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淘书宝店
  • 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

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 ISBN:    978750465558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 ISBN:  978750465558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27.35 7.0折

定价 ¥39.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9-11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1677578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的货币理论书,第一本发起货币思想革命的书,第一本颠覆西方货币主义的书。
      破解了股市涨跌、美元升贬之谜,揭开了印钱消费、货币放大之谜,重解了通货膨胀、金融争战之谜。
      本书从货币这个构成当代金融资本社会生产的基础开始,依据历史的和现实的逻辑,揭示货币本质属性、运动过程、生存条件、运行规律、社会财富依货币而生长的规律、由货币事件所引起的各经济关系发生过程,解开国家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而生长财富的秘密。

      作者简介
      蔡定创,金融投资人,独立财经评论员。省级信息中心工作。历任IT公司,金融投资公司总经理。对马克思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我国经济理论与实践、证券投资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关注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实践,是“草根网·草根智库”最受欢迎的作者之一。在《改革内参》、《南风窗》等杂志和网络上发表过200多篇关于财经、改革、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文章。

      目录
      第一章  打开迷局的钥匙:货币是什么
        1.1  商品货币论
        1.2  缺少“价值”的货币定义
        1.3  货币的初次功能分化:纯金本位制
        1.4  国家强制发行货币:金块本位制
        1.5  货币国际化:金汇兑本位制
        1.6  黄金信用也不够:金本位制货币体系最终解体
        1.7  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
        1.8  货币的本质属性与信用货币体系
        1.9  货币重新定义
        1.10  货币理论的历史
      第二章  国家信用与价值:货币发行之谜
        2.1  十三万亿货币发行价值哪里去了?
        2.2  欧美国家货币发行制度变迁
        2.3  中国的货币发行
        2.4  各国货币发行制度比较
        2.5  信用货币怎样创造价值?
        2.6  怎样发行货币才会创造价值?
        2.7  不同发行窗口的价值意义
        2.8  混乱的货币层概念
        2.9  按照本质属性进行货币分层
      第三章  银行信用与价值:货币派生之谜
        3.1  金融危机时货币去哪了?
        3.2  货币派生原理
        3.3  派生的“货币”不是货币
        3.4  银行派生货币的信用条件
        3.5  货币乘数原来是流通速度
        3.6  金融危机时的货币乘数
        3.7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3.8  商业银行信用丧失是金融危机的根
        3.9  利率如何影响派生货币的量
        3.10  西方货币流通速度理论出错的原因
      第四章  股市价值创生与湮灭:货币放大之谜
        4.1  中国人的巨大困惑
        4.2  股市的起源与历史
        4.3  股市的财富本质与作用
        4.4  股市创生价值原理
        4.5  一个创生价值的模型
        4.6  财富效应的研究成果
        4.7  算计股市的各种公式与应用
        4.8  股市货币放大
        4.9  研究股市财富效应的方法
      第五章  投资、消费与股市:货币三大需求揭秘
        5.1  货币分类: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
        5.2  资本循环对货币的需求
        5.3  资本货币需求实证分析
        5.4  消费过程对货币的需求
        5.5  股市对货币的需求
        5.6  货币需求新公式
        5.7  一个简单的货币流通模型例证
      第六章  被忽视的内供给:货币的内外供给揭秘
        6.1  货币外供给公式
        6.2  股市价值输出影响货币供给
        6.3  被忽视但更为重要的货币内生供给
        6.4  货币升值与否:增发消费货币的奥妙
        6.5  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区别再考察
        6.6  货币内供给公式
      第七章  投资与消费的均衡:经济高速增长揭秘
        7.1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的总供需平衡
        7.2  投资与消费均衡模型演进
        7.3  投资与消费均衡线
        7.4  再生产均衡方程式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7.5  用宏观经济模型演进均衡与增长的关系
        7.6  均衡与就业
      第八章  印钱消费?破解滞涨迷局
        8.1  凯恩斯革命
        8.2  凯恩斯“滞胀”的难解之谜
        8.3  投资货币过剩
        8.4  印钱消费规律
        8.5  印钱消费规律适用条件
        8.6  印钱消费规律的历史例证
        8.7  货币放大规律
        8.8  消费需求决定发展速度
        8.9  股市促进经济发展的例证
      第九章  货币大循环:破解金融争战迷局
        9.1  虚拟经济重新定义
        9.2  双轮经济
        9.3  “双轮经济”中的货币运行规律
        9.4  “双轮经济”的平衡与自激
        9.5  “双轮经济”的平衡条件
        9.6  再论商业银行与金融危机
        9.7  金融衍生品市场争战
        9.8  关于财富的新定义
      第十章  战略转型:中国的民富国强之路
        10.1  “资源经济”论
        10.2  强国金融:人民币国际货币化
        10.3  金融强国:虚拟经济条件下国家发展新战略
        10.4  实现内需驱动经济转型
        10.5  宏观调控体系新思路
        10.6  建立劳动与资本共享经济体


      内容摘要
       本书不同于偏重实证、经验的西方传统经济理论,那样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更重视宏观总体的把握、逻辑的思辨。本书从货币这个构成当代金融资本社会生产的基础开始,依据历史的和现实的逻辑,揭示货币
      本质属性、运动过程、生存条件、运行规律、社会财富依货币而生长的规律、由货币事件所引起的各经济关系发生过程,解开国家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而生长财富的秘密。
      第一章主要通过货币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考察,揭示“金本位制”为何必然体解,回答为什么黄金用作货币的信用也不够,货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信用货币的功能已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二章通过对国家信用创造价值的原理分析,揭示货币的价值发行原理,回答怎样发行货币才会创造价值,货币发行窗口有什么区别,为什
      么我国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会产生双倍于两万亿美元的损失。
      第三章通过对商业银行信用性质的考察,揭示商业银行派生的货币
      与央行发行的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实质是什么,从而揭示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回答金融危机时的货币去了哪里,为什么伯南克需要开着直升机“撒钱”而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第四章通过股市价值原理分析,前所未有地揭示出有市场需求的生
      产能力也能通过交易创生价值,发现客观存在的“货币放大”规律,从而解答一系列的传统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使货币理论与经济现实得以贯通。
      第五章揭示现代经济过程对货币并不仅仅是交换媒介的需求,而是有三大货币需求,从而完满地解答了为什么经济的增长总是与货币数量的增长相关,为什么紧缩货币会引发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第六章揭示货币不仅有央行的外供给,更重要的是货币的内供给机制,内供给产生了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不平衡,使货币的内循环出现困难。货币的外供给也不仅仅是央行的发行,股市的财富效应也成为货币供给源。进而解释诸多现实中十分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汇率、币值的变化问题,美元的涨跌同道琼斯指数负相关这一世界性难题。
      第七章通过社会再生产运行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演绎,揭示增长与发展对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分配比例均衡的依赖关系,解密经济增长的内动因。
      第八章通过对消费需求补缺口的分析,发现当代经济客观存在的“印钱消费”规律,从而回答了凯恩斯主义后美国经济依赖美元国际货币地位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畸形的发展模式为什么能够生存,也回答了为什么美国有天文数字的巨量债务而美元仍然不倒,为什么我们有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反而更穷,我们能不能印钱消费等等人们百思不解的难题。
      第九章揭示当代经济由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双轮驱动”的特点、
      经济的自激规律、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预防危机的办法,揭示了当代金融争战的方向与制高点。
      第十章为圆我民富国强之梦,在当代经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关于国家发展问题的建言。


      精彩内容
       根据货币是“有等同价值或等同价值保证的交换媒介”的定义,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其本身必然有价值,没有价值不能成为货币,不管这个价值的载体是商品,还是纸币、电子货币。国家信用能创造价值,主要
      就是因为货币发行,并在货币发行中实现。
      货币价值发行是创造价值到实现价值的过程。以国债发行渠道为例:设财政部专为货币发行设置国债10万亿元,中央银行印刷10万亿元货币购入这些国债存入国库。财政部获得10万亿元货币用作社会福利购买,由此财政部获得10万亿元的商品价值,10万亿元货币则流人社会进入货币流通。与普通商品不同,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在完成一次交换后,需要等待和进入下一次交换,这就造成社会对货币有一定流通使用量需求。这个流通使用量,使发行货币投放市场后,会一直滞留在市场上流通,不再返回发行者手中。而财政部为此而发行的10万亿元国债则可锁在央行仓库永远不用赎回。财政部用这10万亿元通过购买全民福利实现了对货币发行价值的永久占有。通常基础货币是社会流通对货币需求的最低值,基础货币发行量也是社会流通对货币的永久占用量,永远在流通中不用收回的量。由此我们也可将基础货币发行量看做是货币发行价值创造量,也是社会流通对货币价值的占有量。
      如果将货币看做是无价值的交换媒介,基础货币通过中央银行资产的形式发行出去会怎么样?结论是,那将导致严重的社会供需不平衡,社会生产畸形发展。下面详例考察:中央银行全部货币发行都采用向商业银行贷款、贴现的方式。假如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得10万亿元货币贷款,这对中央银行来说是资产,对商业银行来说是负债。商业银行对此10万亿元货币,只有通过向居民、企业户贷款的方式才能使货币流向社会。特别要提示注意的是,此与财政部向社会购买商品发行货币的渠道与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财政部向社会购买商品发行货币,社会中的居民与企业是以自己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获得货币,这时其手中所持有的货币价值所有权是自己的商品通过价值
      交换而来,居民与企业实现对手中货币的价值占有,并可与社会生产、商品供求脱离关系。因而此时的货币是可以任意滞留在货币所有者手中的。
      但是,居民与企业如果从银行贷款中所获得的货币则大不相同,其手中所
      持有的货币是通过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负债。居民与企业的负债是强制必须要还的,那么就必须要出售等值的商品或劳务才能实现对此货币的持
      有。当社会所有成员都必须要通过出售商品才能实现对货币的价值持有时,按照社会总供需平衡原理,社会就会因需要持有10万亿元货币,从而有10万亿元的商品永远没有买家,社会总供需就存在一个10万亿元的商品需
      求缺口。这个需求缺口会造成社会生产供需不平衡:一是生产萎缩社会消费水平创新低,二是货币升值。
      因此,作为社会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通常称为基础货币的发行必须是通过财政赤字,或者是通过永不偿还的国债等国家占有其价值的形式发行,其价值才会被创造出来。用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方式、贴现方式发行货币的过程不会创造价值。基础货币发行价值创造是客观的要求,是价值规律的体现。基础货币的数量通常也就是一个国家在货币的发行中通过国家信用所能创造的价值总量。
      我们可以用黄金来作比较,以理解货币发行价值创造。在贵金属货币
      时代,国家必须生产出最低约达到国民经济总量1/3的黄金用作基础货币
      ,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现在用国家信用货币替代这种对黄金的生产,这也就是说国家用信用创造出与黄金等量的价值。
      通过考察美元货币发行也可证实国家信用货币发行创造价值。
      美联储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三条渠道:购入美国政府债券、再贴现贷款和持有黄金及特别提款权。其基础货币的发行投放渠道是通过买人美国联邦政府债券,再贴现贷款主要用来调节临时的余缺。美国财政部以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向美联储融资用于财政支出,而基础货币是市场流通中必需
      的货币,因为不会再返回,美国财政部就可以永远占用同等数额的债券融资额度而不用归还。因此,是美国的财政部实现了对货币发行价值的真正享有,美元货币通过财政部对社会商品的购买,财政部获得了商品,社会获得了美元流通,企业、居民获得了对美元的持有。这是一个完整的价值
      转移过程。因美元为国际货币,美国的财政部不仅享有了对国内的基础货币的发行价值,而且享有了对国际货币发行的价值。据统计,至2003年,美元国外流通的基础货币总量约为4319亿美元,2008年初美国国内基础货币发行量为8143亿美元。此不包括美国债券替代的货币发行,美国用债券替代的货币发行数额数10倍于其基础货币。虽然从理论上说这些债务货币
      的价值终将归还债权国,但实际上至今仍在快速增加着。
      不仅于此,美国还有一种隐蔽的货币发行渠道,就是通过财政赤字发行美元。例如,1940~2008年,美国累计财政赤字5.2万亿美元。赤字财政的价值享有权无疑也是美国财政部。两种渠道发行的货币量当超过国际社会的持有与流通需要量时,美元货币才发生贬值。
      我国基础货币发行方式通常用:(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国债;(2)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4)财政部发行通货。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国债,永久不用归还的部分就是由国家享有发行所创造的价值。十分可惜的是,这部分货币的发行量十分微小。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货币发行渠道主要是买进外汇。用买进外汇投放人民币替代货币发行。再贷款和再贴现业务操作比例也很小,对我国基础货币的发行影响不大。至目前为止,我国基础货币的需求量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但两万亿美元外汇替代的人民币就高达13.67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全部为外汇储备所替代。国民不仅没有从货币发行的价值创造中获得丝毫的好处,还要为央行采取央票、存款准备金率方式锁定的高出基础货币量的7700亿元人民币支付利息。P28-30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