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上官嘉尔的书摊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图文详情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举报
  • 版次:    一版一印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出版时间: 
  • 版次:  一版一印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150.00 7.3折

定价 ¥205.60 

品相 九五品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17-11-21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100% (2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20.66小时
    地址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品相描述:九五品
      少量一版二印
      商品描述: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共11册),介绍了中国古代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交通、邮政、纺织等各行各业的历史状况、发展和变迁,由相关领域的历史专家精心撰写,既有学术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书中更配有黑白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引导你深入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本系列包含11册,内容以介绍各行各业的史话为主,分别为:《中国的造纸术》《中国工业史话》《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中国古代交通》《中国古代金融》《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商业》《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中国经济史话》 内容精湛,亦庄亦谐,融知识性与通俗性于一体,论题丰富,范围广博,寻觅千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荟萃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成就。

      ★《中国的造纸术》
      早在公元21世纪我国就制成了麻纸,比欧洲早1400多年。后传至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囊欧洲。造纸术是我国科学技术中最值得骄傲的一部分。
      作者潘吉星,1954年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系毕业,专攻科学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巴黎)通讯院士。著有《中国造纸技术史》、《宋应星评传》、《中外科学之交流》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书。

      ★《中国工业史话》
      中国工业发端于原始社会,那时只是用粗糙简陋的工具进行手工操作。后来,随着技术和工具的发明,陆续产生了多种工业门类和技术精湛的制品,并出现了资主义的萌芽。但中困近代工业则是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下发展的,历经了艰难历程。
      作者谢俊美,江苏盐城人。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主要著作有《翁同龢传》、《翁同龢集》、《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东亚世界与近代中国》、《盛宣怀与中国通商银行》等。季风文,男,内蒙古赤峰人。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为中共卜海市徐汇区党校教员

      ★《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
      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朝的诞生,中国古代赋税和劳役也产生了。作为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赋税和劳役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并随着社会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作者张守军,辽宁省普兰店市人。1969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管理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管理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发表中国经济思想史与管理思想史研究方面的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上的重本折末思想》、《中国商业思想史稿》(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参编)、《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教程》(参编)等。

      ★《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中国是养蚕治丝的发源地,历代生产的丝织物,以精湛的制作,高超的技艺,使中国一直在世界上享有“东方丝国”之称。中国传统的、高水平的丝织技术,对世界文明曾经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
      作者赵翰生,辽宁人,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其研究方向为中国的纺织史及技术。发表论文、论著及科普作品多部,如:《图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刺绣部允《中国科学技术史·纺织卷》原料及缫纺部分等。

      ★《中国古代交通》
      中国交通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自国家出现以来,就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交错纵横的道路、姿态各异的桥梁、功能多样的馆驿、各具特色的舟车……都展示了中国古代交通的风采。
      本书主要向你介绍了有关古代交通的概况、不同时期的道路、古代桥梁的变迁、车辆的来龙去脉、古代舟船的发展、古代的海运大国等内容。
      作者赵云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于1953年4月,山西闻喜人。1995年厦门大学博士毕业后,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至今,担任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财政学会县级财政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财政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当代经济专业委员会理事、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科研组织处处长。主要从事财政理论与财政政策、中国财政史、中国经济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3部:《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中国财政通史》、《唐代土地买卖研究》,在财政学术界影响较大。合著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90余篇。其中20余篇分别获财政部、中国财政学会一等、二等和三等奖。

      ★《中国古代金融》
      中国的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朝的方孔铜钱、唐代的飞钱和柜坊、两宋的父子和关会、明代的通行宝钞等都是中国古代典型的货币形式和金融机构,它们为近代货币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97年,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银行在上海开设,开启了中国近代民族金融事业。
      作者马长林,1947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和上海史、民国经济史研究,编著《租界里的上海》、《上海的租界》等作品,在《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

      ★《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它的技术成就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者李根蟠,男,1940年生,广东新会人。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现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尤以农业史、民族经济史用力较勤。著有《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原始农业形态》、《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以上合著)、《中国农业史》(独著)等6本专著和100多篇论文。1994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近年关注生态环境史与农史研究的结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古代农业、农村与农民研究”。

      ★《中国古代商业》
      商业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社会分工和生产物的剩余之后,于逐渐产生的。在远古时则,中国有了商业萌芽。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相威的商业政策和传统的商人精神。
      作者吴慧,1926年出生,江苏吴江人,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1978年在商业部工作,1979年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从事经济史研究,职称研究员,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在商业方面出版了《中国古代商业史》、《中国商业政策史》、《中国盐法史》、《中国的酒类专卖》、《中国古代六大经济改革家》、《桑弘羊研究》、《商业史话》、《经商智慧》、《富国智慧》等多种图书,并主编了五卷本的《中国商业通史》。论文结集出版有:《中国经济史若干问题的计量研究》与《翰苑探史·制度、政策、思想、人物:中国经济史论集萃二十五题》。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据古书《古今注》记载,尧曾经设诽谤之木。这种木制品,形似后世的华表,既可以在上面书写对政府的意见,又可作为路标。是用一根横木交叉在柱头上,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在各路的交通口都有设置。这大约是我国文字记载的向上表达意见的一种最早方式,是上古时代原始形式的上书通信。 
      作者臧嵘(1935~),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委。1993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社会科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历史教材纵横谈》、《编外史谈》、《中国历史趣谈》、《史海泛舟谈古》、《东汉光武帝刘秀大传》、《隋唐五代史论》、《中国全史·隋唐五代习俗史》(与王宏凯合著)、《中外文明的交融之路》(与周瑞详合著)、《历史的启示·生活篇》、《中国驿站与邮传》(港、台、大陆版)、《艺人与歌伎》、《天子脚下无品官中国宦官史话》、《中国神话传说故事》(英、法、阿拉伯文版)、《蝼蛄谈史》等。

      ★《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
      中国是一个水域宽广的图家,初期,人们行路多以陆路为主,但对很多依水面居的百姓而言,水路似乎更为便捷,于是先有了舟,后有了船,并逐渐从湖面行驶到江面乃至于广阔的海面,中国的造船技术便在时光的演变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与飞跃。
      作者金秋鹏(1943~2002),福建泉州人,回族。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从事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中国造船与航海史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学和中国社会、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中国历史上的造船和航海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致力于开拓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综合研究新领域。发表论文近百篇、论著(含台著)近二十部,多次获国家优秀图书奖,一项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中国经济史话》
      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被发掘出来。这些深藏在地下的远古文化遗物重见天日,便以无声的语苦,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类的经济活动。
      作者戴扬本,1953年出生,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古代史、古代文献学。主要著作有《北宋转运使考述》(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文苑》(东方出版中心)、《史笔春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两宋繁华》(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及古籍整理类著作《朱子全书》(合作)、《汉书详节》(上海古籍出版社)、《珠里小志·园津禅院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译(唐才子传)》(台湾三民书局)等多种,并在《中国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历史教学问题》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