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博雅轩
  •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三本合售【三本书讲述了真实的武术传承,和武术家的德操及历史事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三本合售【三本书讲述了真实的武术传承,和武术家的德操及历史事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三本合售【三本书讲述了真实的武术传承,和武术家的德操及历史事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三本合售【三本书讲述了真实的武术传承,和武术家的德操及历史事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三本合售【三本书讲述了真实的武术传承,和武术家的德操及历史事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举报
  • 印刷时间:    2002-02
  • 印次:    1
  • 装帧:    平装
  • 版次:  1
  • 印刷时间:  2002-02
  • 印次:  1
  • 装帧:  平装

售价 78.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上书时间2021-10-25

此商品已售罄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体育
    品相描述:全新
    3本其中有2本未拆封
    商品描述:
    【正版全新】"逝去的武林"纪实三部曲 逝去的武林 高术莫用 武人琴音 全3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 徐皓峰小说书籍
    商品描述:
    逝去的武林   9787020099207 定价38

    高术莫用      9787020099214 定价39

    武人琴音      9787020102372 定价29

    总定价:106.00元

    作者:徐皓峰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装帧:平装

    作者介绍

    徐皓峰:导演、作家、道教研究学者、民间武术整理者。

    1973年生。高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油画专业,大学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作品:

    《逝去的武林》《大成若缺》《武人琴音》

    《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武士会》

    《刀背藏身》

    影视评论集

    本书是《逝去的武林》续篇。由“家世”和“武学”两部分组成。

     

        掌风拳影里的中国   彰显一脉华夏文明的千古传承 

        一代武学宗师口传心授  独步天下的技击与养生之法 

        香港电影金像奖得主徐皓峰“民间武术”三部曲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演绎武人百年命运

        同出尚师门下的武学大家李仲轩、韩伯言先生分别讲述民国时期三位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和薛颠的言行、造诣实录上世纪至今百年传承中,武林中人的生活情境、习武者特有的思维意识和为我中华所独有的身体训练法门秘传与绝技之外,更有生活理念、生命感悟的余音“三部曲”作为“中华武学*时期的*后见证”,除了系统整理代表武术实战*水平——形意拳的珍贵史料和拳理,还根据薛颠《象形拳真诠》和李仲轩口传,对象形术进行了完整的阐释和解析;另有尚门韩传形意拳心法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喜峰口之战刀法。

     

    前者由武学大家李仲轩(1915~2004)的后辈讲述自鸦片战争至今,李仲轩的父系和母系家族成员在历史大变迁中的个人命运,以及他们眼中李仲轩的性格爱好和生活细节。凸显了一支百年世系的血脉和文化传承。

    后者是象形术探佚。象形术是民国武术*高手薛颠的传世之作,已经湮灭半个世纪之久。李仲轩生前的*后岁月便是讲解象形术。本书根据薛颠《象形拳真诠》和李仲轩口传,对象形术进行了完整的阐释和解析。

    李仲轩(1915~2004) 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师从形意拳三位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34岁自武林退隐,后在北京西单一家电器商店值夜为生。因遵守师父尚云祥的规定,一生未收徒弟。晚年在《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作为“中华武学*时期的*后一位见证者”,披露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

     

    作者简介

    李帼忠:

    职业为医生。形意拳名宿李仲轩的侄女,增协助父亲整理天津李氏王氏家族史料。

    其父为李仲轩兄长李辕(字捷轩),天津宁河县文史所荣誉研究员。

    徐骏峰:

    自由写作者。曾为报社记者和杂志撰稿人。李帼忠次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和兄长徐皓峰追随李仲轩先生一个时期。

        李仲轩(1915~2004) 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师从形意拳三位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34岁自武林退隐,后在北京西单一家电器商店值夜为生。因遵守师父尚云祥的规定,一生未收徒弟。晚年在《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作为“中华武学*时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披露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

     

    目 录

    《高术莫用》目录

    前言:贞观二年 停祭周公 徐皓峰

    上编

    李仲轩家世

    一、    王鹰忆旧

    1、我的爷爷

    2、我的父亲

    3、我与李仲轩

    二、    李帼忠忆旧

    1、王门女子

    2、掌门人

    3、李家与李仲轩

    下编

    象形术探佚

    一、    拳理

    1、师承渊源 武艺道艺 

    2、九要八论 活子活午

    3、桩法入道 抻筋拔骨

    4、三步调息 点睛修心

    5、六书能战 八性伤敌

    6、寸践弓八 三角纵跳

    7、五法用中 八象合卦

    二、    五法

    1、无极转太极

    2、飞法

    3、云法

    4、摇法

    5、晃法

    6、五法合五行

    三、    八象

    1、八卦先后天

    2、龙象

    3、虎象

    4、马象

    5、牛象

    6、象象

    7、狮象

    8、熊象

    9、猿象

    后记 单峰剑 徐皓峰

     

    文摘

    1、     王门女子

    李仲轩的母亲王若萳,是近代爱国将领王锡朋的重孙女。王锡朋55岁时,在鸦片战争抗击英军阵亡,官至“从一品”。

    1841年10月,浙江舟山抗英保卫战维持了六个昼夜,中方官兵每日每人只有三碗稀粥。当炮管热得红透,不能再发炮弹时,王锡朋率将士以长矛砍刀与英军对杀,共打退英军九次进攻。

    王锡朋右耳部受伤后,仍坚持战斗,最终头部中弹而死。在清朝的官方纪录中,他的尸体周围有十多名英国士兵的尸体。

    在中国档案馆编写的《鸦片战争在舟山史料选》中,记载他率领的寿春兵杀敌最多。英国占领舟山后,将王锡朋的尸体碎尸了,没有尸身。芦台老家坟地埋葬的是他的衣冠。

    王锡朋1808年中了武举人,28岁入京任二等差官。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同时精通兵法。他任寿春总兵后,寿春部队以打硬仗著称,有“敌见寿春兵即远遁”的说法。

    他在民间号称“仁义将军”,因为他善待下属士兵,从不扰民。一次行军途中见一名士兵无伞,便叫士兵和自己共用一把伞。在一次行军途中遇到了一个被遗弃的男孩,就将这男孩收作了马童。

    这位马童调教马有绝活,出现了多次马通灵的事。王锡朋在行军路上,马突然不走了,鞭打无效,马驮着王锡朋向另外一条道上跑,死活不走预定路线,王锡朋心有灵犀,就此改了道。后来查明,预定路线上埋伏。

    马童跟随了他十八年,曾在战场上将王锡朋从死人堆里背出来。所以在芦台王锡朋的墓旁,便是马童的墓。仆人葬在了主人家的坟地里——这破例的事情,在北方广为传颂。

    著名的京剧武戏《铁公鸡》便借用了王锡朋和马童的典故。铁公鸡是一位太平天国将领,一毛不拔是铁公鸡,形容人吝啬金钱,这里则说的是这位太平天国将领赏罚分明,治军严格得一丝不苟。

    《铁公鸡》中最有名的一段戏,就是描写清军将领相荣中了铁公鸡的埋伏,仓皇而逃的情景,最后相荣昏迷,由他的马童张家祥背他逃出了火海。这是一段难度很大的戏,要以舞蹈来反应相荣的心情,相当于音乐里的华彩段落。当时天津人多说这段戏借用的是王锡朋和马童的典故。

    舟山保卫战,他原本可以不战死,因为他本在宁波驻防,是到舟山救援的。舟山第一次击退英军后,他接到调令离开,舟山将领们已经为他饯行时,得到英军很快要再次进攻的消息,他选择了留下。

    他阵亡时55岁,被赐封为“第一刚节公”,之前46岁时,在湖南一次战役奋战五昼夜,受道光皇帝赐封为“锐勇巴图鲁”,巴图鲁是满族语,意为勇士。

    王锡朋的长孙夫人性格要强,另一种说法是凶悍,后人褒贬不一。她生有三子,长子王燮次子王照三子王焯。长子是世袭武官,后两个儿子都是进士。

    亲戚背后管她叫“大王熙凤”,意思是比《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还厉害。她的丈夫叫王辑,与她性格不合,所以他的生活起居多由她陪嫁过来的丫环照顾。丫环被称为“二姑娘”,与王辑日久生情,王辑许诺将二姑娘立为二房。

    当时男人三妻四妾是普遍现实,丫环作妾也不新鲜。但她不同意,一说二说不行,王辑便说:“你非不同意,我就吃鸦片。”

    那时有身份的人家多备有鸦片,除了给有此嗜好的客人用,主要是用于药用的。她便叫:“来人,上鸦片,家里有多少都拿上来!”

    佣人们只好拿上鸦片,王楫面子上下不了台,拿起鸦片吞了。佣人们要救人,她则绝望了,吼:“为了个丫环自尽,罢了,罢了!”然后抽出刀,说谁敢救人,她立刻杀了谁。

    王辑便这样死了,丫环二姑娘也要撞死殉情,被她给骂住了,说“没你事!”二姑娘平素就怕夫人,给夫人一骂就吓住了,没死成。

    王辑之死对外声称是病逝,二姑娘整日哭,更怕夫人了,很快就真的病死了。夫人逼死丈夫的事,家人都不敢提,夫人的性格更加严厉,她的三个儿子都怕她,都想学业有成,早日离家。

    三兄弟的妻子都是夫人选的,王燮只有一位正室夫人,生有九个子女,成人的只有一子两女。

    王照被母亲锁在后院,要求必须生子才能离家,他最终生下一女,才让赴京赶考。从此他再没有与原配夫人同室而居,后和杨一素女士结婚,生下两子,成人一子;

    王焯无子女,娶有三房夫人,二房、三房夫人陪他在外地做官,他爱写小说、诗词。当王照协助光绪变法时,王焯则支持慈禧,兄弟两人一个是帝党一个是后党,见面就吵架。

    王燮1900年在八国联军进京时殉职,追任为二品官,赐总兵和仓场侍郎的官衔。王燮有一儿两女,儿子王元埔上了北京大学,女儿王若萳从北京嫁回了芦台镇老家。

    嫁回老家,是王照作的主。王照有一个学生叫李逊之,他作对联快、爽,才气逼人,人又英俊潇洒。王照爱才,便将王若萳许配给了他。

    李逊之去世早,王若萳带着李捷轩、李仲轩、小马三个儿子生活。李捷轩是我的父亲,王若萳是我的奶奶。爷爷李逊之48岁逝世,我没见过他。

    爷爷的父亲是山西官员,告老还乡回到家里,由各房儿子交钱供养,钱交给老太太,来一份钱就打开钱柜放一次,所以老太爷和老太太管过日子叫“常开锁”。

    爷爷常年在外,没法上交份钱,因为奶奶没有经济进项,靠着大家族分下的月供生活。于是奶奶把陪嫁时的金银细软,供给了老太爷。她的姐妹给她的首饰珠宝,她也不当东西,都给了老太太。她常说“人情大于王法,钱是为人争面子的,活不带来,死不带走。”

    爷爷是浪子,但奶奶会做人,所以李家没人瞧不起我们这一支人。

    老太爷和老太太过世后,便要分家了。奶奶嫁来时,娘家配置的丫环、佣人、厨子也跟了过来,人口多,而且三个儿子都要上学,分了家,少了家族的月供,经济会很困难。

    有人给她出主意让她不同意分家,奶奶说:“哪干嘛?赶上过什么日子过什么日子。” 奶奶在经济实在困难的时候,曾看化学书,自制肥皂,挎小篮子到街上卖。

    没分家以前,二叔李仲轩还是少爷派头,走到哪里都是他请客,是不会算计生活的人,分家以后,老人们都说他一下长大了,他提出要工作,不上学了。

    奶奶找到了本家亲戚李海秋,让李仲轩跟了他一阵子,有了税务局职员的生涯。李海秋在民国时做过天津的代理市长。

    奶奶活了九十四岁,经历了家庭的盛衰荣辱。从她手中卖掉的皮袄不下几十件,我小时候还拿着户口本到委托行卖过皮袄。那时一件上好的狐狸皮大袍,卖二三十元,真是“贫嫌富不爱”。这种名贵衣服,穷人穿不起、富人不敢穿,所以价钱贱。

    卖狐狸皮大衣的钱,正好可以买件新的棉猴(戴帽子的棉大衣)。狐狸皮大衣和棉大衣等价了。爷爷留下的纯毛礼服和呢子马褂,奶奶都给拆了作鞋面,这样的鞋面走路不沾土尘。

    六十年代初,西单大街有敲锣收首饰的小贩,奶奶就拿出家里仅存的珍珠去换钱。珍珠是上等的,本来用于放在死人口中,据说可以防腐,是奶奶留给自己的。

    当时提倡火葬,奶奶说:“没用了。”我觉得可惜,奶奶就说:“人老珠黄,珍珠放久了就变黄了,等到那时不值钱了。”先在家里称好分量,然后让我拿着户口本去卖了,也就卖了十三四块钱。

    奶奶会画扇面,她给自己的扇子题的字是“风来花自舞”,给儿子的扇子上题字为“愚自有天福”。在八十四岁时,见街上刷有毛主席语录,便将语录也题在了扇面上。

    在解放初期扫盲时,她到夜校作义务教员,没有课时费,得了几个日记本和一张荣誉证书。在划分右派时,她到中山公园的花房花牡丹,围观的人多,都认为她是写生。画好后,她说是画中藏字,说她画的牡丹花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

    围观的人很吃惊,原来那是“高枕无忧”几个字。这个画中藏字的牡丹图样,她后来绣成了枕套,送给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没被划分成右派。

    她常说:“一个好女人,三代受益。”

    奶奶有一位姨妈活到98岁还每天看《人民日报》,她在1968年无疾而终。奶奶的妹妹王琦也死在1968年,享年68岁。

    王琦出生刚三个月,就赶上全家逃亡。全家人坐马车,王琦总哭,奶妈抱着怎么哄都不行,她母亲就大吼:“把她扔出去!”

    奶妈吓坏了,旧时代夫人的权威大,当时情势所逼,不知道夫人是气话,还是逼急了真要扔。奶奶当时十几岁,一把将王琦抢过来,紧紧抱着。家族里都说王琦的命,是奶奶争下来的。

    王琦在北京长大,到出嫁年龄,天津四大家之一的陈家来说媒。媒人讲,陈家的社会地位高、德行好,还说陈家就是出五六个败家子,家也败不了,可想家产的雄厚。

    说给王琦的夫君——陈云谷是南开大学的教授,而且陈云谷的父亲是位举人。王家觉得门当户对,便选了好日子结婚。王家送嫁的人回来后说:“不得了,送了这么多小姐,王琦嫁的这家人最气派,哪个小姐也不如她。”

    谁料到她的运气最坏。

    结婚一个月后,南开大学开学,陈云谷便住到了学校里,从此不回家。他给王琦写了封信,大意是:我们的婚姻是父母的意思,不是我的本意。对不起,你我的缘分只有一个月。

    王家是历代武将,女子多性格刚烈。王琦接到信后,到南开大学找陈云谷,陈云谷不见,她就在学校门口堵他。等了三天才见到,她要陈云谷当面说清楚,陈云谷说了一遍,和信上写的一字不差,没有多余的话。

    王琦也没再说什么话,回到陈家自己的房间,躺在新婚的床上,锁上门再也不出屋了。她有要死的心,但不能忍受别人对王家的轻视,于是用绝食来反抗。

    她五天不吃不喝,陈家担待不起了。她的父亲王燮早逝,但她的两个叔叔王照、王焯都是名人,她要死在陈家,事情就闹大了。

    陈家撬开门后,陈云谷的母亲跪在床前,求王琦喝水,说:“你不活了,我就跪死在这。”王琦才喝了水。

    王家说起此事,都说这位婆婆是好人。王琦活过来后,婆婆说儿子是回不了头了,作为补偿,婆婆让了财权,叫王琦作了陈家的当家人。

    王琦有文化有胆识,是她那一代妇女里有能力的人。她主持陈家,令陈家家境日盛。她一生等于没有丈夫,也就没有儿女,晚年和陈家的后辈一块生活。因为她是封建大家庭的当家人,所以后来受到了冲击。

    她一生爱写诗,常给奶奶寄她新作的七律古诗,诗主要是两个内容,大部分是热爱祖国拥护党,小部分是祝姐姐一家快乐。

    奶奶说起这位妹妹,会感慨王琦一生下就有劫难,最终没躲过一劫,女人嫁错人是太苦了。

     

     

    目录
    《逝去的武林》目录
    新版前言:卖衣买刀 徐皓峰
    第一编 李仲轩自传
    荣辱悲欢事勿追

    第二编 唐门忆旧
    丈夫立身当如此
    乃知兵者是凶器
    五台雨雪恨难消
    总为从前作诗苦
    别来几春未还家

    第三编 尚门忆旧
    入门且一笑
    师是平淡人
    把臂话山河
    使我自惊惕
    功成无所用
    曹溪一句亡
    雕虫丧天真
    杀人如剪草
    大道如青天
    长剑挂空壁
    我与日月同
    掩泪悲千古

    第四编 薛门忆旧
    世人闻此皆掉头
    心亦不能为之哀
    处事如大梦
    困时动懒腰
    欲济苍生忧太晚
    薛师楼下花满园 今日竟无一枝在

    第五编 李仲轩窍要谈
    遂将三五少年辈 登高远望形神开
    一生傲岸苦不谐
    万言不值一杯水
    仰天大笑听秽语 我辈岂是草木人
    君不见清风郎月不用一钱买
    附录一 岳武穆九要
    附录二 内功四经
    我与《逝去的武林》(带后记) 常学刚

    媒体评论
      《开卷八分钟》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梁文道
      首播:周一至周五18:45-18:55
      梁文道:
      一、真正的武林是什么样的
      小时候看武侠小说、武侠电影,看到那些人飞来飞去,你总相信这些是真的。其实你是看不到,但你真相信古代有人能够隔空点穴,一跳跳上几层楼。到长大了之后,你就发现,这些原来都是传说。
      今天在国际的打武的那种武坛上面,中国武术的名声并不是太好。很多老外觉得,中国功夫是很有名,也都很想学,但是觉得它好像在实战的用途上反而不如泰拳,在很多自由搏击、综合格斗的擂台上面,中国只有散打打得比较好。其它的很多传统武术,都沦为一种表演的套路,只适合在体育竞赛里面,每人轮流出来耍一耍罢了。
      但是我们中国的武林,过去真的就是那么不济吗?还是说那些好东西都已经逝去了呢?今天给大家介绍这本书《逝去的武林》,在今年出来的时候很轰动。几年前,它在网上已经连载过一些片断,就已经很惹人注意了。
      这本书的主体内容是李仲轩老人口述和写的。李仲轩是谁呢?之前,他是北京西单的一个电器商店看门的。但是,在他34岁武林退隐以前,江湖人却称他作“二先生”,他是一个形意拳大师。到了晚年,前几年的时候,他开始在报上或者在网络上面写点东西,说点话,大家就一下子疯狂了。为什么呢?就从他的文章、口述里面,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过去的中国武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徒弟厉害,师傅更厉害
      李仲轩打的这一路形意拳,也是有师承的,他的几个师傅都很厉害。他第一个老师,就是清末明初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拳师叫唐维禄。唐维禄有多厉害呢?我们看看他的徒弟就知道了。
      唐维禄有个徒弟叫丁志涛,号称“津东大侠”。天津东边两个村子有一回争水,马上就要演成全武行了,结果这津东大侠听了就去调解。他去调解,动手的人过来,他一发劲,打的那个人直愣愣站住,几秒钟都抬不起脚。这是怎么个功夫?这就是形意拳的劈拳境,一掌兜下去,能把人就钉在地上。然后,他还连续钉了十几个人,大家全傻了,结果这本来的流血事件就被搞定了,摆平了。
      徒弟已经如此,大家可以想像,这师傅又是怎么样?这个唐维禄是挺好的一个老人家,他的徒弟们很尊重他,但是有时候练武的时候也要逗着玩。怎么逗着玩呢?他说这个唐维禄老师喜欢穿白马褂。有一天他拿了碗炸酱面,一边吃一边给徒弟们讲拳。他们几个徒弟很调皮,一拥而上就要撞老师,想用他手里那个炸酱面淋到他白袍上,弄脏他。结果老师很厉害,怎么样?他没有用手,手照样拿着面,也没有用脚,就只是走了一圈,结果一帮徒弟都撂倒在地上。这又是为什么?这是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这种打法就是身体扭一扭,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他是摆胯、涂肩、耍屁股,是很难看。但是这么打,却如蜻蜓点水,一闪一闪。
      就是你看这个形意拳头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个程度,用身体的晃动,就能够绕倒对手。所以听起来就觉得非常神奇。
      二、武术是如何沦为表演的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