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千正旗舰版一正版促销
  • 正版现货国学常识曹伯韩著9787201138800新华仓库多仓直发
图文详情

正版现货国学常识曹伯韩著9787201138800新华仓库多仓直发

举报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R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20113880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15.26 4.2折

定价 ¥36.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3-22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7.75% (10347笔)
    好评率
    99.86%
    发货时间
    13.33小时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9288334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当代有名语言学家。曾任香港《华商报》翻译、桂林《自学》月刊主编、昆明《进修月刊》编辑,后于桂林师范学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第二研究室主任,《中国语文》编委等职。著有《通俗文化与语文》、《中国文字的演变》、《中国文法初阶》等语言学专著,以及《国学常识》、《民主浅说》、《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中国近百年史十讲》等文化普及读物。

      目录
      编例

       章 概说

       一 所谓国学

       二 国学在清代

       三 国学的分科

       四 国学的派别

       五 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六 欧美学术的影响

       七 “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八 国学与世界学术

       九 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一〇 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第二章 语文

       一一 研读古籍的阶梯

       一二 所谓小学

       一三 六书

       一四 字形的演变

       一五 字义的演变

       一六 训诂学

       一七 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一八 方言学

       一九 宇音的变迁

       二〇 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二一 双声叠韵

       二二 反切

       二三 四声

       二四 声韵学

       二五 字母

       二六 韵部

       二七 古音之推定

       第三章 古物

       二八 金石之学

       二九 殷墟发掘

       三〇 甲骨之学

       三一 古物与社会学

       三二 无文字的古物

       三三 古物与考证学

       三四 古物与古书

       第四章 书籍

       三五 传写本与刻本

       三六 版本之学

       三七 校雠之学

       三八 章句之学

       三九 目录之学

       四〇 图书分类法

       ……

       第五章 经学

       第六章 史地

       第七章 诸子

       第八章 佛学

       第九章 理学

       第十章 诗赋词曲

       第十一章 散文和姘文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

       本书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得益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英语学习爱好者的学习素材可谓五花八门,“听说读写译”均有海量学习资源,很多人反倒觉得眼花缭乱、无从选择了!“Less is more.”这句话对于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来说永远是金玉良言。读者不禁会问:既然无从选择,那选择什么?什么材料学习起来用时最少、提升最快、覆盖最全?答案就是:演讲!演讲!演讲!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言辞富有表现力,声音具有感染力,演讲者还要运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乃至一切可以理解的态势语言,使讲话“艺术化”,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好的演讲需要演讲者做到:1.发音正确、清晰、优美;(听说)2.词句流利、准确、易懂;(读写)3.语调贴切、自然、动情。(听说)就演讲内容而言,演讲主题五花八门,涵盖内容包罗万象,演讲嘉宾也往往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因此,通过研习演讲可以扩充自己的知识背景,与各行各业的精英展开心灵的对话,学习他们超凡脱俗的智慧和深刻广博的思想,领略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借以提升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品格修养。当然,如何学习演讲也很有讲究。学习者首先要明确目标:是为了获取永的思想、前沿的理念还是仅仅为了心灵的触动?是为了学习非凡绝伦的演讲技巧还是为了习得妙语连珠的语言表达?有了目标,也就自然有了方法。谈及演讲,大家接触最多的就是成功男士的演讲:总统、总理、秘书长、总裁、校长……在倡导“两性平等”的今天,女性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同样睿智、幽默,有的擅长治国理政掌管一国政府,有的精通运营之道掌舵商业帝国,更有无数杰出的女性在自己所属的行业领域里颇有建树,与男性平分秋色。有鉴于此,本书从女性演讲者视角切入,从近年众多杰出女性演讲中借鉴“世家、本纪、列传”的编排体例进行了精选。从节庆致辞到迎来送往,从执政理念到国际关系,从父亲形象到母亲角色,从理性责任到得失成败,从公共卫生到国际金融,从两性平等到公民外交……话题丰富多元,风格鲜明独特,思想深刻永。在编写本书过程中,作者本人也从这些演讲中获益良多。“光明照进黑暗,黑暗终究没有战胜光明。”“咒骂黑暗不如点燃烛火。”诸如此类闪着智慧之光的句子将永远滋养并慰藉读者的心灵。本书不仅仅给出双语对照文本供大家体会文字转换之美,也补充了重点词汇双语解释和相关领域知识背景,特别是对演讲中那些熟悉的“陌生词”补充了大量常用的灵活表达,避免大家“望词生义”。同时,本书在具体章节中还列出了中国领导人近年来引用过的诗词名句和对应的英文译文,让大家体会中文的演讲艺术和翻译之道。在书的附录中列出了国外考试常见话题的名言引语,帮助大家积累口语和写作的思路和素材。总之,本书力求让大家开卷有益、一举多得,是攻克英语听说读写、备考出国考试(雅思/托福)和国内翻译考试、学习演讲技巧的一本“万花筒”式宝典。本书部分例句选自陆谷孙先生编著的《英汉大词典(第2版)》和以下网络词 典:www.macmillandictionary.com;en.wiktionary.org;www.thefreedictionary.com; www.merriam-webster.com; www.dictionary.com; dictionary.cambridge.org。还有相当一部分例句表达选自网络实例,基本以双语对照的形式呈现并给出了英文单词、词组的英文解释,省去了大家自己查阅词典的麻烦,很多表达稍加掌握就可以直接拿来为你所用。演讲类目繁多,名篇浩如烟海,本书仅就近年有代表性的女性演讲进行了摘录浅析,难免挂一漏万。鉴于作者知识水平所限,演讲译文和分析难免有不妥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朋友多多批评指教!最后,感谢吕蕾工作室的吕蕾女士为本书出谋划策、鼎力支持,感谢李亚男女士夜以继日地为本书进行组稿和初翻,感谢出版社为本书出版做出贡献的所有工作人员!也要感谢长期以来一直给我鼓励和支持的广大读者,是你们的殷切希望不断推动着我砥砺前行!备注:本书音频可以通过封底网址下载;本书学习使用过程中有任何疑问请扫描并添加封底“本书相关二维码”或前勒口处的作者个人公共微信号“韩刚翻译学习战队”进行咨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吕蕾、王立华、李静、李琰、李学勤、吕依儒、张靖娴、陈志爽、张美荣、杨志、贾红梅、刘水兰、李慧、李亚男、王帅、俞娜、马茜、李莹、王海峰、刘德强等也参与了资料收集及部分编写工作,在此一并感谢。第一章概说一所谓国学国学这个名词发生于清末,但不知究竟是谁所创造。有人说,章炳麟(太炎)在日本组织“国学讲习会”,刘师培(申叔)氏也有“国学保存会”的发起,大概他们就是“国学”两个字的最初使用者。这是不是正确,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国学这个名词,是因为欧美学术输入才发生的。它的范围,是把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包括进去的。和国学相当的名词,还有国粹和国故。“国粹”两个字,似乎有点夸大中国学术乃完全精粹物的意思,又似乎有点选择精粹部分而抛弃其他部分的意思,所以人们觉得不甚妥当,改称国故。国故,就是本国文献的意思。不论精粹不精粹,过去的文献总是可宝贵的史料,都可包括在国故范围里面去,这样看起来,国故这个名词总算是公平而完备了。但它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只能够代表研究的对象,而不能代表研究这种对象的学问,因此大家又想起用国故学的名称来代替它,最后又简化而称为国学。可是这个名称还不是十分合理的,因为学术没有国界,当代各国都没有特殊的国学,而我们所谓国学,从内容上看,也就是哲学、文学、史学等等的东西,都是可以作为世界学术的一部分的,而且事实上外国也已经有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人了,我们为什么不采取世界公用的名称,如中国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等类的名词呢?而且对于具有种种内容的学术,为什么不加以各别的名称而必须采用笼统的总名称呢?这都是值得考虑的。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