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力丛书 3册 熊十力哲学三部曲《新唯识论》《体用论》《乾坤衍》 上海古籍出版社 熊十力 著
举报
上书时间2019-06-22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乾坤衍978753259086559上海古籍出版社
新唯识论978753259071166上海古籍出版社
体用论 外一种978753259094056上海古籍出版社
熊十力哲学三部曲:《新唯识论》《体用论》《乾坤衍》。从中可以清晰看到熊十力思想的出发点和演变轨迹。熊十力先生对于传统各家各派的评判属其一家之言,其得失自可讨论,但其对于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对于传统文化根本精神的深入体会,以及其“舍我其谁”和着眼于全人类的时代责任的担当,来自于儒家和佛教大乘为主的深厚精神资源。因此,对于想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读者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和阶梯。
熊十力自述其哲学思想的演变轨迹,自佛教唯识学(有宗)入,进而探究空宗,后悟入《大易》体用不二之义。其1932年出版的《新唯识论》从唯识学脱胎而来;1958年出版《体用论》,乃从自我体系立论,不复借助唯识学的理论框架;1961年写成影印《乾坤衍》,是对于《易经》乾坤二卦大义的推演,一方面揭示自家思想的来源,重申其归本《大易》之意,一方面对于现存《周易》文本的不同思想来源作出分析评判。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 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治佛学,后应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儒释,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教名相通释》《读经示要》《体用论》《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弟子,熊十力亦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
题记
自序
D一分 辨伪
第二分 广义
熊十力一生心无旁骛,潜心著作,成果累累,如果只能选一本书作为其代表作,那只能是《新唯识论》。熊十力曾从学欧阳竟无大师研习佛学。1922年,受梁漱溟等人的举荐,应蔡元培之邀,熊十力聘为北京大学主讲佛家法相唯识的特约讲师。在主讲《唯识学概论》和撰写讲义的过程中,对于佛教唯识学发生怀疑,不断改写旧稿,乃至另起炉灶写成了一部自成体系的新著,改称《新唯识论》。1932年,《新唯识论》(文言本)由浙江省立图书馆出版发行,立刻在学界和佛教界掀起轩然大波。蔡元培、马一浮等人对此书推崇备至,评价甚高,马一浮作序并题签。另一方面,佛学界人士尤其是南京内学院师友群起而攻之。其师欧阳阅后痛言:"灭弃圣言量者,唯子真为尤",措辞严厉。欧阳弟子刘衡如更著《破新唯识论》对熊十力其书进行系统破斥。熊十力随即应战,并著成《破〈破新唯识论〉》一书,对刘氏之斥逐一破解。
《新唯识论》先后有三个版本,*早是用文言文写成。1938年起熊十力与学生一道将《新唯识论》改写成白话文,至1944年《新唯识论》语体文本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是第二个版本。因第二版本原先是为英译本做准备,加之正值抗战颠沛流离,熊十力对此本的文字不甚满意,于是又从1951年底开始对语体文本进行删改,1953年印出,称为“壬辰删定本”。本书将文言文本、壬辰删定本一同出版,以便读者互相对照理解。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 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治佛学,后应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儒释,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教名相通释》《读经示要》《体用论》《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弟子,熊十力亦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
新唯识论(文言文本)
题记 / 2
序(马 浮) / 5
绪言 / 7
部甲(境论) / 9
明宗 / 9
唯识 / 12
转变 / 32
功能 / 42
成色上 / 55
成色下 / 57
明心上 / 62
明心下 / 81
新唯识论(语体文删定本)
题记 / 110
赘语 / 111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壬辰删定记 / 113
节录印存上中卷初稿记 / 126
节录原本绪言 / 127
卷上 / 129
D一章明宗 / 129
第二章唯识上 / 136
第三章唯识下 / 149
第四章转变 / 164
卷中 / 186
第五章功能上 / 186
第六章功能下 / 211
卷下之一 / 233
第七章成物 / 233
第八章明心上 / 253
卷下之二 / 279
第九章明心下 / 279
附录 / 300
熊十力自述其哲学思想的演变轨迹,初自佛教唯识学(有宗)入,进而探究空宗,*后归宗《大易》体用不二之旨。其1932年出版的《新唯识论》从唯识学脱胎而来;1958年出版《体用论》,乃从自我体系立论,不复借助唯识学的理论框架。与传统儒者的言说方式不同,《体用论》以现代习见的系统论述方式,阐发其体用不二理论,全书分为《明变》《佛法上》《佛法下》《成物》《明心》五章。但《明心》章当时因病未能写出,在初版《体用论》中有目无文;次年补写完稿,于1959年由龙门书局单独付印,名之为《明心篇》。本书将《体用论》《明心篇》合订为一册,以见《体用论》全貌。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 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治佛学,后应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儒释,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教名相通释》《读经示要》《体用论》《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弟子,熊十力亦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
题记 / 2
韩序 / 3
赘语 / 5
D一章明变 / 10
第二章佛法上 / 32
第三章佛法下 / 57
第四章成物 / 95
第五章明心(有目无文)
明心篇
题记 / 130
自序 / 131
篇上通义 / 135
篇下要略(有目无文)
附录 / 272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