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正版全新未拆封 购书送电子版《吴炳煌针灸医案医论》
吴明霞 编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2-05 / 精装
售价 ¥ 160.00
品相 九五品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09-24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吴氏浅针术(精)
《吴氏浅针术(精)》乃吴明霞多年来临证应用浅针经验之总结,从理论到临床实践,体现了吴氏浅针术这一特色针法,既传承了吴氏浅针术针法特点,又阐发了临床应用体会。该书的出版将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助推针灸学科发展,同时该书的出版将对挖掘闽派中医资源、传承和保护“非遗”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吴明霞,医学博士,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主任、针灸科主任。福建省吴氏针灸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福建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指导老师。福建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灸疗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常务编委,《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第三届中华医学会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针灸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等10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67篇,其中SCI文章15篇。主编出版《快速取穴彩色图解》《经络穴位图册》等专著25部。
第一章 浅针疗法概论第一节 浅针疗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二、停滞于秦汉至明清时期三、成熟于近现代第二节 浅针的结构及浅针疗法的特点一、浅针的结构二、浅针疗法的特点第三节 浅针疗法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一、理论基础二、作用机制第四节 浅针疗法的取穴原则和方法一、取穴原则二、取穴方法第五节 影响浅针疗法临床疗效的因素一、穴位选择二、浅针手法三、个体差异四、机体的机能状态五、疾病性质第六节 浅针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一、适应证二、禁忌证和禁针部位第七节 浅针疗法的基本手法及操作一、针前准备二、浅针手法三、操作注意事项第二章 浅针疗法常用穴位和刺激区第一节 十四经穴一、任脉穴二、督脉穴三、手太阴肺经穴四、手阳明大肠经穴五、足阳明胃经穴六、足太阴脾经穴七、手少阴心经穴八、手太阳小肠经穴九、足太阳膀胱经穴十、足少阴肾经穴十一、手厥阴心包经穴十二、手少阳三焦经穴十三、足少阳胆经穴十四、足厥阴肝经穴第二节 耳穴一、理论基础二、耳廓表面解剖三、定位与主治第三节 头皮刺激区一、理论基础二、标准线的定位与主治三、刺激区的定位与主治第四节 面针穴一、理论基础二、定位与主治第五节 眼针穴一、理论基础二、定位与主治第六节 人中针穴一、理论基础二、定位与主治第七节 背俞穴一、理论基础二、定位与主治第八节 夹脊穴一、理论基础二、定位与主治第九节 手针穴一、理论基础二、定位与主治第十节 足针穴一、理论基础二、定位与主治第十一节 腕踝刺激区一、理论基础二、腕部刺激区定位与主治三、踝部刺激区定位与主治第三章 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第一节 不寐一、证型和临床表现二、治疗三、预防与调护四、典型病例五、现代研究第二节 蛇串疮后遗神经痛一、证型和临床表现二、治疗三、预防与调护四、典型病例五、现代研究第三节 眼睑蓝一、证型和临床表现二、治疗三、预防与调护四、典型病例五、现代研究第四节 白涩症一、证型和临床表现二、治疗三、预防与调护四、典型病例五、现代研究第五节 青风内障一、证型和临床表现二、治疗三、预防与调护四、典型病例五、现代研究……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