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淘书宝店
  • 广东中央苏区蕉岭革命简史/红色广东丛书

广东中央苏区蕉岭革命简史/红色广东丛书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21815020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16.06 4.2折

定价 ¥3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9-02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童书
      货号:
      31245974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第一节  中共蕉岭地方组织建立前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一、中共蕉岭地方组织建立前的状况
          二、马列主义的传播与五四运动对蕉岭的影响
        第二节  蕉岭党团组织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蕉岭的建立
          二、国民革命军东征的胜利对蕉岭的影响
          三、国民革命运动在蕉岭的兴起
          四、中共蕉岭九岭支部的建立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节  工农革命运动和武装斗争的开展
          一、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与中共蕉岭县委的成立
          二、新铺武装暴动
          三、工农武装斗争的开展
          四、中共蕉岭县委的改组与东江(蕉岭)红军独立营的建立
          五、蕉平红军独立营的组建与斗争
        第二节  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军蕉岭
          一、红四军入粤大捷
          二、南北礤人民热烈欢迎红四军
          三、红四军轻取蕉岭县城
          四、红四军途经新铺圩
          五、红四军对蕉岭的影响
        第三节  中共蕉平县委与蕉岭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一、三坑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和土地政纲的实施
          二、中共蕉平县委的成立与革命斗争的挫折
        第四节  蕉平寻苏区的形成与斗争
          一、蕉平寻地理位置及政治、经济概况
          二、蕉平寻苏区形成的历史背景
          三、蕉平寻苏区的建设
          四、蕉平寻苏区的反“围剿”等武装斗争
          五、蕉平寻的红色交通线
      第三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节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蕉岭的抗日救亡运动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二、东区服务队在文福的活动
        第二节  蕉岭地方党组织的重建与发展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形势与杭武蕉梅边的斗争
          一、抗战胜利后梅州的形势
          二、韩纵一支队在杭蕉梅边的活动与自卫斗争
          三、中共杭武蕉梅边县委的建立及其在蕉岭的活动
        第二节  中共杭武蕉梅边县委的重建与游击队的组建
          一、中共杭武蕉梅边县委的重建
          二、边县游击队摧毁南礤、北礤乡公所
          三、攻克蕉岭县城
        第三节  击退国民党对梅蕉武边的军事“清剿”
          一、击退敌人在蕉武边的三次进攻
          二、独七一中队在南礤的活动与小蕉坑战斗
        第四节  蕉岭的解放
          一、中共蕉岭县工委与县人民游击队的成立
          二、南北礤、高蓝区人民民主政府的成立
          三、黄沙坑伏击战
          四、解放蕉岭县城
          五、扫除长潭残敌
          六、抗击胡琏兵团残部窜扰,保卫新生政权
      后记


      内容摘要
       《广东中央苏区蕉岭革命简史》真实再现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蕉岭辖内血与火的革命历程。本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分为“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四章,合计约11万字。展现了蕉岭这片红色土地和战斗在这片土地上的英勇的蕉岭人民,为中国革命写下的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


      精彩内容
       第一节 中共蕉岭地方组织建立前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一、中共蕉岭地方组织建立前的状况蕉岭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西邻平远县,东南与梅县区接壤,北与福建省武平县、上杭县相连。205国道、国家高速公路网络主干线天汕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其中山地76778.51公顷,耕地8893.93公顷。
      蕉岭县历史悠久。县内新石器遗址的发现,说明三四千年前已有人类在此居住。汉朝时蕉岭县属揭阳县地,南朝齐以后属程乡县地。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后属程乡和平远县地。明崇祯六年(1633年)始设镇平县,隶属潮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乡升级为嘉应州,归辖于嘉应州。1914年为区别于河南省先已设置的镇平县,乃易名为蕉岭县。因城北有座小山岗称蕉岭,故名。
      19世纪40年代之前,蕉岭一直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840年以后,英国凭借坚船利炮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屈服,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侵人镇平县(1914年易名为蕉岭县)后,设立教堂,开办洋行商肆,倾销鸦片和洋货,并与封建官绅勾结,对广大农民进行精神麻痹和经济盘剥;农民的土地不断被侵占、兼并,生活更为困窘。到了民国初年,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军阀混战狼烟四起,豪绅官僚地主压迫剥削加剧,农民被迫破产,日益赤贫化。为封建势力所主宰的蕉岭社会,土豪劣绅权力很大,他们与官府沆瀣一气,狼
      狈为奸,对农民实行层层压榨,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在农村,绝大部分土地为公尝所有,但实际上掌握在乡绅、地主和管理人手中,85%以上的农民没有土地,全靠佃耕或租种公尝、地主的土
      地过活,受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这时的地租和高利贷是历代封建社会最为严重的。一般田租是租六佃四①,高利贷是借一还三,三四月份粮荒时借粮一担,夏收时则要还粮三担。
      此外,苛捐杂税名目繁
      多。农民除上缴朝廷的正税外,还要负担许多地主征收的各类杂税。光绪十五年(1889年)夏,镇平县普降暴雨,洪水肆虐。三圳的泗溪堤、冻车堤被冲垮,三圳一
      带无数农田被淹,房屋被毁
      ,饿殍遍野,满目疮痍,致使广大农村破产者甚众,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纷纷出走中国台湾、南洋谋生,有的被当成“猪仔”卖到南洋甚至美洲各地当契约华工。各地官吏还借实行“新政”,大肆搜刮民财,从州到各县、各乡保,无官不贪,无吏不污。政府完全无能力制止各地大小官吏的营私舞弊行为,一些土豪劣绅更依靠官府势力,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肆无忌惮,政治黑暗已达顶点,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二、马列主义的传播与五四运动对蕉岭的影响19世纪末,中国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响应和参加孙中山先生旨在推翻清朝、
      建立民主政府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1900年起,不少镇平籍华侨就开始跟随孙中山“澄清天下”,在南洋一
      带筹款、办报,支持孙中山,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镇平籍的丘仙根、钟公任、吴伟康、曾稚南、林修明、吴公辅、林梧冈、罗福星、邓祝三等先后追随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组织。他们与革命先行者一
      道,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而斗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P2-4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