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白湘云书社
  • 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数字化治理研究 9787513673105 赵威,段小力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数字化治理研究 9787513673105 赵威,段小力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举报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1367310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47.50 5.4折

定价 ¥8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9

    数量
    库存108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经济
      货号:
      12767074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威:河南永城人,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院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认证专家,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专家,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经济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空间趋同俱乐部识别、检验及影响因子研究”1项,以主要完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主持参与完成地方横向课题31项。在SCI、SSCI一区、二区等发表学术论文11篇、中文核心期刊55篇,独立撰写《中原经济区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中国空间趋同俱乐部识别、检验及影响因子研究》2部著作,合著9部著作。其参与的“新型城镇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研究”获河南省社会科学奖特等奖,“中原城市群整合研究”获河南省人民政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段小力:河南孟津人,经济学博士,郑州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质量经济等。先后以独著及合著的形式完成《中国创意产业规制的经济学分析》等6部著作,主持省、厅级项目16项,在《人民论坛》《农业经济》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15篇被SSCI、SCI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目录
      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2主要概念界定1.3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1.4研究思路与方法1.5创新与不足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1理论基础2.2文献综述2.3小结3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3.1现实冲突:对市场竞争与产品质量的再认识3.2研究前提: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基本假定3.3分析视角:基于现实市场竞争的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3.4分析框架: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逻辑路径3.5小结4市场竞争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影响:历史回顾、现状及特征4.1市场竞争对中国产品质量影响的历史回顾4.2市场竞争对中国产品质量影响的现状考察4.3市场竞争对中国产品质量影响的基本特征与成因分析4.4小结5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5.1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说5.2模型建立与数据说明5.3实证分析5.4实证结果讨论5.5小结6市场竞争、厂商机会主义与产品质量6.1理论分析6.2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6.3实证结果与分析6.4案例分析6.5小结7市场竞争、信息不对称与产品质量7.1理论分析7.2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7.3实证分析7.4案例分析7.5小结8市场竞争、多元化监管与产品质量8.1理论分析8.2研究设计与变量说明8.3实证分析8.4案例分析8.5小结9抑制不正当竞争,改善产品质量的数字化治理机制9.1抑制厂商机会主义的数字化治理机制9.2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数字化治理机制9.3破解监管失灵的数字化治理机制9.4以激励相容为目标的数字化产品质量合作规制机制9.5小结10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10.1主要结论10.2政策建议10.3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件


      内容摘要
      1绪论产品质量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质量强国”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不断深入,产品质量问题频繁发生,并呈现隐蔽性、频发性与非平衡性等特征,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质量强国”战略的实现。多年来,中国政府在主要民生领域实施了严格的产品质量监管,以缓解市场化进程中的产品质量约束与高质量发展的矛盾。因此,鼓励有效竞争,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成为化解这一矛盾的必要举措和客观要求。那么,数字化条件下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具有怎样的影响?可能的影响路径有哪些?如何提高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产品质量?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实施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矫正市场竞争的负面效应,促进产品质量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1.1.1.1现实背景(1)消费需求转型:从“数量”到“质量”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关键目标。”①同时还提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其中,质量变革是三大变革的重中之重。并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治理成为大势所趋。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中国将从“价格”要素主导的市场机制跨人“质量”和“价格”要素双主导的提质增效新时代,实现量质齐升。①随着中国经济由“供给短缺”经济到“供给过剩”经济的转变,产品质量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从“量”的规模需求过渡到对“质”和“量”的双重需求,特别注重“质”的需求。②推进数字化治理、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是满足消费需求转型的重要突破口。(2)产品供给转型:从“规模”到“质量”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市场化推进,中国大多数行业的市场产品数量供过于求,由市场竞争不足阶段逐步发展到市场过度竞争阶段,③中国诸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n)、勒纳指数(LR)和赫芬达尔指数(HHI)均证明了这一点。2012年以来,中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④市场供给结构急需由“规模”向“质量”转型。竞争性领域层出不穷的产品质量危机,成为阻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改善供给的重要因素。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调整供给结构,实现从“规模”到“质量”的转型。在此背景下,鼓励有效市场竞争,抑制过度竞争的负面效应,推进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驱动产品高质量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提升产品质量,是促进产品供给转型的必由之路。……

      精彩内容
      产品质量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质量强国”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品质量问题呈现隐蔽性、频发性与动态性等特征,制约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阻碍了“质量强国”战略的实现。本书围绕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这一主题,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从市场竞争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影响,市场竞争、厂商机会主义与产品质量,市场竞争、信息不对称与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多元化监管与产品质量等方面对相关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有较强的可读性。最后,提出了提升产品质量的数字化治理机制及相关建议,可供相关学者和从业者参考。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