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淘书宝店
  • 世界因你而美丽——志愿者访谈录

世界因你而美丽——志愿者访谈录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    9787513087056
  • 出版时间: 
  • 四部分类:    子部 > 艺术 > 书画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  9787513087056
  • 出版时间: 
  • 四部分类:  子部 > 艺术 > 书画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30.14 7.9折

定价 ¥3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9-03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国学古籍 > 社会文化
      货号:
      31739205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左晶,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毕业于吉林大学。主要方向为新闻史、大众文化。出版《大众文化视野下的畅销书研究》等多部专著,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子项目“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研究””新中国畅销书出版与阅读变迁研究”等课题。
      李瑶,北京印刷学院2019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曾担任《北京印刷学院校报》学生版主编,获得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作品创新大赛音视频赛道和新媒体赛道二等奖,校园风光摄影大赛二等奖。
      张客,北京印刷学院2019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曾担任2019级新闻班学习委员。参与多项新闻实践活动,曾获微拍中国罗平站全国大学生微拍大赛二等奖,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作品创新大赛图文赛道一等奖。

      目录
      目录
      将信仰书写为无悔岁月—— “最美志愿者” 叶如陵的如歌人生
      大山里走出来的“小太阳”
      夜寒风凉,你是凛冬的火光——访“北京市优秀巾帼志愿者”吴波
      李泽民:成为“泽民哥哥”的17天
      把国旗升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旗志”一直在路上
      王迈:感谢别人给自己机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走在面对生死的道路上——刘苡 青和她的临终关怀志愿者之路
      以真诚收获真心——访中国传媒大学支教学生黄馨仪
      渺小的光芒万丈——记厦门大学 “战疫无忧”云辅导志愿者张梦雪
      孩子的成长张立娟的修行
      滋养初心,淬炼灵魂——郭笑妍入滇支教
      奉送“心”粥的人
      陪伴着你,安详地走向最后
      周时雨入吉支教:用心支教用爱感受
      以爱为翼传递梦想与希望——记大学生支教老师王思林
      高一祯入陕支教一一心有所往, 终至所归
      支教:值得回忆一生的经历
      刘博元:做志愿是我很喜欢的事情
      把故宫的那些事-直讲下去——访故宫 义务讲解员李菁
      让生命跃出一方,翻山越岭——程有坤的骑行之旅.
      跌倒仍前行追光亦发光——首都学 雷锋志愿服务“首都最美志愿者”马菌访谈
      周延轶——以星火燎原之势,把桌游开进社区

      内容摘要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本书选取了22位志愿者,有在社区创办公益小屋的退休医生,有誓在祖国每一个角落举办升旗仪式的国旗班退役人员,有为病痛的孩子筹集资金的公益人物,有奔赴偏远地区一心支教的年轻人。22位志愿者的平凡事迹,体现了志愿者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这些公益人物事迹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传播正能量,彰显正面新闻的社会价值。本书适合新闻从业者阅读。

      精彩内容
       将信仰书写为无悔岁月——“最美志愿者”叶如陵的如歌人生
      采访人:杨雅兰眼前这位80岁的老人,头发花白、穿戴朴素整洁、
      站在小屋门口挥手送别刚刚来看病的病人。阳光恰好洒在他微驼的后背上。他就是“全国最美志愿者”“首都道德模范”—叶如陵。看起来朴实无华的他,背后却有着
      不平凡的作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在西藏驻守31年,支援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退休后回到北京,又当起了社区医生
      ,义务服务居民;除此之外,他还依旧坚持其他志愿服务活动。
      牢记雷锋奉献精神,无悔支援边疆建设1959年,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叶如陵备受鼓舞。
      雷锋对于他而言是无私奉献的榜样和忠诚爱党的旗帜。
      1962年雷锋同志去世后,叶如陵向上级递交了自己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简短有力地写着四句话:“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忠诚于党。”1964年,24岁的叶如陵从南京医学院医疗整形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中国医学院工作。“要去就去最苦的地方”,这是叶如陵当时的第一想法。在当时的西藏,全区只有3所藏医机构,没有一张病床,西医西药几乎是空白。因此,他自愿报名参
      加西藏医疗队,带着新婚妻子张玉凤来到海拔5240米的生命禁区——昌都马查拉煤矿。
      初来西藏,这里极度缺氧、辐射强烈的自然环境使叶如陵的血色素高达23.9克,几乎是常人的两倍。他眼
      睛充血、嘴唇青紫、心脏扩大、呼吸困难,就连晚上睡觉也无法平卧。除去自然环境的恶劣,资源短缺也是叶如陵要面对的困难之一。由于海拔过高,吃饭也只能吃夹生的。蔬菜更是稀缺品,有一次矿上的一位工人偷偷给了叶如陵一颗莲花菜,他犹如珍宝般吃了一周才吃完。
      三年援藏期转瞬即逝,叶如陵本可以就此回到家乡,但他却依旧选择留在西藏。叶如陵内心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女儿。女儿一出生
      便断了奶,在北京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而叶如陵第一
      次见到女儿时,她已经四岁
      了。叶如陵内心也有过无数次的斗争,“但当我看到当地人期盼我留下的目光时,我觉得他们需要我”。于是这一留,便是31年。
      当时的昌都马查拉煤矿极度落后,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洗脸、洗澡,叶如
      陵在医学院学到的整形专业在这里完全派不上用场。看到这样的现状后,他开始自学脑外科,填补了神经外科的缺口;他还意识到高原医学的重要性,致力研究高原
      医学并发表了数篇文章及专著;除此之外,他看到援疆干部每日辛劳地工作,特意成立了干部保健处,为援疆干部倾心服务。在叶如陵的努力下,建设了西藏第一个三级甲等医院——西藏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在聘任我当院长之后,我知道这下我走不了了。我觉得我有义务建设我的第二故乡。”2000年,叶如陵到了退
      休的年纪。在他离开西藏的那天,脖子上挂了数百条洁
      白的哈达。
      投身社区义务服务,如
      歌岁月矢志不渝2000年叶如陵带着对高原雪山的眷恋、怀着对医疗事业的依依不舍回到了北京,他面前有这样两个选择:一是求安逸,安享幸福晚年;二是接受北京医院高薪聘请。叶如陵一时难以抉择。
      P1-4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