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白湘云书社
  •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研究 9787556306602 孙德升著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研究 9787556306602 孙德升著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举报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55630660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44.90 6.6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8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经济
      货号:
      11311114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德升,男,1975年生,山东济阳人,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任天津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副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环渤海经济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科技创新、产业经济等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天津社科规划项目2项及厅局级研究课题多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科技部战略研究专项等重大研究课题10余项;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科技论坛》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2部,10余项对策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的批示,在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关键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主要理论基础
      第三节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
      第四节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研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达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
      第一节 德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节 日本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节 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第四章 新微笑曲线理论——指导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理论模型
      第一节 微笑曲线理论及其不足
      第二节 新微笑曲线理论的提出
      第三节 新微笑曲线理论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之一:向研发设计端转型升级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向研发设计端转型升级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企业向研发设计端转型升级所需的必要条件分析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之二:向品牌服务端转型升级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向品牌服务端转型升级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企业向品牌服务端转型升级所需的必要条件分析
      ……

      第七章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之三:在生产制造端直接转型升级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研究》:  第四,主导产业应具有多层次性。由于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既要解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又要解决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问题,因此,处在战略地位的主导产业应该是一个主导产业群,并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实现多重化的目标。  主导产业的选择有六大基准:  一是产业关联效应。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引导带动作用,主要通过其关联效应表现出来,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有三种形式:一是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持续发展,必然扩大对相关设备、技术和原材料等要素的需求,从而带动为其提供这些要素的产业的迅速发展;二是后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关联性强,技术领先,发展快速,能够为其后续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技术,创造更好的条件,感应这些后续产业的发展;三是旁侧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的发展,还会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对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地区的市场繁荣、就业面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是增长潜力。产业的增长潜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因而也称收入弹性基准。收入弹性基准是指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某种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之比,它表明产品的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大于1的产品和行业,其增长速度将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弹性小于1的产品和行业,增长速度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提高,选择这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将促进整个产业持续高增长率,有利于创造更多国民收入。收入弹性系数高的产品的产业部门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占有更大的比重。  三是生产率上升率。其是指某一产业的要素生产率与其他产业的要素生产率之比,一般用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按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选择主导产业,就是选择技术进步快、技术要素密集的产业,因此,也被称为比较技术进步率基准。这一基准反映了主导产业迅速有效地吸收技术进步成果的特征,优先发展全生产要素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有利于技术进步、提高创汇能力、改善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提高整个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是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技术密集度不仅通过影响产业技术进步而影响产业的生产率上升率,而且具有提高产业增加值率的作用(技术含量高使附加值高)。产业的生产率上升率与就业功能有一定的反向变动关系。综合生产率(TFP)指标,包括了劳动、资本、中间投入等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但劳动生产率毕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会相对减少就业量;而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带来的技术进步、生产率上升率和增加值率,不一定影响产业的就业功能。  五是就业。从产业的要素密集度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弱,技术密集型产业则分为两种情况: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相对较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相对较弱。但是,各个产业的实际就业功能及其差别,还要取决于产业的发展水平、趋势和特点。从产业的相对就业密度看,一方面是每亿元工业增加值或产品销售收入所对应的就业人数;另一方面,可以从产业的资本与劳动力比率来分析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所需要的资本量。  六是可持续性发展。制造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主要表现在资源消耗(物耗和能耗)低和环境污染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基本上可以通过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来考察,因为物耗和能耗本身就是经济效益的部分内容,而环境污染的大小一般可以通过治理污染的成本反映出来。至于高污染产业有负的外部性,则可以将这些产业排除在外。  8.可持续发展理论  197□年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合理持久均衡发展”和“持续增长”的概念,指出减少地球资源耗费和限制工业生产能够维持地球的生态环境平衡;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理论界的研究重点转向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平衡的研究,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并逐步形成理论系统和研究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开始集中于区域经济和环境关系的宏观研究,由于资源的浪费性开采和低效率加工,往往存在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资源匮乏地区。  ……

      精彩内容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理论基础,发达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新微笑曲线理论——指导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理论模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之一:向研发设计端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之二:向品牌服务端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之三:在生产制造端直接转型升级,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