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图书条目标准图
张明君 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5-08 / 平装
售价 ¥ 5.95 1.7折
定价 ¥36.00
品相 八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4-08-23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面向应用型本科教学,从工程实际出发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
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响应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非线性系统分析、采样控制系统分析以及应用Matlab软件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也是一本学习引导式教材,以学生认知和学习的思路为顺序编写,主要知识点前后插入思考题,引导读者在学习前思考和在学习后对知识进行引申,并配有大量习题,用于巩固和加强学习效果。
《自动控制原理》适合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宄生或从事自动化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第1章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1.1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应用1.1.1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1.1.2自动控制应用实例1.2本课程的作用及特点1.2.1本课程的作用1.2.2本课程的特点1.2.3本课程知识的联系性1.3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1.3.1开环控制及特点1.3.2闭环控制及特点1.3.3补偿控制及特点1.3.4复合控制及特点1.3.5控制方式选择1.4自控系统的组成和术语1.4.1自控系统组成1.4.2自控系统的名词术语1.5控制系统的分类1.5.1按信号流向分类1.5.2按系统输入信号分类1.5.3按系统元器件特性分类1.5.4按系统参数特征分类1.5.5按变量函数特征分类1.5.6按输入输出量分类1.6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小结习题第2章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2.1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2.1.1微分方程的建立2.1.2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2.2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2.3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2.3.1传递函数的定义2.3.2传递函数的特点2.3.3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2.4控制系统的结构图2.4.1结构图的组成2.4.2结构图的绘制2.4.3控制系统环节间的连接2.4.4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化简2.5用Matlab软件建立数学模型2.5.1传递函数2.5.2控制系统的建立小结习题第3章时域响应分析法3.1自动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3.2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3.2.1时域分析法3.2.2时域响应3.2.3时域响应的性能指标3.3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3.3.1稳定性概念3.3.2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3.3.3劳斯判据3.3.4劳斯判据的应用3.3.5相对稳定性和稳定裕量3.4系统的稳态误差3.4.1误差3.4.2稳态误差3.4.3稳态误差ess的计算3.4.4改善系统稳态精度的途径3.5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3.5.1数学模型3.5.2单位阶跃响应3.5.3性能指标计算3.5.4单位脉冲响应3.6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3.6.1数学模型3.6.2单位阶跃响应3.6.3系统性能指标3.6.4单位脉冲响应3.6.5改善二阶系统性能的措施3.7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3.7.1高阶系统的传递函数3.7.2高阶系统的降阶3.8用Matlah进行时域响应分析3.8.1单位脉冲响应3.8.2单位阶跃响应3.8.3单位斜坡响应3.8.4性能指标3.8.5系统稳定性分析小结习题第4章根轨迹分析法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4.2绘制典型根轨迹4.2.1根轨迹方程4.2.2根轨迹绘制的基本规则4.2.3根轨迹绘制4.3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4.3.1根轨迹与稳定性4.3.2引入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4.3.3使用根轨迹法确定主导极点4.4用Matlab进行根轨迹分析和校正4.4.1使用Matlab绘制根轨迹图4.4.2用Matlab进行根轨迹分析和校正小结习题第5章频域分析法5.1频率特性5.1.1频率特性的定义5.1.2频率特性的求取5.1.3频域性能指标5.2开环对数频率特性5.2.1对数坐标图5.2.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5.2.3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5.2.4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5.3系统开环极坐标图5.3.1极坐标图5.3.2系统开环极坐标图5.4奈氏稳定判据5.4.1奈氏曲线及映射5.4.2奈氏稳定判据一5.4.3奈氏稳定判据二5.4.4奈氏对数稳定判据5.5系统相对稳定性5.5.1增益裕量墨5.5.2相角裕量y5.5.3用幅相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5.6用频率特性分析系统品质5.6.1开环频率特性与时域响应的关系5.6.2闭环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5.7用Matlab实现频率特性分析5.7.1伯得图绘制和分析5.7.2奈奎斯特图绘制和分析小结习题第6章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6.1概述6.1.l系统各种性能指标的关系6.1.2系统校正6.2串联超前校正6.2.1串联超前校正装置及其特性6.2.2系统的串联超前校正6.3串联滞后校正6.3.1串联滞后校正装置及特点6.3.2系统的串联滞后校正6.4系统滞后一超前校正6.4.1串联滞后一超前校正装置6.4.2系统的串联滞后一超前校正6.5按期望特性对系统校正6.6线性系统的基本控制(校正)规律6.6.1PID控制规律6.6.2PID控制器的实现与应用6.7反馈校正6.7.1比例反馈校正6.7.2微分反馈校正6.7.3反馈校正的设计6.8复合校正6.8.1反馈与前馈校正的复合控制6.8.2反馈与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6.9基于Matlab和slmulink的线性控制系统设计6.9.1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6.9.2用Simulink实现线性控制系统设计仿真小结习题第7章非线性系统分析7.1典型的非线性特性7.2相平面法7.2.1相平面的基本概念7.2.2相轨迹图7.2.3相轨迹的绘制方法7.3线性系统的相轨迹7.3.1二阶线性系统的相轨迹7.3.2奇点的稳定性7.4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7.4.1饱和特性的非线性系统分析7.4.2继电器的非线性特性系统分析7.4.3极限环7.5描述函数法7.5.1描述函数定义7.5.2描述函数的计算7.5.3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7.6用simulink实现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仿真小结习题第8章采样控制系统分析8.1采样控制系统8.1.1采样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8.1.2采样过程与采样定理8.2采样信号保持器8.2.1零阶保持器8.2.2一阶保持器8.3Z变换8.3.1Z变换定义8.3.2Z变换方法8.3.3Z变换性质8.3.4Z反变换8.4采样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8.4.1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8.4.2脉冲传递函数8.4.3开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8.4.4闭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8.5采样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8.5.1从s平面到z平面的映射8.5.2线性采样控制系统的稳定条件8.5.3线性采样控制系统的稳定判据8.6采样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8.7采样控制系统的瞬态响应与脉冲传递函数极点分布关系8.8采样控制系统的校正8.8.1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8.8.2最小拍控制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8.8.3最小拍控制系统的设计8.9基于Matlab的采样控制系统仿真8.9.1脉冲传递函数在Matlab中的表示8.9.2连续系统模型与采样系统模型的转换8.9.3求采样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8.9.4采样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小结习题附录附录A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表附录B常用函数的z变换表附录C留数法求z变换附录D留数法求z反变换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