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淘书宝店
  • 鲷与羊/一期一会

鲷与羊/一期一会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交大
  • ISBN:    978731316836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交大
  • ISBN:  978731316836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36.41 7.3折

定价 ¥49.8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9-02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童书
      货号:
      3856814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莫邦富著的《鲷与羊》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切入,趣谈中日文化的差异。从“海洋文化”到“大陆文化”,由“吃”及“文”,从餐桌上追溯两国语言文字的源流,再从这一源流回归生活日常的文化百态,从而展现中日文化碰撞中的妙趣,可谓是舌尖上的中日文化宝典。

      作者简介
      杨本明,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上海市日语中高级口译考试资格证考官、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晨光学者”,曾留学日本九州大学,现任教于上海理工大学。译有《春琴传》(谷崎润一郎)、《西方国情》(福泽谕吉)等名著,著有《同时代女性的言说——林芙美子的文学世界》、《新编职业日语》、《日本语听力》、《日本文学作品选读》等。
      莫邦富,旅日华人作家、经济评论家。至2017年共著有近60部日文作品。2002年至2011年,在《朝日新闻》上开设专栏,此外,在时事通信社、日本著名的经济信息平台——钻石在线、日本经济新闻的电子中文网站——日经中文网等诸多日本主流媒体常年拥有专栏。他的专栏言论是日本观察中国、中国声音进入日本的重要窗口。

      目录
      源自海味的文化和源自山珍的文化
        鲷和骆驼——各自的关键词
        白鱼和凝脂——美女的代名词
        愁煞人的鱼和家畜
        你能分别叫出猪肉和鱼肉各个部分的名字吗?
        中国人的忌口,日本人的补品
      生活中的海洋文化和畜牧文化
        礼品中的山珍与海味
        日中美食家的不同爱好
        在中国『肉食者』即为有钱人
        食不厌精
        中国的『八珍』之恋
        中国人钟情淡水鱼
      源自海洋文化和畜牧文化的词汇
        隐语和谦让语
        惯用语之趣
        汉字和会意文字
        国字和海鱼
        游刃有余
      后记


      内容摘要
       《鲷与羊》为“一期一会”之一,是旅日华裔莫邦富先生以其在日本几十年的丰富的生活体验(尤其是饮食体验)以及自己深厚的文化功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饶有趣味地对中日两国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进行了见微知著的描述,内容深入浅出,以小见大,此书短小精悍,文字优美流畅,正如唐诗所云:大珠小珠落玉盘。例如,表现女性美的“白鱼”和“凝脂”,集中显示了中日文化的差异——当中国文人骚客形容美人“指如削葱根”时,日本的文人墨客则以“白鱼”来形容(杜海怀在《白鱼与凝脂──从美女描述看中日文化差异》,载于《日语知识》2001年05期),语言的精妙和微言大义,尽在这细节之中。当你翻起这本小册子,或许会有王右军“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之感。


      精彩内容
       2遨游在日语的海洋、品味语言的芳香前几天,我从中国出差回来,在东京自己家的书斋里浏览外出期间积攒的报纸等,享受片刻闲暇的时光。看到2009年4月10日《朝日新闻》晨报一篇上题名为《在都市周边找寻日本故里》的连载文章。有一
      则标题为《昔日候鸟栖息地,今日遭遇突变》的新闻这样写道:“鹬、白鹆在居民楼和住宅区附近飞舞,平时很少出现在海边的赤味鸥也时常可见。福冈市的和白海滩以候鸟的栖息地而闻名。冬天有近万只栖息于此,春季退潮后亲子一同赶海,热闹非凡。
      “56岁的片冈佐代子4年前从东京搬到这里,从她家里可以俯视整个海滩。她被海边的鸟儿所吸引,穿过巷子来到了海滨。因地处博多湾深处,此处的大海风平浪静,住宅区和海滨之间甚至连海堤都没有。
      大海退潮之后裸露的沙质海滩绵延几百米,远处是一
      片寂静的大海。她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远浅’一词的意义。”“远浅”一词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我嗅到了多年来在日语研究中所追逐的题目的气息。
      我虽然明白“远浅”一词的意思,但是不能立刻找到确切的中文译文。查阅了词典,我的疑惑也如实地突现了出来。比如1979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日汉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浅滩(离大海或河岸很远)或近海浅滩。”大概因为没有相对应的专有名词,所以才加上了“离大海或河岸很远”的注释。
      在2002年日本小学馆出版的《日中辞典》(第二版)中,或许是为了尽量把它翻译得像专有名词那样,遂
      将其译为“平浅滩”。
      但是这两种译法如果反过来翻译,也就是从中文还原翻译成日文的话,就无法译回“远浅”一词了。
      中文辞典中没有“平浅滩”一词。也许它是一个用于与海洋相关的专业术语,但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等工具书中却没有收录,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是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另一方面,不管哪本中日词典都把“浅滩”翻译成了“浅濑”。
      “远浅”在日语中是一个很普通的词汇,一旦要
      译成中文,却变成一件极为棘手的事。
      说到“远浅”,我们会想起诸如“远浅之海”、
      “有明之远浅”(佐贺县有明海)、北海道的“远浅站”等词汇或地名;会联想到洁白的沙滩、平静的波浪等。如果将“远浅”限定为春天和初夏的背景下的话,视野里甚至会浮现赶海、拾贝壳等风景。赶海甚至被用作描述春天的专用词汇,但也可以视为迎接夏日的风景诗吧。
      我甚至从“远浅”一词中感受到了大海的气息,它飘逸到了毗邻东京湾的我家的客厅。
      就这样,在日常生活当中,对日文和中文进行比较,享受探索所带来不时的乐趣已经悄然成为我的生
      活习惯。
      要说起这种生活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必须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的时候谈起。
      从那时开始,我就开始探索日文和海洋文化的关系、挖掘潜藏于中文里的畜牧文化的基因。
      3《起风了》与鲷鱼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电影是伴随中国的改革开
      放登上历史舞台的。在改革开放初期,观看日本电影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条捷径。
      当时,我还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日语,疯狂地迷恋上了日本电影。有一天,和表妹一起去看电影,这部电影以堀辰雄的小说为蓝本,名字叫《起风了》。
      现在已经记不清电影的具体细节了,只记得在电影中,年轻的男主角喜欢上女主角节子,礼拜天经常去她家里玩。虽然当时是战争年代,但是由于节子的父亲是外交官,男主角每次去她家里总能受到一番款待。他不无感慨地说:“能够见到节子自然是很高兴,每次都能享用到普通老百姓无法享受的美味佳肴对我来说也是致命的诱惑。”男主角接着说“上个礼拜天,在节子家吃了鲷鱼
      。”我不由得惊叹道:“在战时还能吃到鲷鱼!”但是,当时坐在我旁边的表妹眼睛一直盯着屏幕,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惊讶。
      P6-9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