《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第297页。这种“不约而同”地精研一部十五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古籍,岂能是一种偶然现象?以上所述说明,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中,堪称集大成之作的,只有《文心雕龙》;论述最全面,最系统的,也只有《文心雕龙》;一言以蔽之曰:《文心雕龙》确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典型。而日本汉学家则可谓中国古代文论的知音,其“不约而同”,就是自然而必然的了。国外的学者要了解、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岂能不通过或舍弃这个典型?目前,国外《文心雕龙》的全译本,除美国一种、日本三种外,法国朱利安的法译本也即将问世。至于节译、选译和研究论著就更为众多,且有与日俱增之势。这不仅说明《文心雕龙》为国外研究者注目的典型,更说明《文心雕龙》本身就是世界文艺理论史上的一个典型。
      既然《文心雕龙》是这样一个典型,我们就有必要、有任务研究这份珍贵的遗产。一方面,对这个世界意义的典型来说,要研究它为中世纪的文艺理论做出了什么贡献;另一方面,对这个中国古代文论的典型来说,既要研究它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特殊规律做了什么总结,也要研究它对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有何阐述。两个方面都很重要,但无疑应从后者着手,并以此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这不仅因为研究古代文论主要是为了古为今用,为了从这个古代的典型中找到发展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借鉴,且如王元化所说:“像《文心雕龙》这部体大虑周的巨制,在同时期中世纪的文艺理论专著中还找不到可以与之并肩的对手,可是国外除了少数汉学家外,它的真正价值迄今仍被漠视,甚至很多文艺理论家还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这原因除了中外文字隔阂,恐怕也由于还没有把它的理论意蕴充分揭示出来。”《文心雕龙创作论》1979年版第71页。这是很值得海内龙学工作者思考的。只有充分揭示其真正价值和理论意蕴,这个典型才能在现实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它的存在也就不会被人漠视而得到应有的历史地位了。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