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白湘云书社
  • 悉尼:帝国的绚烂余晖 9787547306468 (英)简·莫里斯(Jan Morris)著 东方出版中心
图文详情

悉尼:帝国的绚烂余晖 9787547306468 (英)简·莫里斯(Jan Morris)著 东方出版中心

举报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 作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ISBN:    978754730646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作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ISBN:  978754730646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23.10 6.6折

定价 ¥3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8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3.01% (255笔)
    好评率
    99.62%
    发货时间
    8.88小时
    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8176093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简·莫里斯的旅行文学作品受到广泛好评,国内已经出版的有《世界——半个世纪的行走与书写》、《的里雅斯特——无名之地的意义》。
      《悉尼:帝国的绚烂余晖》也是其旅游文学作品之一,作者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描绘了悉尼这一澳大利亚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变迁。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简.莫里斯(Jan Morris) 译者:朱琼敏



      简.莫里斯(Jan Morris),诗人、小说家、旅行文学作家。1926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曾担任《泰晤士报》和《卫报》记者多年,后专事写作。其著作超过30部,包括小说、历史与旅行文学作品。除了名作《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三部曲外,还有关于悉尼、牛津、香港、威尼斯、曼哈顿、威尔士、西班牙和加拿大等的记述。其小说《哈弗的很后来信》(LastLettersfromHav)曾入围布文学奖。2008年,莫里斯被《泰晤士报》评选为“二战”后英国很伟大的15位作家之一。 

      目录

       
       开篇掠影 
       
       我写了一系列的书来纪念维多利亚王朝的盛衰,在对英国殖民地香港的研究中为它写下一曲挽歌。我想以一本书结束我的帝国情结,这本书所展现的东西,在帝国退潮后还遗留在历史的海岸,壮观、知名,并且更为光彩夺目。我发现在这些帝国残骸中秀的非悉尼莫属——我并不认为它是大英帝国创造的城市,也不认为它是城市,但是它确实是其中张,心态轻,又光的城市。 
       
         
       
       悉尼创世纪 
       
       悉尼人总说他们的城市缺乏历史感,就此我不敢苟同。我发现悉尼的“过去”比其他大多数城市都更易追溯,我们对这片新大陆的开拓者如此熟悉——或知道他们的名字,又或对他们仅有泛泛的印象,我们对早期一幕幕场景的想象何其容易。如今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纪念碑依然矗立,象征着维多利亚式的辉煌。 
       
       
       悉尼的外观
       卫星图上,悉尼看上去更像是一种地质特征,而不是一座城市,在那一片暗灰和红色之中,在大海与高山之间,市区几不可见。 
       
       1.市区 
       
       2.郊区 
       
         
       
       悉尼的风格 
       
       纵观悉尼的历史,这个城市都被贴上了“随性”的标签,这种“随性”至今延续。它是这个幸运国度里的大都市——这个国度幸运到可以带着它逃离大英帝国。
       
       悉尼人
       悉尼人有时候会被叫做“悉尼这边人”(Sydneysiders)。但是没人能准确说出这个称呼语出何处……不管语出何处,这个称呼都适合他们。这个词坚定、直白并且令人餍足,总体上,将这里的人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悉尼这边人”整体来说比大多数的城市居民更有辨识度。无论从风格、历史还是地形上来看,他们的所在都是一个强势城镇,而两个世纪的定居也造就了一群性情与之相称的市民。
       1.多数族群
       2.原住民
       3.少数族群 
       
         
       
       悉尼的自娱精神 
       
       这是一个美好的悖论——悉尼,这个在痛苦中分娩的城市,竟然拥有强大的自娱自乐的真正天赋……如今周五下午已经发展成悉尼的习俗——在这个约定俗成的时刻,在一周内第五天的下午,许多人坐享快乐;但其实无论是一周中的哪一天或一天中的哪一刻,悉尼都比大多数城市更懂得自我享受。 
       
         
       
       悉尼的城市抱负 
       
       悉尼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的地方,我认为它还保留着一种持续的贫乏感,这让它一路走一路都在向上攀登。在心情和条件一应俱全时,它就会任性地朝着幻象一意孤行。 
       
       1.城市功能 
       
       2.公共体系 
       
         
       
       悉尼的帝国情结 
       
       作为回报,许多悉尼市民珍视“母国”复兴的自豪感——并非一种势利的怀旧心态,而是一种在一项伟大志业中并肩作战的同志情谊。因为那个帝国的缘故,这个城市得以存世,而它也一直深刻影响着这里世代居民的生活,这种影响至今都显而易见。 
       
         
       
       尾声回望
       总而言之,这是多么美好而有趣的城市!这是多么富有魅力的一群人!我发现在我即将完成这本悉尼之书之际,渴望之情又情不自禁重返我心。 
       
         
       
       致谢 
       


      内容摘要
          人们依然乐意指出,澳大利亚是在加里波利的战场上成为一个国家的,而靠前次世界大战过后的悉尼也脱胎换骨――认识到自己是澳洲的一个城市,而不再是英国的一个移植城市,从此,悉尼有了自己的城市性格。尽管它的市民中仍然有98%是英国人出身,但现在他们无论是外貌、口音还是衣着都已经截然不同。让我们很后来看一看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他们,那段时间里,每一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受着经济大萧条,悉尼也不例外。城市里的每一处景象都折射出这场经济动荡――棚户区和施粥场,成千上万的失业者寄宿公园、火车站、摇摇晃晃的船屋,母亲们带着孩子在海岸漂流货物中拾荒。共产主义兴盛,有组织的犯罪猖獗。大战后的伤残士兵在城市街道上游走,厚着脸皮沿路乞讨。在这样的不幸中,这个城市的个性达到了某种高潮,而这种性格到现在更强大至一百万倍。

          在这整个世纪,经济都或多或少处于停滞状态,但是这个城市的规模已经延伸至郊区,这里已经远离市政厅:在西面,跨过帕拉马塔河,直抵蓝山;南面到达博特尼海湾;北面则与古老的霍斯伯里河流放地相接。同时,沙滩文化也蓬勃发展――悉尼有着充裕的阳光、沙滩及海浪,这在明亮的近郊海岸住宅区、在救生员们壮观的竞争场面中都能充分感受到。这个城市比19世纪80年代时感觉更有南半球的特色,也更富太平洋风格,仿佛它正在有意改变方向。甚至在建筑方面也不再像50年前那么盲从于英国,而是发展并融入了额外的带风格――屋檐、悬壁、拱廊、游廊和人行道上由铁索拉着用于遮阳的顶棚,这些都成为澳大利亚城市风格的主要特色。

          经过几代的阳光照耀和物产丰足之后,人们自身也发生了突变。女性高大强健,男性在某种程度上变得粗俗、呆滞、随和但步态有力――这一度成为他们的标志。这真是纯正澳洲人的全盛时期――宽边软帽下的澳洲小伙,穿着长短裤和及膝袜,在酒吧的老地方,而他的姑娘正在房间尽头和一群女孩闲聊。这是一个爷们儿、俗气又骄傲自大的悉尼,或者就像诗人肯尼斯?斯莱塞(Kenneth Slessor)所写的,“煤气灯,稻草帽,香蕉串,坐在电车上的悉尼城”。“在一切所思所想中,”悉尼漫画家威尔?戴森(Will Dyson)在1929年宣告,“我们展示着如一个乡村老妇一样的精神。”

          这里是悉尼,它的地方性,真实可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地方还半念想着自己仍然是帝国大都市,并在帝国志得意满的作品中被粉饰为帝国的第二大城市。但它真的不能被如此归类。尽管它依然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但也只是自治的澳大利亚六大州府中的一个,而这个国家的联邦首都则落在180公里外的堪培拉。它的统治阶级,总体上还保持着可笑的忠诚与保守,但劳动阶层则大抵对其与英国的联系无感,并常常对共和传统无感,更无感于悲悯天下的共产主义者。

          按靠前标准来说,悉尼并不那么重要。它维多利亚式的地标和乔治时代风格的遗迹早在琐碎平凡的商业发展中被吞没。在它的郊区,树木被残忍砍倒,大多数地方都变得很好讨人嫌。自从靠前次世界大战以来,几乎没有兴建过一座公共大楼,也没有地方让人驻足观赏或者在未来数十年后有保护的价值。骄傲自大,很可能只是自卑的表现,我想公平地说,20世纪30年代是悉尼的低潮期。这个城市在回顾它肮脏的开端时,仍然记恨在心;它被病态的帝国忠诚和骚动的独立之心撕扯着。考察它的粗俗褊狭和仇恨之心时,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在另一个50年里,它会在后帝国时代,一跃而成蓬勃发展的奇迹――_稍后,本书将一一描述。

          两年过后,在大萧条很严重的时期,以一种奇妙狂喜之态,悉尼开通了它的海港大桥,后者成为世界上的建筑奇迹之一,也是当时澳洲大陆上很为引人注目的焦点。在那个时刻,我想悉尼的当代史开始了――或者说悉尼就此定型。经过另一场世界大战,经济繁荣与萧条交替循环之后,悉尼的经济地位也随之确立。大英帝国的式微改变了它对世界的看法,欧亚大陆移民的如潮涌入改变了它的旧俗。随着18英尺帆船风驰电掣般驶过布莱德雷海角,随着摩天大楼在海岸上熠熠闪光,我们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周日午后”。

          悉尼人总说他们的城市缺乏历史感,就此我不敢苟同。我发现悉尼的“过去”比其他大多数城市都更易追溯,我们对这片新大陆的开拓者如此熟悉――或知道他们的名字,又或对他们仅有泛泛的印象,我们对早期一幕幕场景的想象何其容易。如今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纪念碑依然伫立,象征着维多利亚式的辉煌。大卫-琼斯已被誉为“世界上好看丽的商店”,而皮特街上的W.H.Soul药店提供“灵魂色彩”快速胶片冲印服务;财政部的内院如今是洲际酒店的咖啡馆;土地部大楼的壁龛还在等待另外25位英雄的到来。在乔治街北端附近有个急转弯,是为了避开原来政府造船厂――它的界标早已不见;而当街道转向东面,又回到市政厅旁边时,是为了躲避靠前个城市墓园,在这里猪欺负过羊群。悉尼市中心这种出人意料的街道形状部分还是因为声名狼藉的小宅。坦溪,偶尔会波澜汹涌,依然在环形码头六号码头边流入悉尼港。那里的涂鸦,从首批船舰到访时就存在了。我常常在夜晚,看到港口附近坐在岩石上的人影,似乎正在孤独冥想,一如许久之前的原住民一样。夜幕降临后,小渔船的锚灯在水面上掠过,很容易就让人期待其中会有艘小舟驶离黑夜,它的船尾会站着一个裸体的黑女人,而船腹正升起袅袅炊烟。

          灌木丛依然旺盛生长。我们将对如今的野生世界投以一瞥,以此作为对旧悉尼回顾的收尾。这里不但是城市中的乡村(rus in urbe),更是不可毁灭的自然力量。我们站在北方郊区的一座路桥上,俯身下望,看到人行道下方是一处沟谷,布满了杂乱的灌木。黄昏已至,满月徐升,三三两两的人群开始陆陆续续地在桥上聚集起来。车流畅通,夜色迷人,树丛间星星点点的房子看不到人迹。而我们足下,河流在巨大的蕨类植物间波涛起伏。一个前臂文身的年轻人随手向桥下扔了个烟头,它闪烁着微弱的火花,随着水流漂进了树丛。一群小孩比赛奔跑,在人行道上上下下,乐此不疲。我们在等待悉尼果蝠――就是那体型巨大的狐蝠,它们在附近某处成百上千地聚居,据说还会散发一种特有的蝙蝠味,让人惊惧。每个夜晚,它们就会离开丛林里的栖息地,去城市搜寻,它们会飞过整个北部郊区,更会飞越港口。它们路过公寓窗口,身影扑朔迷离,人们经常能感觉到它们,却很少能看得真切。它们是地球上很南面的果蝠之一,是悉尼规模优选的“居住群”,它们逃过了所有历史造成的劫数,如今,已经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追随者。我曾经参加过保护协会的一个会议,协会地处这条路前方富有的戈登郊区内,这群人对果蝠的热情甚至让果蝠自己也会大吃一惊――那里有各个年龄层的蝙蝠爱好者,佩戴蝙蝠徽章,身穿有蝙蝠形象装饰的T恤衫,聆听热情洋溢的关于蝙蝠的讲座,认真检视玻璃盒子里的蝙蝠骨架,并以传教士的热情派发关于蝙蝠的传单。

          夜幕降临,一小群观众挤到了栏杆边,从蓊蓊郁郁又朦朦胧胧的灌木丛里飞出一只孤单的灰首狐蝠,越过我们的头顶,又朝着港口的方向南飞而去。一两分钟后,又出现了两只,接着又出现了一小群。这看上去像是一个散漫无序的过程,孩子们早已消磨了兴致,又开始在人行道上下奔跑起来。“就这样了吗?”一个女孩儿问她年轻的爱人。“他,”那个文身的小伙叫道。但是,又几分钟过去后,果蝠出现的速度戏剧化地加快了,它们三五成群地出现;接着,又成批出现;然后,一大群一大群地出现;很后,是一队一队地出现,直到漆黑的夜空全是它们的身影。它们川流不息地从灌木丛中倾泻而出,成百上千,成千上万,就像是一次声势浩大、愤怒异常的霸权复辟。

          片刻之后,它们延伸至夜空的冗长路线变得有些枯燥。等不到很后一只果蝠飞越桥面,孩子们就看够了,喊着要回家。

          P28-32

      主编推荐
      喜欢旅行文学,一定不能错过莫里斯。这位经历传奇的伟大作家,以其一贯优雅、深沉又时而有些刻薄的笔调,将这座大英帝国的殖民城市细细解剖。就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而言,悉尼诞生于帝国主义殖民时期,从无到有,是一个缩影和典型。莫里斯带领我们在时空和思维中穿梭游走,向我们展示出,这座在王朝落幕之后依然在历史海岸上熠熠生辉的城市,那兼具狂野与落寞的本质。
       
         作家林达:
         莫里斯笔下的悉尼是一幅人类历史全景图。你可以看到一个野蛮趋向文明的自然走势,收获了成熟睿智,也失去了野性的生猛鲜活。
       
         《泰晤士报》玛莎 邓斯坦:
         悉尼当为此感到荣幸。一位伟大的肖像画家选择其作为*近的写作主题,她笔触下的画面并不是一张起源卑微、简单美观的明信片,而是展现了一种出人意料的复杂特性……几乎没有几个悉尼人对自己城市的历史与轶事的了解比得上她。
       
       
       
       
       
       
       
       
       
       
       
       
       
        
        
       

      精彩内容

        莫里斯旅行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从早期殖民地的创立写到当代的城市风貌与形形色色的人物,但其绝非一部简单的“游记”,莫里斯对城市历史、风物、胜迹的细致描写是研究型、历史型的,她对笔下的许多地方都做过历史方面的考察,一艘船、一根柱子、一座雕塑、一幢建筑,甚至石头上刻着的几个字母,都有可追溯的来历和故事。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