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白湘云书社
  •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组织形态与运作机制研究  9787010107110 邹庆国 人民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组织形态与运作机制研究 9787010107110 邹庆国 人民出版社

举报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01010711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22.80 6.9折

定价 ¥33.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9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政治
      货号:
      1200255735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范围和基本思路
      章 委员会制和党委制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委员会制的历史渊源及理论发展
      (一)委员会制的萌芽:前国家社会时期的原始民主机制
      (二)委员会制的初步定型:以古代雅典为例
      (三)中世纪欧洲城市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与委员会制的完善
      (四)巴黎公社:委员会制在无产阶级民主政权建设中的最初尝试
      (五)委员会制在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实践中的完备形态
      二、委员会制的概念和价值分析
      (一)委员会制的概念
      (二)委员会制的价值分析
      三、委员会制与现代政党
      四、委员会制是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组织形式
      五、中国共产党党委制的基本内涵
      (一)党委制的概念界定 
      (二)党委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三)党委制在组织结构上是“充分民主的中央集权制”
      (四)党委制是与国家政治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五)党委制是有效履行领导功能的一种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
      (六)党委制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组织形态和基本功能
      一、现代管理学与政治社会学视阈中的组织形态
      (一)组织形态的含义与评价标准
      (二)科层官僚制理论的启示
      (三)防止组织内的“寡头统治”倾向
      二、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组织形态的主体框架
      (一)纵向结构
      (二)横向结构
      (三)内部结构
      (四)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组织形态的主要特点
      三、地方党委制运行中需要正确把握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集权与分权
      (二)上级与下级
      (三)集体与个人
      (四)规模与效率
      (五)少数与多数
      (六)监督与制衡
      四、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基本功能
      (一)政策供给
      (二)组织与协调
      (三)监督制约
      (四)行为约束
      (五)社会动员
      (六)人才选拔与培养
      (七)党内沟通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历史考察
      一、地方党委制的初创时期(1921―1927)
      (一)地方党委制建设的早期探索
      (二)组织体制与制度体系初具轮廓
      二、领导武装斗争和局部执政时期逐步形成“一元化”领导模式
      (1927―1949)
      (一)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组织建设与军队、苏维埃政权建设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四)解放战争时期党委制建设的新进展
      三、执政条件下地方党委制建设的曲折发展(1949―1978) 
      (一)党的八大前后的有益探索 
      (二)“党领导一切”模式
      (三)“”时期的“革命委员会”体制
      四、地方党委制的制度化与规范化(1978年至现在)
      (一)确立制度化的改革方向
      (二)形成规范地方党委制运行的根本法规
      (三)实践创新与制度建设的互动
      五、地方党委制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历史反思
      (一)战争体制下组织建设的目标与内在民主机理的冲突
      (二)计划经济体制对集权的内在需求与革命逻辑的不适当演绎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主诉求与党委会制度的发展空间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现实评析
      一、体制架构
      (一)地方党委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二)权力过分集中:一个仍需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权力过分集中在体制上的表现形式
      二、制度建设
      (一)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二)党的委员会制度
      (三)党内选举制度
      (四)党内监督制度
      三、运行机制
      (一)议题提出方式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议事决策规则有待于进一步细化
      (三)全委会在干部选任中决策权行使不完全问题比较突出
      (四)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
      (五)党委会体制框架的沟通渠道缺乏上下贯通性
      四、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常委会决策中存在着违反集体领导原则的风险
      (二)沟通协调任务更加繁重 
      (三)专职副书记的职能定位模糊
      (四)有效监督问题凸显
      (五)传统的干部成长路径受到冲击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基本方向:党的建设科学化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质:照客观规律办事
      (二)科学理论指导是基础
      (三)科学制度是保障
      (四)科学方法是关键
      二、基本路径选择:体制与机制改革
      (一)体制与机制改革的重要性 
      (二)体制与机制改革的主要原则
      三、权力配置问题:体制与机制改革的主线
      (一)权力配置问题在体制与机制改革中的地位
      (二)党的权力的分类
      (三)权力配置的三个维度
      四、权力的横向配置:以理顺党政关系为核心
      (一)正确理解党政关系的实质 
      (二)“党”与“政”关系的辨析
      (三)关于党政关系的实践探索和主要观点
      (四)建立良性统合的党政运作机制
      五、权力的纵向配置:以集权与分权的动态平衡为目标
      (一)集权与分权是权力纵向配置的关键性问题
      (二)构建“统分结合,动态平衡”的纵向权力结构
      (三)集权与分权的动态平衡要以制度化为保障
      六、权力的内部配置:以“三层授权、三权分设、三级监督”为主体
      (一)认识和把握党内权力配置的基本规律
      (二)在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框架下推进党内权力配置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层级差异性权力结构:一种体现体制包容性的现实选择
      七、改革完善党委会工作机制
      (一)健全科学的常委分工职责体系
      (二)建立以票决制为主要方式的议事决策机制
      (三)建立完善决议执行中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四)建立健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党务公开机制
      (五)建立以党务公开为基础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六)完善党委问责机制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建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和内部结构三个维度,构建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组织形态的主体框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沿革历程;结合党的十七大前后地方党委领导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运行的现实状况进行评析;基于对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运行状况的评析,尝试性地提供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归纳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几个基本发展趋向。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