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淘书宝店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1部科幻电影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1部科幻电影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 出版社:    中央编译
  • ISBN:    9787511715289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中央编译
  • ISBN:  9787511715289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32.20 6.7折

定价 ¥4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9-03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九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4.2% (1508笔)
    好评率
    99.98%
    发货时间
    6.53小时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艺术
      货号:
      2484099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史蒂文·杰伊·施奈德(StevenJaySchneider)是一位颇为内行的恐怖片鉴赏专家,其撰文著述、教学授课成果颇丰,涉及电影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审美学、心理分析,乃至血腥恐怖片的观赏乐趣。为编写本书,他从世界各地集结了50余位最优秀的撰稿人、评论家、影评人、教授、影迷和电影人。
      这个团队由最出色的影评撰稿阵容组成,其成员既有巴黎《世界报》旗下的Jean-MichelFrodon,也有东京《潜流》杂志旗下的藤原敏史,其他成员分别来自《帝国》《视与听》《滚石》《纽约时报》《完全电影》《国际电影指南》《洛杉矶周报》《电影季刊》《华盛顿邮报》,以及CineAction,NME,TimeOut,Filmmaker,Moviemaker等媒体。 

      目录

      1900年代
      1910年代
      1920年代
      1930年代
      1940年代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1世纪
      索引
      撰稿人
      图片来源
      致谢


      内容摘要
       从低成本经典《飞侠哥顿》系列到《黑客帝国》中那CGI制作的绚丽世界,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影像一次又一次冲击着观众的视网膜,让观众在科学幻想的世界中跟随着主人公体验着紧张刺激的科幻之旅。伟大的科幻电影能将现实世界架空,玩弄物理定律,同时还让观众对影像中那未来世界的惊鸿一瞥着迷不已。这个时代,世界上可供幻想的领域已经所剩无几,但人类毕竟有着超脱现实的需要。通过评论家、电影史学家和学者们的独到眼光,《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1部科幻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世纪以来有关这一切的知识和想象。系好安全带,乘坐这枚火箭前往科幻的天堂吧!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1部科幻电影》作者史蒂文·杰伊·施奈德是一位颇为内行的影片鉴赏专家,其撰文著述、教学授课成果颇丰,涉及电影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审美学、心理分析,乃至血腥恐怖片的观赏乐趣。


      精彩内容
       法国电影并不以科幻片闻名,但法国却为这一电影类型的开端作出了巨大贡献。多亏了这个国家,以及生
      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乔治·梅里爱(GeorgesMelies)那梦幻般的作品,这一电影类型才迎来了它的开端。作为魔术师,梅里爱一生都致力于改进他的魔术技巧。1902年,通过借用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FromtheEarthtotheMoon,1865)和H.G.威尔斯(H.G.Wells)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FirstMenintheMoon,1901)里的素材,梅里爱向世人展示了更大的野心。
      《月球旅行记》讲述了一个探险故事。巴本福勒斯教授(BarbenfotJillis,Melies饰)带领的探险队乘坐一
      枚由巨型加农炮发射的炮弹飞到了月球上。不久后,他们被月球的原住民塞勒尼特人抓获,并被带到了塞勒尼
      特人的国王面前。最后他们成功逃脱并钻到炮弹里重新回到了地球,一个抱着炮弹不放的塞勒尼特人也跟着他们一起来到了地球。巴本福勒斯和他的同伴们通过展出塞勒尼特人获得了各种荣誉。
      《月球旅行记》具有早期电影的特点,同时也预见
      了这一艺术形式未来所面临的可能性。整部电影由二十
      多个镜头构成,其中大多数都是固定镜头。画面逼真度并没有成为这部电影的绊脚石,很多时候基本的透视法则似乎都被故意无视了。不过通过使用精心制作的背景板、活动部件、镜头剪切、画面叠化以及双重曝光等技
      巧,梅里爱把一个纯虚幻的世界营造得活灵活现。那时候在电影里露面的都是杂技演员、音乐厅歌手或舞者,受人尊敬的演员们都不愿意屈尊降贵出现在这种尚未被承认的艺术形态之中。对于包括埃德温·鲍特(EdwinS.Porter)在内的很多电影人来说,不论是从技术、叙事还是审美的角度,梅里爱那“不可能的冒险”都迅速成为了他们模仿的对象。即使在今天,炮弹击中月球一只眼睛的那个简短镜头依然是一个经典,并且看上去仍保有一丝诗意与滑稽的吸引力。
      据说梅里爱的这次太空之旅时长二十分钟左右(现存的胶片要短得多),即使是在那个时代这也是个极不寻常的长度。由于胶片是按米数出售的,所以《月球旅行记》那时的售价极其昂贵。一开始,导演的客户们(露天市场的组织者)都拒绝投入那么多钞票。不过,在一场反响异常热烈的公映之后,订单就滚滚而来了。
      这部电影的成功是国际性的,但并非所有的收益都直接进入了梅里爱的腰包——美国市场的盗版极其猖獗。有些事情真是永远都不会发生改变。
      火星之旅尽管画面有时令人吃惊,影像通常也很美,但霍格·梅德森(Holger-Madsen)的这部《火星之旅》(Himmelskibet)在特效上并没有什么创新。整部影片仍然沿袭了梅里爱《月球旅行记》的风格,缺少对外星
      世界的想象。火星在这里更像是一个隐喻,代表了作者对理想的人类社会这一概念的思考,有些类似于托马斯-摩尔(ThomasMore)的《乌托邦》(Utopia)。
      尽管如今已被遗忘,但这部电影在当时的丹麦是一部成本高昂的大制作,其中许多庞大惊人的场景在当时很值
      得夸耀。影片中的火星外景拍摄于哥本哈根附近的一个采石场。
      当今的观众看到以下的景象可能会惊讶万分:来自地球的旅行者受到了火星人的热烈欢迎,而那些火星人都是和平的素食主义者,远远超出了地球来客们那野蛮好战的进化阶段。地球探险队的负责人与美丽的火星小姐莉莉·雅各布森(LilyJacobsen)坠入了爱河,两人回到地球,四处宣扬宽容与和平的先进理念。
      除了宏伟的场景设计外,整部影片中没有任何地方显示出了火星或火星人与地球或地球人的不同之处。这是导演刻意设定的:外星人与地球人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他们在道德层面更具优势。在影片里,外星世界风格古典:外星人都穿着古罗马长袍,他们的社会等级结构也与柏拉图的理想类似——领导阶层全都是圣人与哲学家。
      一些人撰文指出这部电影中有许多的逻辑错误与荒谬之处:例如火星上太阳的大小和地球上一样;火星
      人的地球仪也是北极向上;火箭是飞艇式的并带有螺旋桨,而且它的飞行轨道是水平的…毫无疑问,问题还有很多。当然,这部影片里的情节被虚构出来时这些有关太空及太空旅行的科学知识还远未被普及。例如每颖星球的大气密度都是不同的,重力也各不相同。
      不过,在《火星之旅》拍摄之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丝毫没有结束的迹象,因此影片中所流露出的那种对宽容和平的向往就不能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火星人与地球人在这部电影里进行了可以说是电影史上最不具对抗性的一次跨文明会面。这是人类与外星人在银幕上的初遇,这一事实也使它显得更加具有悲剧性。P9-14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