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世纪蒙元帝国丝路纪行文献》(第一辑)全8册
举报
-
作者:
本书编委会
-
出版社:
蝠池古籍
-
出版时间:
2022-05
售价
¥
7200.00
7.5折
定价
¥9600.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2025-04-11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书 名: 《13-14世纪蒙元帝国丝路纪行文献》(第一辑)全8册
I S B N: 9789887624806
编 著: 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 蝠池古籍
装帧开本: 精装 1/16
出版日期: 2022年5月
定 价:9600.00
《13-14世纪蒙元帝国丝路纪行文献》出版之际,适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公布。《意见》指出,“挖掘古籍时代价值,将古籍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这正是编者努力的初衷。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在唐代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达到鼎盛时期,当时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以后相互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衰落,西藏吐蕃越过昆仑山北进,侵占了西域的大部;中国北方地区战火连年,丝绸、瓷器的产量不断下降,商人也唯求自保而不愿远行,丝绸之路逐步走向低谷。
蒙元时期,蒙古发动了三次西征及南征,版图大大扩展,加之驿路的设立、欧亚交通网络的恢复,使欧亚广大地域范围内国际商队长途贩运活动再度兴盛起来。元代丝绸之路的交往目的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大多是以宗教、文化交流为使命。
元代文人的游历活动得益于空前广大的疆域,是13-14世纪全球范围内兴起的远距离文化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的推动了南北、东西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大元王朝和四大汗国确立起了13-14世纪世界格局的基本框架,从陆地到海上,亚、欧大陆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互联互通体系得以逐步形成。
元代以前文人游历以战国和唐代文人漫游最具代表性,但其参与的人数、规模、活动的地域范围和时间持续性均难以与元代文人活动范围相提并论。13-14世纪丝路纪行文学创作的空前繁荣正是建立在蒙古人征略世界和空前便利的交通网络及畅通驿站设施基础上的。经挖掘整理这一时期的纪行文献可以独立成册或卷的约100种以上,其中大部分以汉文文献为主,兼有欧洲和波斯-阿拉伯等语种约30种。
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指出的现象是在目前已经收集到的约80种汉文文献中其中不乏是当时的高丽、安南、日本等区域和国家文人用汉语写作的纪行著作。
在蒙元时期丝路畅通,元代中外史籍几乎都记述了元大都作为东方国际贸易中心的无可争议的地位。这里“各国商贾辐辏,百货云集”。《马可·波罗游记》曾以一章的篇幅介绍元大都国际贸易的盛况:“凡世界上最为珍奇宝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漫长的东西方陆路商道上从事商队贩运贸易的,有欧洲商人、有西亚、中亚地区的商人以及中国色目商人等。欧州和中、西亚商人一般都携带大量金银、珠宝、药物、奇禽异兽、香料、竹布等商品来中国或在沿途出售,他们所购买的主要是中国的缎匹、绣彩、金锦、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元代来中国的外国商人、商队为数之众,在外国史料中多有印证。《马可·波罗游记》中几处写道:元大都外城常有“无数商人”、“大量商人”来往止息,“建有许多旅馆和招待骆驼商队的大客栈,……旅客按不同的人种,分别下榻在指定的彼此隔离的旅馆”。既为不同人种,无疑为外国客商;意大利佛罗伦萨商人的著作《通商指南》也指出,“……汗八里都城商务最盛。各国商贾辐辏于此,百货云集”。
13-14世纪丝路纪行文学繁荣景象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在展示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彼此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得优秀文化成为人类共同财富而且有利于各民族开放、多远文化的形成。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温故而知新,《13-14世纪蒙元帝国丝路纪行文献》为方兴未艾的“一带一路”研究补充更多的研究素材,以史料文献的角度真实的反映了当时中国与世界相互联动空前繁荣的景象,这与现阶段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创想高度契合和接轨并提供强了有力的历史参照和文献史料支撑,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编者将《13-14世纪蒙元帝国丝路纪行文献》深入整理后计划按三部分刊布:
第一部分:当时的中国作者用汉文所记录的纪行文献;
第二部分:当时的高丽、日本、安南等区域和国家作者用汉文写的纪行文献;
第三部分:13-14世纪东西方丝绸之路的拓通使得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以及蒙古人的西征造成大量中亚、西亚人的东迁所留下了大量阿拉伯文和欧洲语种的纪行文献。
需要说明的是,为减少排印讹误,为研究者呈现文献原貌,我们仍沿用影印方式刊布。尽管编者努力甄别版本,但受制于底本条件,仍有部分页面不够清晰,甚至原本残缺,难觅替代,只因资料珍贵,不宜割舍,仍旧录入,这点应该向读者说明并请谅解。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